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罗清泉团队:肺部磨玻璃结节的CT影像学动态改变趋势研究| AME作者面对面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罗清泉团队

所刊杂志:
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点击查看杂志详情与影响因子
文章标题:
肺部磨玻璃结节的CT影像学动态改变趋势研究(Evaluation of dynamic image progressi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and preinvasive lung adenocarcinomas)

内容亮点

随着CT检查的普及,大量的表现为磨玻璃样的肺部小结节(GGO)被发现,这些结节往往是浸润前病变(AAH,AIS,MIA)且生长缓慢,因此临床上会根据CT随访结果来判断处理方案。临床医生也经常倾向于根据GGO的大小来判断手术的时机,往往更大的结节会倾向于被认为更容易进展。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研究了最终病理证实为肺原位腺癌(AIS)和肺微浸润腺癌(MIA)的磨玻璃结节的不同大小(小于1cm或大于1cm)是否影响了结节的影像学改变趋势。本文研究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肿瘤外科自2018年到2019年的经过手术治疗的患者中筛选出224例经过至少3个月以上随访时间的患者,其中 AIS 117例而MIA107例。
本研究将1mm薄层CT随访发现CT长径增大2mm以上或者CT平均密度增加50HU认为影像学动态“改变”,而未有上述改变的为“稳定”。经分析发现主要结论是GGO(AIS和MIA)无论大于1cm或者小于1cm,不论是纯GGO还是混合GGO,CT动态改变的趋势是一样的,两组的结节影像学稳定性无差异。提示临床实践中GGO并不是越大就越容易改变(增大或者密度增高),较大的GGO同样是比较稳定的,同样可以安全的随访观察。 (论著中文信息由第一作者整理提供,欲览英文原文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英文原文👆

第一/共同通讯作者:陈天翔

陈天翔,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助理,曾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曾赴美国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进行访问研究。主要从事肺部肿瘤的微创外科治疗及肺癌的转化医学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上海市科委项目等课题多项,于Advanced Science、Cancer Research、Redox Biology、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等SCI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曾获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上海市“医苑新星”、上海交通大学“晨星-讲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九龙奖”提名奖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优秀青年人才奖。现任欧洲胸外科学会(ESTS)会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部肿瘤专委会青年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胸外科分会青年委员、《机器人外科杂志》青年编委和《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中青年编委。

通讯作者:罗清泉

罗清泉,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机器人分会副会长,胸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擅长肺、食管、纵隔、气管等胸外科疾病诊断和手术治疗,从事胸外科工作25年,共参加手术10000余例,主刀8000余例,包括许多重症和疑难杂症。于2009年完成中国大陆第一例达芬奇机器人人工智能系统辅助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对微创治疗肺癌有丰富的临床与科研经验,并先后发表众多本学科高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和主编《支气管肺癌机器人胸腔镜手术精要》。曾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会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华夏医学奖二等奖。2019年获选美国外科学院院士(FACS)(Fellow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2020年获选“上海工匠”,“上海医务工匠”。
相关专辑

资讯

点击下图速查13本SCI期刊最新影响因子
排版编辑:袁  舒 AME Publishing Company
j.01.2021.06.23.02
点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