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走进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OSPF简介

动态路由协议就是为了传递路由,RIP动态路由协议,具有传递效率低,选路效果差。这时候网络设备的始祖cisco推出了自己的私有协议IGRP协议(也就是EIGRP的前身),IGRP加强选路的效果,使IGRP不会出现次优的选路,但IGRP是通过计时更新,效率低。之后思科推出了EIGRP,修复了IGRP的缺点,变为状态触发更新。
明显存在问题的RIP,其他厂商没法选择EIGRP,这时候的OSPF就出现了,所有的厂商都能使用。
OSPF(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属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动态协议类型
ospf数据包类型
hello包
hello主要的功能是协商参数,ospf建立邻居关系,通俗点就是打招呼,协商基本参数,
其中包括如下
在正常情况area id一致和hello包时间一致就可以建立ospf邻居。但如果两端配置的掩码不一致,在broacdcast网络中不能建立邻居,改为point-to-point掩码不一致也能建立邻居;
抓包如下
dbd包
dbd发送链路状态数据的描述,通俗点就是简介信息
LSR包
接收完DBD包后,请求对方更新的包
LSU包
发送对端请求的LSU包(LSA信息包含在LSU中)
LSACK包
发送确认对端发送的LSU信息,已接收到。
OSPF的几种状态
通俗点描述:

1. down几台设备都不知道对方。(这时未发送hello包)

2. init已经知道对方信息。(这时只是知道对方有发送信息,还未完全接纳对方)

3. two way已经完全知道对方的信息(一个班上应该选一个班长统一发送信息)

4. exstart几个人谁先开始发送(选举一个先开口的)

5. exchange发送自己的简介信息(简介信息)

6. loading简介的信息中有感兴趣的发起请求,对方回应请求,然后在确认已经接受到的包。

7. full进入稳定状态。(发送hello包维持邻居关系)

LSA信息
LSA1+LSA2在同个区域内传递计算出本区域的路由(LSA1负责标记设备位置,LSA2负责传递网段信息)
LSA3在ABR上生成,将前面区域的LSA1和LSA2生成LSA3,其他区域进行计算时候LSA3+LSA1计算出路由
LSA5+LSA1对外部路由进行计算
LSA5+LSA4当LSA5经过ABR过滤LSA1的时候生成LSA4替代LSA1的功能
LSA7+LSA1在同个区域内进行传递的时候,计算出LSA7的网段
LSA7+FA地址 当经过ABR设备的时候过滤了LSA1,这时生成FA地址标记初始的ASBR位置;
特殊区域
未完
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