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狂”的角色设计!专访《白蛇:缘起》幕后设计师顽形
wuhu专访
近几天
wuhu分享了一系列顽形老师的经验总结
纯干货分享让同学们都非常敬佩
大家纷纷表示自己受益匪浅!
有时候,自己想不通的地方
可能被经验丰富的老师指点就会豁然开朗
试问,谁不想要这样一位老师呢?
而顽形老师无疑就是这样的宝藏!
大家近距离感受一波干货暴击吧!
在小伙伴的热烈期待下
wuhu邀请来了顽形老师做这期专访!
而在开始之前,
我们再来欣赏一组顽形老师的作品吧!
简洁有力的线条、酷炫可爱的设计
有没有第一时间抓住你的眼球呢?
以电影《功夫》为主题的插画
是不是更期待了?
本期专访,wuhu带你
更加了解顽形老师的创作心路历程
欣赏到动画电影《白蛇:缘起》和《猫与桃花源》的更多幕后手稿
学习顽形老师从业多年总结出的心得与小贴士
不要眨眼哟~Action!
顽
形
顽形(张奥)
角色设计师 | 概念艺术家 | 自由插画师
毕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
代表作品:
电影《白蛇:缘起》《猫与桃花源》
漫画《撒野》《补拍》《大野心家》
插画《嘿!看这里》《西游人物组图》
曾获奖项:
短篇漫画《补拍》获埃米尔科尔中法大学生动漫大赛一等奖、厦门“金海豚奖”漫画组金奖
短篇漫画《撒野》获第一届“悟空杯”中日漫画大赛特别奖
系列插画《嘿!看这里》入围2018博洛尼亚国际插画展
采编|莫达
1
wuhu:顽形老师的笔名很有趣,不过在2016年之前您的笔名还是“耗子”,您曾在微博上提到新笔名是对画风的总结,在这里可不可以给我们简单解释一下?
顽形:
耗子这个名字其实是当时在考前画室时自己起的小名,因为我本名中有个“奥”字,但总是初次报名时很多人听成“浩”,所以干脆就叫耗子吧,响亮而不够文雅哈哈哈。
顽形这个笔名的确是我在2016年取的,当时想好好经营下社交媒体,想取个文雅而又响亮的名字。“玩弄有趣的形状”,这是我对自己画风的总结,简称就是“玩形”。但是觉得“玩”这个字又有点不太严肃,所以替换成了“顽”,同时“顽”又有顽皮和坚固的意思,这也是我所追求的。另外,玩形这个词好像在我家乡话里有做鬼脸的意思,所以这个名字结合了很多寓意,我非常满意。
2
wuhu:2013年顽形老师创作了《大野心家》这部短篇漫画,清晰的故事思路和欧亨利式的结尾真的让人非常惊艳。那个时候画风就能初步看出您自己的风格特色,请问您是如何接触到了这个行业,并决定将其作为职业发展呢?
漫画《大野心家》
顽形:
这部作品其实是我大二时的漫画分镜作业,当时有一阵子特别痴迷看悬疑片,觉得导演通过多次反转的剧情和意想不到的结局来操纵着观众的情绪,这种感觉一定很棒。正巧那阵漫画课留了一个短篇漫画的作业,就想借机试一下能否把悬疑元素和漫画结合起来。
这部小短篇算是我第一个完整的漫画作品,挺享受创作过程的,对最后成品也比较满意。虽然读的是漫画专业,但毕业后却做了动画的概念设计。其实我一直以来都是对设计角色兴趣浓厚。大学期间的几部短篇作品和主题插画,都是围绕角色来展开的,现在的工作主职也是角色设计师。我觉得“人物在造型和个性上的多样性”与“形式之间千变万化的组合方式”是我沉迷于此的根本原因。我喜欢变化,喜欢惊喜,这也是创造的乐趣。
3
wuhu:不过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是需要大量时间沉淀和经验积累的,请问给您影响最深的流派或者艺术家是谁呢?
顽形:
这个问题我相信问每个艺术家答案都是太多太多了。对我专业上影响最大的是毕加索。每当对形式语言有新的认识的时候我都会翻出毕加索画牛的组图。很多艺术家的画作它可能不是为了制造表面上的视觉美感,也可能没有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但有可能是一篇画出来的学术论文,论的是绘画本身的可能性,以及理清形式语言间暧昧又精巧的关系。当你能真的理解艺术家想要做什么时,那一刻的冲击是区别于悦目或共情层面的,是一种对艺术家的智慧、见识,和高瞻远瞩的深深敬佩。
<毕加索画牛组图>
4
wuhu:也许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西游梦,但每个人心中的西游又都大有不同。顽形老师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中国英雄情结,就可以体现在他于2013年发布的西游人物组图上。
西游人物组图
wuhu:老师在2015年创作的漫画《撒野》也属于西游题材,从与众不同的视角讲了一个关于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故事。《撒野》让人感受到了强烈的表达欲,当时您是想借着这个故事发泄自己心中怎样的情绪呢?
<向上滑动阅览全篇>
漫画《撒野》以及部分人设手稿
顽形:
我一直都想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代表性的符号用更具现代性的、更国际化的方式重新诠释一下。不可否认传统作品中的经典性和艺术价值,但时间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我很喜欢《三体》中的一段话:“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套用在艺术上我觉得同样适用,“给岁月以艺术,而不是给艺术以岁月。”一切都是在变化的,人们的认知和审美也在不断的变化着,旧的事物终要以新的面貌呈现才能重新焕发生机。
《西游组图》和《撒野》其实都是在做新瓶装旧酒的尝试。当时我是用大学期间学到的知识和审美能力,来重新诠释西游这部经典作品,其中在造型风格、形式语言和分镜的可能性上做了很多的探索。关于具体的作者表达,我不想说的太多,表达而非告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完整的作品。
5
wuhu:从顽形老师之前的作品能看出来您对线条、形状的偏爱,不过在您近期作品中也增加了对光影、体积、色彩的思考。对于这些元素之间的平衡和融合,您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悟么?
顽形:
是的,我一直以来都对线条和形状感兴趣,更注重平面上的构成感,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只用轮廓线和固有色的搭配来强调图形化的感觉。这种方式完全在我的舒适区内,可以毫不费力的达到我期待的效果。
但是这样久了以后我也会觉得乏味,也想在画面中纳入更多的造型元素进去使画面更丰富多彩。而且有些项目的确需要我加入光影空间透视等元素来实概念图的功能性,但是我又不想放弃平面图形的审美趣味,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很纠结的。
直到《蜘蛛侠:平行宇宙》的出现,看到很多优秀的艺术家出的概念图,我才慢慢清楚了困扰我很久的问题:其实平面与光影之间并不是不共戴天的,连接它们的其实是形状。意识到这之后我就开始“画风突变”,将之前很少尝试的光影元素纳入画面中,并做了大量的练习和研究。这个过程使我的能力范围又拓宽了,同时更感慨原来思维方式对突破瓶颈有如此重要的作用。
6
wuhu:2018年顽形老师的作品《看镜头》入选了博洛尼亚插画展,这些动物角色的设计既可爱又酷,有种刚柔并济的味道。在微博上您有专门针对这组作品写的创作思维导图,发现您好像特别喜欢用思维导图这种方式梳理灵感或者进行总结,这种习惯给您的创作带来了什么影响?可不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些您创作时的习惯或者思维方式?
顽形:
这组插画的思维导图其实是后总结的,不过和画之前的脑内想法基本是一致的。我在做主题创作之前基本都会在脑内走一遍类似上图的思维导图。我认为一个高完成度的作品不是靠一个灵光乍现的点子就够了,它需要很多很多小的灵感点去串联,最终形成一个逻辑闭环,这样的作品才更坚实稳固。
其实大脑每时每刻都会冒出很多零碎的小想法、小点子,但大部分都会一闪而过然后被忘记掉。当我决定要开始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时,我的方法就是围绕已有的命题或素材,来开启头脑风暴,但这不是失控的风暴,而是要紧紧的围绕着一个核心去适度发散,用已经点亮的灵感去引燃下一个未亮的灵感。慢慢的就会出现一个灵感链条,创意思路就会愈加清晰。
7
wuhu:同样是2018年,顽形老师参与的第一部动画电影《猫与桃花源》上映了,这部作品的美术设计到现在都可以说是可圈可点。在这部作品中您的工作范围包括哪些任务呢?之前更多创作漫画和插画作品的您第一次参与动画项目,这种体验让您对角色设计这个职业有了新的感悟么?
动画电影《猫与桃花源》
《猫与桃花源》幕后设计手稿
顽形:
追光动画的《猫与桃花源》的确是我作为角色设计师的第一部作品,也是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直到现在我都很荣幸。其实我是一个没有长远规划的人,我认为认真的做好眼前的每件小事,那未来的大事也不会太差。说实话在大学时我没想好毕业后具体要从事什么,感觉只要能每天画画就行。
在毕业暑假的一天,我收到一个同校学长的私信,说是有一个动画电影项目需要角色设计的工作,问我感不感兴趣,我当时很兴奋也很忐忑。面对比较陌生的领域我会本能的感到焦虑,怕自己不能胜任。好在学长给了我很多鼓励,最终我顺利的加入到了电影概念设计的团队中。这对我来说的确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新的观念、新的流程、新的工作方式、新的挑战……但很快我就开始享受角色设计这一工作了,真的太适合我了!我至今都时常有这种感慨。
大学读的漫画专业,我对画面是否“干净”,技法是否纯熟特别在意,而参与动画项目后我逐渐明白,“设计”和“绘画”有交叠,但也可以分开。如何保证质量的同时提高效率,如何用绘画的形式去展示服务于项目的功能性设计,这些是我以前不曾想过的问题。在做《猫与桃花源》时,我参与了早期的风格探索阶段,和之后的角色关键表情动作指定,那个时期我对动物结构的了解也加深了不少。
由于初次尝试此类工作,期间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在此特别感谢追光大佬们的帮助和信任。最最感谢的还是那位向我抛出橄榄枝的学长,也就是学志哥!他就是我的伯乐,让我如此幸运而顺利的找到了我的dream job!
相信有不少小伙伴对角色设计感兴趣
我们再来学习一下顽形老师的角色设计经验吧!
8
wuhu:201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追光的另一大作《白蛇:缘起》给国漫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您也参与了其中一些很重要的设计工作。电影中无论是小白、小青还是宝清坊主的造型都让人津津乐道,可以分享一下您设计时的思路么?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白蛇:缘起》海报
顽形老师为《白蛇:缘起》绘制的贺图
顽形:
这里需要提下,其实《白蛇》最终的确定版造型是追光设计组的大佬们设计的,而我也是参与了前期的风格探索阶段,在早期尝试过更夸张甚至更卡通的方向。在找到最终适合影片的方向前,每一张设计稿都是有意义的探索,我也很享受寻找和发现的过程。
一些早期设计手稿
到最终造型确定之后,我继续为所有角色做了关键表情与动作的指定。说实话在做《白蛇》之前,我很少去画女性角色,对当时的我无疑也是个巨大挑战。因为我个人比较喜欢表现画面中的张力,通过画男性和夸张度高的造型很易于表现这一点,而面对女性我就会有些无所适从。期间学习了很多不同影片中对女性的刻画,也让我感受到张力不一定是外放的,内敛和克制也可以有力量感。不断地在不同题材的项目中学习积累,不断的迎接新的挑战,这也是我喜欢这一工作的原因。
《白蛇:缘起》部分角色设计手稿
9
wuhu:您在大学时期的一次采访中曾提到“信手涂鸦是一种发泄方式”、“有时候一定要画!不画不行!”,现在重新思考“艺术到底对你来说是什么”这个问题,您的答案会有不同么?回头看,您最希望大学时期的自己能明白的东西是什么?能不能也给同学们也提一些建议?
顽形老师大学时期的部分作品
顽形:
大学时期我把“艺术”看的很重,总是想我的“艺术”是什么,她对我意味着什么,我要如何发展她等等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大写的“艺术”对个人来说有些沉重,或者是一种包袱,你越想靠近她,她就离你越远。现在我个人觉得“艺术”就是只属于你的一种本能,当你发现她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冲动。前面也提到过,我就是对“人物在造型和个性上的多样性”与“形式之间千变万化的组合方式”这一点有浓厚的兴趣与好奇,这可能会是我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艺术创作母题”。我平时不怎么玩游戏,我觉得画画的过程就足够好玩了,而且还很上瘾。
每个人都有只属于自己的本能,找到她,或者她找到了你。无论何种形式,无论什么时间,两情相悦,朝朝暮暮,这个过程就是“艺术”。
如果能对大学时期的自己说点什么,我可能什么都不会说。现在回想起来看似有走过一些弯路,但都不是白走的。任何人的苦口婆心都不如自己亲自走一回体会的深刻,那个人包括自己。我一直觉得自己都是幸运的,感觉在专业上没怎么经历过坎坷,谈不上一直在”坚持“,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本能无需坚持。
建议谈不上,献上一碗小鸡汤吧~
认真对待落下的每一笔,最后的画面不会太差。
认真对待眼前的每一件小事,未来的大事也不会太差。
10
wuhu:对于未来想要接触、学习的领域或者项目,顽形老师能分享一下自己的计划么?
顽形:
明年计划开线上课程。因为我发现,如果有人能用我总结的学习方法而打开了思路、提升了能力,我会特别有成就感。而且授课的过程也是对自己方法论的系统性总结,对自己的提升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目前在设计课程,想找到尽可能通俗易懂,逻辑清晰的方式去展现关于角色设计相关的知识,这将是我明年最大的计划。
感谢顽形老师和我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
今天的专访就到此结束了
想了解更多可以关注顽形老师的微博哦~
微博@顽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