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随笔】记忆中的稻草火桶
记忆中的稻草火桶
文/聆听雪静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今天这零下五度的温度,恰逢周末,我就在家“抱被窝” 啦!突然好怀念火桶。火桶是皖南地区以及湘西地区的御寒器物,现在南方很多地方都有,如长江中下游的徽州地区几乎家家都有。在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以前都是稻草火桶,前些年大家还都烧大灶的时候木制的居多,现在都是电火桶更多了,方便干净,即插即用。
而我还是更加怀念我小时候的稻草火桶,早上妈妈天没亮就起床做饭,用山里的松树或者别的木材烧火做饭。烧剩下的木炭,妈妈就用一个大圆瓷盆(火盆),最下面铺上一层死灰,上面撒上稻壳,这个时候把木炭放上去,再放点热灰,最上面放上死灰盖好整平。这个很讲究的,弄不好老是冒烟,眼都睁不开,坐不下去的;或者稻壳放少了,半天就灭了;又或者炭火放太多了,直烫脚。这里面满是学问,都是家里经常做饭的妈妈婶婶们,才会弄火盆。然后把弄好的火盆放进火桶里面,最上面盖上自制的小被子或者黄大衣能暖和一整天呢!那时候的火桶是用稻草编制的,一圈一圈一层一层,环环相扣,大多都是圆形的,七八十厘米左右的高度。大概在火桶三十厘米左右处,会用厚竹片每隔三厘米平行插上一根,再在竹片子下面交叉两根圆柱子作为支撑。上面可以站人,坐人,下面就是放火盆的地方。我爷爷火桶编的牢固又漂亮!一个火桶都能用个十年八年的。那个年代的人用东西细致,到了春天爸爸就会把火桶拿出来晒晒太阳,抽打一下上面的灰尘,然后吊到阁楼上用不穿的旧衣服盖好!
那时候的冬天,我就盼着起床,不想抱被窝。因为妈妈已经把我的衣服放在火桶里烤的暖和和的了,然后把我抱进火桶里面穿衣服,如果我还想呆在火桶里面不出来,妈妈就会端水给我洗脸,然后就坐在火桶里吃饭,火桶就放在餐桌的一边。我记得火桶很大,我可以完全弯曲的睡在里面。在里面看书,写字或者自己玩游戏;给爸爸打电话,用一根铁丝拴在火桶上,这边绑上手套,就可以打电话了。我觉得我自言自语那毛病可能就是那个时候留下的。或者和小朋友们去冰上玩,去河边扎窟窿找小鱼,堆雪人,屋檐下打冰溜子。冻的受不了,回来直接躺到火桶里,一会儿就暖和了。我们出去玩的时候,妈妈就坐在火桶里面,纳鞋底织毛衣。晚上一家人都回来了,用板凳围着火桶坐着,把腿都放进去,上面盖上小被子,打牌又或者聊天。直到火桶里的火都不热了,还有人说,都出来都出来,我来给火盆翻翻火,到翻火的时候,差不多都快没火了。大家才开开心心的回各自的床上睡觉去。还不忘说一句,明天继续明天继续噢!那时候的冬天就是这样的懒散和舒适。
要说取暖,那现在的冬天是舒服的,在家里开空调,在车里有空调,在单位还是有空调。连被窝也是不用抱的了。那柔软舒适又充满温暖的稻草火桶被遗忘在我们老家的阁楼里啦!却又被我这样的八零后永远的刻在了童年的记忆里。
本文作者胡雪珍女士,灵璧家园网优秀写手。现经营灵璧宏泰电脑城联想电脑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