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灵璧农村见闻
六月见闻
文/叶紫
最近一段时间,我总是迈着沉重的脚步,拖着疲惫的身躯;布满老茧的双手,有点肿胀、有点麻木,甚至还有点疼痛——伸不直手指,攥不紧拳头。看到那既熟悉又略有点陌生的“笔”,心里有种强烈的欲望,竟然莫名其妙地拿起它,在这沸腾的六月里,确实想写点什么——
随着市场的激烈竞争,我,作为一个农资人,不得不脱离门市拉着一车肥料去走乡串户。
农业科技在不断发展的今天,种地户的思维也跟着在悄悄地发生转变,以前陈腐的种地模式已经不复存在了,特别是对种子、农药、肥料,在质量上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使用方法越来越科学。就像今年本地小麦在灌浆期,连续刮了多天的西风和北风,东南风很少出现(东风潮气大对小麦增产有帮助),尽管如此,小麦产量已打破历史记录——标准亩单产1400—1500斤的屡见不鲜,这足以说明智慧的人们在某方面完全具备征服自然的能力。每亩增产几百斤,对种地人来说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了。
撒着太阳光的田野上,金黄灿烂,麦浪滚滚,好一幅喜人的画面。
联合收割机的机手们在尽情施展娴熟的技艺;壮年人开着自卸三轮车飞奔在路上几乎来不及相互打招呼;年轻的媳妇们用袖口不住擦着红扑扑脸上的汗珠,手里拿着镰刀,把地头的倒麦割掉,然后放到站着的麦穗上,唯恐糟蹋一粒;年龄大的老爷子、老太太就在场上用木锨把摊开的粮食撞来撞去,每撞一遍,就用扫帚落去里面的杂质;孩子们也不闲着——为大人端茶倒水,也忙的不亦乐乎……午收的确是老少弯腰季节!
提起孩子,我倒想起一件让人叹息的事情——
六月的天很长,不到五点天已大亮,我去给一家送肥料。院门敞开着,我连喊了三遍没人应声,后来从屋里低头走出来一个大约十二三岁的小男孩。我问他爸呢,他没有抬头,手指不停地在手机屏幕上乱按一起,开口只是应付一句:“一会就来”。
直到他爸来家帮我把一车货卸完,他,这个玩游戏着迷的孩子或许都不知道我来他家是干什么的,唉!实在让人揪心、让人深思啊!
在收麦期间突降一场大雨,不过没有持续,雨过天晴。这场雨丝毫没有给农户带来灾难,反而雨下得很及时,解决了当前的旱情问题,可是抢收、抢种连在一起,老农民就更加忙碌、更加辛苦了。
我每天都接到无数个电话:“抓紧送货,等用!……”忙天工人不好找,所以装车、卸货只有自己干。恰恰在这个期间灵房省道运料河上的桥梁断裂,已被彻底拆除,这样以来确实给南来北往的行人、车辆带来极大的不便,所以只有绕道行驶。
一天,我开着车紧随一排车的后边挂一档慢慢地跟着,不知出了什么情况,前面的车突地嘎然而止。不大会,车辆越聚越多——前进不了,倒退也不成,后面的司机还不住地按着喇叭,那刺耳、讨厌的声音更增添了我烦躁不安的心里。
过了很长时间,前面的车还是纹丝不动,我实在等不下去了,于是走到跟前去看个究竟——原来“丁”字路的右直角处有人挖了一个深深的大坑,一辆拉水泥的车不敢开过去。
着急的师傅们也都陆续地凑了过来,在一起观察角度,研究对策。
最后,一个看上去大约四十来岁很有经验的司机师傅说,问题不大,我来试试。他的确是在铤而走险,要知,这座小桥的两边是很深的水沟。
在又一个师傅精心、认真地指挥下,反复开前倒后十几把,终于安全地过去了。我当时发现:在开过去的那一瞬间,后面双轮里侧的一个轮胎,只有三分之一占着路的边沿上。“乖”,好技术,真险!如果万一歪倒,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咱们农民朋友实在“可爱”,对政府修的水泥路保护有佳,那是必须的,但那要看具体情况。我认为村村通公路,从平面连着路基厚度应该超过20公分,况且还是混凝土结构,5—7吨的货车在上面短时间的行驶绝不会出现问题。再说,什么季节——六月的天啊,一个人都当平时的几个人使,在这里因人为的堵塞逗留,那是一个什么概念!
而后的一天我又从此处经过(不过这一次我没敢从丁把路上走)发现坑比上天更深,况且里面已有积水,可怜的桥身因坑的存在已受到严重的损伤!
忙完这阵子,估计干部肯定会组织人员修理,那么会不会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呢?……
叶紫2019年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