《平凡的世界》又乱又老凭何被捧上神坛?北大教授:底层读者居多

《平凡的世界》又乱又长凭何被捧上神坛?北大教授:底层读者居多

底层读者拔高了《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这部近30年发行量最大的小说,多年来一直高踞各大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借阅榜单前列,也是书店稳居前列的畅销书,但是在文学史评价并不高。

许多专家学者以及读者都认为这部小说文笔粗糙、情节老套、又臭又长,实在想不通它为何能受到如此推崇!

而北大教授温儒敏则指出原因:底层读者较多。

为何《平凡的世界》评价不高?学界也是众说纷纭。

一方面,在过往文学史研究的重点一般放在作家作品身上,缺少对普通读者接受情况的研究。

其次,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城市的专家学者、知识分子垄断了舆论话语权。这些人通常以较高姿态来“审视”这样一部相对接地气的作品。相比之下,普通读者则更能对这样一部作品感同身受,尤其是那些同样遭受过苦难的人群。

而到了网络时代,随着更多普通读者能够透过网络发声,《平凡的世界》的价值才进一步凸显出来,得以被重新正名。

针对这样的评论,其实路遥在创作时也曾遭遇过。

当时路遥想要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发表,内心很是激动,他认为这次肯定畅通无阻,以为这家《当代》的编辑之前就发过他的作品。

当他兴高采烈地去找这位编辑时,却遭到了拒绝,编辑给出的原因是“篇幅过长、没有故事悬念”。

说这部作品完全不符合当代人阅读,其实这话也不假,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那几年,文坛的变化还是很大的,很多作者都采用了新的写法。

面对嘲笑他的人,路遥一口骂道:“!难道托尔斯泰、曹雪芹、柳青等等一夜之间就变成这些小子的学生了吗?”

甚至说这些人完全不懂什么叫文学!

由此看来,《平凡的世界》刚出版时并没有得到一些文学作家和评论家的的认可。

那为什么最终还是如此受欢迎?

1991年,《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这也是文学界的最高奖项,虽然有人质疑,但终究还是实至名归。

因为从这部作品的受众程度来看,绝对是一部史诗级的文学作品。

《平凡的世界》问世30年来,之所以经久不衰,除了温儒敏教授说的底层受众较多之外,更多的是这部作品的内容,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语,却始终可以感动很多人。

我曾想过用一句话形容这部作品,最后发现还是“平凡的世界”最合适。

它虽然语言一般、情节老套,可这就是它平凡的地方,这也正是路遥平凡的地方,一个作家,你能说他写不来华丽的语言吗?

因为《平凡的世界》足够真实,读者才能感受到每一个劳动者的内心世界,书中的人物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些情节无不触动每一个读者的心。

它能够让读者在情感上获得共鸣,几乎每一个读者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正因为在苦难中没有放弃,最终成就了路遥,成就了《平凡的世界》这部伟大的著作。

路遥曾经发誓:等自己有钱了,就接伯母进城、不愿意就在老家给她盖大房子

但是,路遥终究没有等到这一天。1992年末,路遥在贫病交加中去世,床边还留着一万余元的欠条...

然而路遥在去世后多年,不但没有被世人遗忘,反而更加声名鹊起,一时间他的作品“洛阳纸贵”,时代最终证明了他的价值。

给予身处苦难中的人不放弃的信念,是这部作品的传世价值

为什么底层读者那么喜欢《平凡的世界》?温儒敏认为,它的语言一般,情节老套,缺少终极关怀等形而上的东西,艺术上并不精致,也不讲究技巧,有艺术上的粗糙。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它的冲击力。”

能让很多经历过苦难的读者感同身受,从中获取力量和共鸣,不正是这部著作的最大价值所在?

对此,也有人认为,与其说《平凡的世界》是底层读者喜欢,不如用“雅俗共赏”更为贴切。很多文学作品固然艺术价值高,文笔华丽,但是未必能打所谓的“底层读者”,反而被束之高阁。这样的作品就一定更好么?

尽管时代不同了,但对于每个人来说,生活中总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当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不妨拿起这本值得反复通读的好书认真品味,或许能带给你对于人生不同的感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