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老街(漫步东门觅旧踪 )
大雨如注,气温骤降。已经定了要去南丰,只好顶风冒雨而行。到了南丰,在西门菜场喝过水酒吃过水粉,雨竟停了,正好要去老街转转,天遂人愿。
南丰的老街,以十字街为中心,东西相距2公里,南北纵横800米。4条主街和古风犹存的41条小巷,构成了老街棋盘式格局。南丰的老街真的值得一看,寻常巷陌间,仍保存有150多栋明清时期建筑。尤其是西门方向,有“大夫第”、“太守第”,“分转第”,还有更著名的“紫金地”彭家大屋,堪称豪宅。
西门方向,曾在去年的3月看过,还在我的《走大街串小巷》微信公众号发了两篇日志:《南丰老街(寻常巷陌古韵长)》、《南丰老街(风雨老宅艺术廊)》。今日到东门方向走走去。
盱江东路上的小十字街,岁月和风雨磨损了当年的风光,老街保存着历史的痕迹,大都散落在被遗忘的路口。
老式的店铺,需要一块一块上的木门板虽已换成了折叠的铁皮门,店里经销的谷烧酒却是再传统不过了,这在其他县城还真不多见。
老旧的理发店,自然是老人与小孩光顾的地方。
厚重沧桑的历史积淀与琐碎平淡的生活气息在这里水乳交融,把几百年的风雨岁月雕琢出深深浅浅的时间刻痕。
灰墙黛瓦的砖木结构旧房,鳞次栉比地在小街小巷延伸开去,把天光云影裁割出条条块块小小的空间。
古宅布局错落有致,门脸沿巷而开。
砖石门楣上方,嵌入木雕户对,却是少见。“户对”仅为官者的院落才有,一般纯圆柱形为文官,大门前有“门当”的宅院必有“户对”,而这里“门当”不知何处去。
任凭时光流逝,但记忆与这些老房屋同在,不曾忘却。
大宅子套着大院子,曾经的名仕富贾、达官显贵出入之所,早已已经成为寻常百姓人家聚集之地。而现在,很多人又都搬出去住了。
荒废的宅院,保存了完整的石雕砖雕。
大门上刻有“郁垒神荼”四字。“郁垒神荼”是民间信奉的两位门神。一个叫神荼(一般读作“shēn shū”),一个叫郁垒(一般读作“yù lǜ ”)。神荼一般位于左边门扇上,身着斑斓战甲;而郁垒则位于右边门扇上,一袭黑色战袍。寄托了人们一种消灾免祸、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将门神大名直接刻在门上,也是少见。
荒宅之侧,同样是一栋废宅。对称的结构,圆门方窗,有鼻子有眼。
长长窄窄盱江东路,显得比较幽静。原先好几户人家挤在一起住的房子,现在只剩下一两个看房子的人留在这里。
漫步在这小街小巷间,到处是石砌的大大小小的屋门。刻字于石,或记载契约,以诏后人;或宣示思想,表明立场。石刻经历时光荏苒而未磨灭。
圆门图案或简单,或繁缛。外圆内方的造型寓意深长。“方圆”之说源于我国古代的钱币,一枚铜钱,外圆内方,朴实无华,但古代先贤却在这小小钱币中悟出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事之道,表面随和,内心严正。
天井中长满青苔的花架,诉说着家主曾经的富有与闲适,使整个房屋建筑古朴而庄重。
天井中观天,上头高耸的建筑让人感到压抑,也让人感到一丝悲凉,这些在现代楼房包围之中的老宅,还能存在多久?
是呀,老宅已逐渐人去屋空。这些玩耍的孩子,长大以后还会在这里生活吗?
柱柱皆有的柱础石,我分不清是哪个朝代哪个年代了。有人说,这种加了木块的软垫柱础,是明代建筑的特征。
与西门相比,东门的街巷和宅第好像没那么辉煌,也许是对这里过去的辉煌不甚了解,但仍能从容地穿梭于光阴的纹路里,享受老街淳朴恬淡的闲情逸致。随处可见的人情味儿充斥着老街的内里,成为老街活的灵魂。外面又开始下雨了,在烟雨朦胧中,老街明清古建屋里那种古韵,如陈年老酒一般,闻其香便醉了。
(2018年4月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