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釉里红正确认识方法
釉里红,这种稀 少的瓷器品种开始不断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以其卓然大气的风范,成为瓷器收藏中真正的贵 族。釉里红的最 大特点是烧制难度大,成品率极低。它是以铜为着色剂,在白胎上直接绘制各种图案纹饰,在上面施一层釉,铜在高温还原焰中发出了红色,所以名叫“釉里红”。釉里红瓷创烧于元代,但数量极少,可谓凤毛麟角。原因是铜离子对温度极为敏感,在窑炉中火候不到,呈现黑红色或灰红色;火候销过铜离子便挥发,从釉层中逸出,呈现特有的飞红现象或干脆退色,纹饰不连贯。
釉里红瓷器有三种不同的装饰方法:一是釉里红线绘,二是釉里红拔白,三是釉里红涂绘。涂绘釉里红,是在塑成的立体器形上用铜原料涂绘出图案花纹。在瓷胎上绘制的图案,要远比刻画、堆塑随意得多,表现也更具有穿透力。
康熙青花釉里红近年在古玩市场常有出现,仿品青花浅淡、釉里红的色泽发灰黑,呈色不稳定。与康熙青花釉里红相比,色差很大。永乐、宣德、成化的釉里红制品极其稀 少,拍卖会上基本不见。相比之下,康熙、雍正、乾隆同类制品较多,海内外拍卖会中屡有出现。由于康雍乾的制瓷工艺更加成熟,釉里红制作较明朝更为理想,但也有局部铜绿特征。康熙末期与雍正、乾隆前期制品存在一定共性,用放大镜观察,一般会发现釉里红内部有团絮状凝聚物,此特征是康末、雍、乾隆早期制品所独有的,雍正制品尤为明显,熟悉掌握此特征后,对雍乾制品的断代极其有利,可以瞬间鉴别相关制品(不要误解为不具备此特征的釉里红制品就不是该时期制品,毕竟釉里红发色多变,无法一概而论)。
釉里红之所以被称之为此名,是因为其上色材料是氧化铜,然后在瓷胎上彩绘,上釉,高温烧制,在烧制过程中,铜在釉下发出红色,故为此名。釉里红的烧制工艺难度较大,因此烧制成功率较低,可以说是十窑九不成。
清朝初期的青花釉里红云中的红发色十分稳定,颜色不仅鲜亮浓烟,而且颜色还具有深浅不一的特点,看上去十分有层次感。雍正年间青花釉里红处于发展的高峰期,当时的青花釉里红的色彩也极 具特点,青花帯有晕散的现象,而且色彩也深浅不一,釉里红只是在青瓷上轻描濙写的出现,但是就是这一抹釉里红便成了瓷器的灵魂,让瓷器散发出生命力。
青花瓷过去认为是明初创烧的,后来随着研究深入,发现原来元代时就有青花瓷的生产,而且质量还很精美。
明代时期,青花釉里红的制作工艺就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了,甚至已经达到了发展高峰。而宣徳年间生产的青花釉里红,多半都带有用楷书书写的“大明宣德年制”的落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