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追求天分,不如先确定自己的「个人资格」

##

所谓天分不过是偶然

「我一直就很喜欢这样涂涂画画。」朱小玲边说边用 Apple Pencil 在 iPad 上用着她自己独特的方式做笔记。
「这个习惯从小时候就开始了,而且特别擅长和喜欢结构化和条理化,说不定未来继续往这个方向发展还有可能成为一名室内设计师。」继续自言自语说道。
「你这样说让我想起了上一年我每周画一次画,当时非常简单就是描绘海贼王里面的卡通,我也没有刻意去学,单纯地去模仿描绘,两三个月后画的效果就特别好。然后就觉得自己很有天分!」
「记得我小时候二年级由于喜欢画画就被老师叫去讲台黑板画画,其他同学就跟着我的话去模仿,当天这就是大家的美术作业。特别有成就感!」
「说不定,如果当时被家庭发现并持续培养画画这个技能,可能在高三的时候就是一名美术生。」
「这就是天分!」朱小玲补充道。
所谓天分不过是无意找到了一种模式把这件事情做好!有一些运气或者偶然的概率!
「就这样,可能在当时只不过比身边其他人做得稍微好一点点,不过你因此获得了表扬这样正反馈,又让你持续在这件事上去用心 。当你比身边的人额外付出了更多精力去做好这件事情,自然又会做得更好。如此不断地循环正反馈,那么在这条路上你就越走越远!」
这就像滚雪球,一旦有了核心里那一小团粘的雪,越是往下滚自然这个雪球就会越来越大。持续滚动就像是你的持续努力,引导你向下滚动的地心引力就是你的核心动力,特别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这就是「为什么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的原因。仅仅就是喜欢,持续去做只不过是符合人性的事情。当你认为人家单纯地坚持,除此之外没有发现其他。这不过是你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对方的行动而已。
就更不用说像荷马史诗里的西西弗斯每天都要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但石头由于自身的重量又滚下山去。每天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承受痛苦,没有任何意义。
## 
你所以为的往往不是真实
这种以天分为基础的职业路线固然值得羡慕,但不仅这条路又是充满了偶然因素,更大的问题是:如果我没有天分应该怎么办?
看到一路如鱼得水的天分职业路线,我想到了一条一路波折不堪但始终没有放弃,直到好多年之后才可能开始完全喜欢这件事情。
想想写作这件事情至少有十多年了,在此很多年前我认为写作的理由就是成为作家、成为更好的自己、理清自己的思绪、成为自己的人生意义、疗愈自己等等。
最近一年我反思道:如果单纯是因为这些理性的理由,或许我不可能坚持这件事超过十年,况且在此的极大多数时间往往充满了负反馈,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自己在无数次想着放弃之后又拾起了这个火苗呢?
追溯这件事情要回到高三,直到高三刚开始的时候,我依然是一个语文分数在合格线徘徊、每次作文需要努力憋满字数才能完成的人。
高中校园充满了荷尔蒙,当初对隔壁文科班一个女生有好感,她的作文特别好,几乎每次都满分。
人有时候很奇怪,这散发出来的好感就被吸引,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想贴近对方。于是,我就打着请教语文的借口去找她,发现什么选择题、拼音题、阅读理解和文言文也没什么好讨论,答案就是在这里。但唯一特别值得讨论的就是作业。
想不到一个每次作文都要努力憋字数的人为了每次十几分钟的两人私下讨论,我竟然开始主动写作文,平均每周写两篇,每次写完就很高兴找她讨论。
有一次周六假期的晚自修结束后,就在只开了一两盏灯的教学楼下面,周围只有零散的三四个人,她问我:「你能不能送我回家?」我又是紧张,但又要强作镇定和若无其事,轻轻地说:「好呀!」
一路是昏黄和无人的小巷,走到她家门口,我们迟迟没有散开。就这样两人站在昏黄寂静无人的小巷里,一起看着路灯。一看便是一个小时。
她说:「你知道鲁迅是怎么写路灯的吗?」
我说不知道。她就开始给我讲解。
她说:「你知道张爱玲是怎么写路灯的吗?」
我说不知道。她就开始给我讲解。
她说:「你知道毕淑敏是怎么写路灯的吗?」
我说不知道。她就开始给我讲解。
就这样,从来不看文学小说的我被影响,不过这些当时我还看不进去,就从当时流行的郭敬明和韩寒开始看起。然后走过书摊买下当时流行一时《悲伤逆流成河》,国庆假期一个人在家默默把《三重门》看完,甚至把这个故事写成 8 页作文纸。
我的作文再不是那种总分总结构枯燥乏味的议论文,开始创作微小说,甚至有时候因为想象情节,连洗澡都忘记抹沐浴露;因为一个好灵感,兴奋得跑回教室尽快把记录下来。
高考早就结束,那个女生早就结婚生子,甚至没有继续写作。我以为这段经历就这样磨灭,面目早已模糊,可能仅仅是因为当初这种感觉就像种子被埋藏于某个精神角落,从此改变了我对于写作的动力,直至今天。
就这样反反复复坚持到四年前,直到参加了一个创意写作学老师的课程,在她的引导下我才重新体验到写作的美好。
阅读叶圣陶的《文心》,才得知写作分成习作、应用之作和作品这 3 种。过去经常把习作和作品混为一谈,这就像钢琴家在音乐厅演奏的时候会在众人的面前弹无比熟练的曲子,但是平时练新曲子时只会一个人待在练琴室,不会邀请其他人过来听。
一层层地去剥洋葱,发现最核心的那层竟是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小故事。在这个故事里面,一个青春少女把她最珍贵、陪伴多年的「资格证」移交到我手上。她原本的职责到此为止,我拿过接力棒从那天开始持续不断地写作至今。
主动写作已经 12 年,我承认我依然写得并不是太好,发布出来被大家所看到文字甚至越来越少。但这并不代表我没有写,反之每天都在书写,更深爱写作本身了。
## 
你拥有你职业的「个人资格」吗
所谓写作,或者任何你可以持续从事、甚至屡败屡战的那些事,或许就像村上春树在《⾝为职业小说家》所说的那样,与其追逐缥缈偶然的天分,不如先确定自己的「个人资格」。
对作家来说,比什么都重要的是「个人资格」。奖终究只能扮演从侧面来支持那资格的角色,既不是作家一直进行的作业的成果,也不是报酬,更不是结论。什么是小说家的「个人资格」呢?那就是继续写下去后,从内部涌现的,持续内在改革的力量。
不知道,你的「个人资格」放在了哪里?

----THE END----

我是阿雷

在晨间有阳光味道的白桌子上写作

是我一天最 Enjoy 的时刻

一个以「读书」「写作」「跑步」

为业的北漂广东银

一个不断拓展自我边界的创作者

私人微信:rayounglei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