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林 | 期待一次新的起飞

中国新诗自诞生以来,已走过了百年历史。这百年的诗歌成就与经验积累,为进入新时代以来的诗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养分。中国新诗在这个阶段获得了一个可以重新审视、检讨和总结的契机。新时代的诗歌既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格局,同时也在逐渐显影出整体性的现代美学典范。新时代之“新”为激发诗歌创作活力提供源泉,诗人对这个时代的感受和判断,诗歌与中国社会变动之间形成的连带感,将熔铸为当代诗歌的基本底色。

这是一个中国崛起、现代化加速的时代,出现了如“大国写作”这样的当代长诗;在面对社会重大事件时,诗歌也表现出及时的回应与参与能力,如地震诗歌的写作等。打工诗歌的出现是新时代以来的重要诗歌事件,为当代诗坛带来了新的活力。地方性写作和女性写作也值得关注,在进入新时代以后,这些诗歌中的地方性记忆和女性色彩的变化成为可以被重新讨论的问题。同时,校园诗歌创作也越来越引人注目,北大“未名”、复旦“光华”、武大“樱花”等诗歌奖的设置,成为激励和培养新一代诗人的重要方式。当代诗坛形成了多个不同的写作、阅读和批评的场域,彼此之间也有相互交集和重叠。新时代出现的诸多诗歌运动或诗歌现象,极大扩展了现代生活现场的表现容量。此外,诗歌借助微信朋友圈等网络社交平台,重新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广泛地阅读和传播。这种活跃的状态,是新时代诗歌的一个基本特征。诗歌逐渐全面介入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既为人们提供生活的诗意和精神的价值,也在不断形塑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情感结构。

新诗在诞生之初便包含了丰富的可能性,胡适所说的“诗体大解放”以及后人的反思、补充,赋予了诗歌新的语言形式。新时代诗歌的技艺和语言越来越纯熟,这既跟当代诗人的整体心智、社会阅历和所受的教育有关,也与百年历史中的新诗在语言探索中所积累的经验不无关系。如作为对90后诗歌的阶段性总结,诗集《我听见了时间:崛起的中国90后诗人》中所收录的作者多为校园诗人。他们身上体现了向前辈诗人快速学习的能力,许多刚写诗的诗人一出手便展示出对诗歌语言熟练的驾驭能力。在诗歌内部进行摸索,不断锤炼诗歌艺术和语言方式,进而展开对个人生命经验的书写,成为当下很多诗人最初进入诗歌创作的一种路径。但在新诗方案最开始的设计思路中,不仅要关注诗歌内部的语言和形式等表达机制,还希望这种独特的文类实践最终能够参与到社会整体文化的建设当中。因此,如何通过诗歌创作将内在生命体验与外部社会实践进行结合,成为新一代正在成长的诗人可以继续开掘的方向。

进入新时代以来,许多具备个人独特风格和审美追求的诗歌同时出现,这些诗歌在主题、风格和内在品质等方面都有所扩展。当代诗人努力超越90年代以来的怀疑主义,在检视和继承前辈诗人所积累的诗歌经验基础上,进行更加精细化、综合性的开掘,期待锻造出更广阔成熟的心智、更有效地打开生活诗意的能力。社会发展与变动带来许多新的变化,人们在努力适应这些新现象、新事物和新观念的同时,也在呼唤新的社会价值的出现。诗歌作为一种能够提供审美视野和精神内景的语言现象,既帮助人们重新建立起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同时也在不断创造出现实生活中所没有的超越性图景。诗人通过诗歌创作检测和锻炼自己关切现实的能力,在自我精神的探索之外,也在寻找和确立自我在社会参与中的位置。尤其是正在崛起的这一批年轻诗人,他们身上呈现出了新时代诗歌的发展趋势,更加自觉地通过诗歌对周遭世界进行观察、记录和思考,将诗歌变成一种日常生活的实践形式。新诗自诞生起便不断受到来自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等方面的冲撞,但在新时代诗歌中,这种冲撞的影响将越来越小。诗人们的态度和写作意识更加开放,在诗歌创作中能够更加自如地吸收古典、现代、民间、宗教等各方面的资源。他们既重视个人精神的探索,同时也在寻找表达公共生活经验的方式。这是一个不断向外敞开的过程,新时代诗歌暗含了一场更加自觉的文体实验,这是一个更加常态化、更有建设性的过程,尤其是在摆脱西方影响、确立本土美学规范方面,正在进行更加全面而深入的探索。

“新诗之新”不仅是指语言的革新,更是指新诗在内部精神世界探索与外在社会文化建设的双重参与过程中,被不断激发出来的一种活力。诗歌之所以如此重要,不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观察和想象世界的独特视角,同时也在于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实践,通过这种实践人们能够对身处的时代作出整体判断,对于揭示这个时代的精神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诗歌已经站在了新诗百年的厚度上,既要在持续融会贯通与深化探索中确立与现代生活相适应的审美风格,也要不断锻炼历史想象的能力,保持与外部世界的内在联动。新时代诗人虽已能够通过技艺学习,快速地获得成熟的诗歌语言,但也需要警惕这种成熟可能带来的僵化之感,需要在不断反思中重新激发和释放语言的活力。此外也要思考在知识结构、经验积累相对完备的基础上,如何超越前人所建立的诗歌范式,探索出更有创造力的表达方式。

诗歌在时代之“新”中将获得自我探求和变革的契机,这要求诗人不仅要关注个体的生命体验和内心精神的状态,同时也要重视更广阔的现实生活的变动,培养起个人选择与历史意识紧密相连的视野。诗歌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它可以反映时代之“新”,更在于它自身所包含的革新性与审美力,能够深入参与到塑造时代之“新”的过程当中。中国新诗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这样一个正等待被整体感知和言说的时代中,作为曾经的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期待诗歌在多方面耕耘后,能够实现一次新的起飞,再次承担起重构现代美学意义世界,以及为当代人的心灵提供诗意的栖息之地的重任。

(0)

相关推荐

  • 新诗写作要体现时代性和人民性

    这些年来,诗歌活动非常活跃,诗歌文本也是蜂拥出现.但不可否认,诗歌的读者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多.这当然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艺产品多样化.传播媒介多元化的背景有关.但是,我们也要反思诗歌创作本身存在的问题.诗 ...

  • 谭五昌/2020年中国新诗之一瞥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普及,人们在网络上开设博客.微博.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交流平台,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与现象.我本人对于新媒体技术知之不多,了解不深,可以说对于网络新媒体这一 ...

  • 李岩: 安徽当代诗歌发展概要

    第十届安徽中秋诗会致辞(行文版)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安徽是新诗重地,曾经走出胡适.陈独秀.汪静之.朱湘等重要诗人,创造出影响深远的诗歌文本,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新时期,安徽诗群又成为中国当 ...

  • 姜涛:写诗是为了捕捉、传递个人体验

    诗歌在八十年代不仅是简单的文学形式,更是社会能量的出口.姜老师觉得,那时文艺青年很多,但选择的余地很少,没有网络,没有摇滚乐,文学成为了主要出口,其中诗歌的影响最大.朦胧诗的时代,普通工人都在读< ...

  • 熊辉 ◎ 新世纪诗歌的本体回归与创作反思 | 诗观点文库 | 诗生活网

    如同时间从来不会停滞以待人们去反思过去一样,我们还来不及整理20世纪诗歌的艺术经验和教训,新诗就以不容商量和毫不迟疑的姿态步入了新世纪的门槛.尽管新世纪诗歌的历史比较短暂,而且在本质上仍然是对上世纪诗 ...

  • 生于1997之瑠歌访谈:唯有关怀失败者,才能看清时代的真相

    瑠歌访谈:唯有关怀失败者,才能看清时代的真相 1,李振羽:瑠歌你好!在刚刚过去的6月新世纪诗典·绵阳诗会,我向你当面约一篇诗歌访谈,你当即爽然答应.因诸事扰扰,时至今日,我的访题才和你见面,恳望理解. ...

  • 马飚作品展读

    点击上方"蓝字"可订阅哦! 马飚作品展读 散文诗论 马飚 马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新时代诗歌高级研修班学员.2019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5000行长诗<太阳铁 ...

  • 诗人的梦想与美的自然

      张同吾 一位伟大先贤在中国新诗的早春曾写下了<山中即景>这首优美的短章:"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云在青山外,/人在青山内:/云飞人自还,/尚有 ...

  • 诗歌要创新,必须直面时代的变迁

            --诗刊社第三届"青春回眸"诗会在常德举行 第三届"青春回眸"诗会暨第六届中国·常德诗人节诗歌高峰论坛日前在湖南常德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名诗 ...

  • 林莽 :读写散记(三)

    林莽 :读写散记(三)

  • 你是怎么看待中国诗坛的?

    浅谈当代中国诗坛 宏灯诗话 其实类似的问题已回答过几次.当面对当前诗坛种种怪状,也就是本问题所提到的,赵丽华的"梨花体".乌青的"乌青体".车延高的" ...

  • 随笔 // 十一月笔记

    胡乱写一通 十一月笔记 在诗歌写作中信任语言是我们面对外界的一般性说法.这很可能是一厢情愿的.自恋性的观点.因为对语言的信任来自于支配语言的能力.如果有人说他能完全做到这一点,在我看来其真实性是非常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