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故事】游集人深深怀念的张兴芳老人和她的那些故事

张兴芳和她的国民党中将丈夫陆福廷

文/邱德龙



 在游集镇张楼村的老一辈人中,只要一提起他们的老姑奶奶张兴芳的名字,都会肃然起敬,无不为拥有一位慷慨捐资建石桥便利乡亲、盖学校广育人才的善举大义的巾帼楷模而骄傲和自豪。

     为了寻访这一淹沒于历史长河中的名人故事,不久前我前往游集镇张楼村登门拜访了亲历建桥和建学校全过程的九十二岁的退休老教师张贤孝老前辈。老先生尽管如此高龄,但身体硬朗,思维清晰,语言表达条理分明,侃侃而谈。从访谈中我知道了张兴芳是他的姑奶奶,陆福廷是他的姑老爷。对有关张兴芳夫妇的善举功德有了一定的了解。

     张兴芳女士一八九0年十月出生在东张楼庄(现为游集镇张楼行政村)的一个书香世家,其父亲张克承配字绪武,为大清同治年间岁贡生,曾任县督学,一生教书育人桃李芬芳。张兴芳虽读书不多,但自幼聪明伶俐,心灵手巧,插花描云做的一手漂亮女红。不单模样长得好,还有一副温柔善良的菩萨心肠。十九岁时经大媒介绍嫁于灵璧县双沟街(现为江苏省睢宁县双沟镇)进步青年陆福廷为妻。自此在陆家操持家务、相夫教子。

     陆福廷,字家佑,别号心亘,一八八九年二月出生在灵璧县双沟镇(现为江苏省睢宁县双沟镇)一个商人家庭,开店坐铺家境殷实。陆福廷自幼读书聪明好学,忠厚善良,积极上进。从学生时代起就是孙中山先生废除帝制、建立中华及三民主义的积极追随者。在南京两江师范学堂毕业后,考取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三期炮科并以全优成绩毕业,实现了从小就立志从军报效祖国的夙愿。历任安徽陆军督练公署军官讲习所教习,北京陆军大学教官,陆军第一师炮兵团长。一九二四年南下广州,任粤军总司令部参谋兼笫一团团长,黃浦军校一期上校学科教官,入伍新生部主任教官。一九二六年起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交通处长,军事委员会后方勤务部铁道运输处长,代理运输司令兼陇海铁路局副局长,陇海线运输副司令,陇海铁路局长兼铁道运输处长。一九四三年一月,授陆军少将,当选国民党第六屆中央执行委员,一九四六年当选第一屆宪政实施促进委员会委员,一九四七年晋升中将军衔,任国民党立法委员及交通部顾问。一九六零年在台北病逝,享年七十一岁。

    民国十一年,也就是公元一九二一年,为从根本上解决麦收一季粮,秋天水漫庄的水患灾害,有张楼乡贤张公积堂倡导从刘南塘庄西头的运料河西岸向西南方向开挖一条运料河支渠,经东张楼穿庄而过。支渠挖好后,对困绕张楼的水患问题解决了,但把东张楼庄隔为河南河北两个村庄,给百姓的下湖劳动和赶集上店等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只能靠小舢板摆渡通行,畅通南北的驿道也从此中断。东张楼的百姓强烈要求解决出行难的问题,怎柰当时社会动荡,战事濒仍,民不聊生,百姓无力承担昂贵的修桥费用,只能望河兴叹。

    就在张楼百姓为修桥之事一筹莫展之际,一九二四年秋张兴芳来娘家省亲,当听说此事后,默默地到河边进行了察看,河宽约四十米,水深坡陡,况且当时正值秋汛,水流湍急,修桥绝非易事。待省亲回到南京后,把为老家建桥事宜及打算向夫君和盘托出。夫君思忖再三,觉得这是为家乡父老做的一件很有意义的善事,是大爱之举,当即决定全力支持,并将建桥之事交由夫人全权处理,作出预算,尽快施工。

    是年冬,张兴芳带着夫君的郑重承诺回到了娘家东张楼,把修桥事宜向乡亲们说明之后立即得到百姓的热烈响应。于是由族中有影响力的张克亲、张克扬等人组织族众做计划、备石料、请工匠等开工前的诸项事宜,选定吉日良辰开工建桥。凡参加劳动的百姓义务出工,管吃管喝,不计报酬,人们兴高彩烈,踊跃报名参加。据东张楼庄退休教师张贤孝老先生回忆,当时场面真是十分热烈,非常感人,全庄人人出动,有力的出力,无劳力的做饭打杂干小工做好后勤保障,有的把家中舍不得吃的一点白面和准备换油盐的仅有的几个鸡蛋也拿了出来,那个场面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历经三个多月,三孔石桥落成。竣工那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们自发的从家中拿来红洋布扎成绣球从桥北头一直挂到桥南头以示庆贺。

    三孔石桥建成后,张兴芳和她的夫君陆福廷还觉得善事沒有圆满,应该再建一所学堂让乡亲们的子孙后代读书识字学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要知道农村建学堂在当时的灵璧县可是第一家。注意打定以后,陆福廷和夫人张兴芳亲自来到张楼实地查看,在征得乡亲们的同意后把桥北头路东的十亩地购置了下来,建了七间带走廊抱柱,屋面茴草缮顶的教室。张贤孝老先生回忆说:建学校的房梁全部用的是对口粗笔直的楠木棒,教室盖的相当漂亮,在当时来说是一流的。我的蒙学就是在这个学校上的,学生上学是不要任何费用的。为了解决学校的办公经费和教书先生的生活待遇,又购置了一百亩经过县政府批准免除一切税赋的公益用地,所有收入归学校管理和使用。

     张楼的乡亲们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牢记陆福廷夫妇的善举和功德,把三孔石桥命名为兴芳桥,把学堂命名为兴芳学校。并勒《慈善风范》功德碑刻并撰刻碑文以示纪念。由于石碑年代久远,风雨剝蚀,加之文革期间的人为损毁,已然断为二截倾倒在桥头。二00九年张楼百姓又自发的在重新整理了桥面的同时,按照原碑的大小和碑文重勒碑石一方,世代传承。

   《慈善风范》碑文如下:   运料河居萧灵下游向为众水所归自张公积堂姻伯倡开运料支流经张家楼乃行聚集每多病涉之忧公欲建桥奈饥谨频仍着手无力以故绪武之长女双沟陆福廷其夫也夫女士重义轻财善成天性凡有义举无不云巾帼之丈夫也由双沟苏垣客岁归宁偶淡及此事慷慨目任捐巨资设学校于桥之北广育青年捐穗田百亩为长久经费不足面临时补其道无口不碑盖好善必以仁孝为本女士大立故能惠及桑梓建桥肓才非仁厚而何里人欲彰其善历史不忘故名石桥学校曰兴芳以示纪念云翕如翁篪庭谨志二事兼举顿失沉疴遐尔感顿九如宜歌民国二十五年丙子三月。

   历经八十余年的风雨石桥依然完好无损巍然屹立在运料河支渠之上,继续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慈善风范》功德碑也屹立在桥头之上,象过往的人们昭示着张兴芳夫妇的善举功德!而兴芳学校因时代变迁而被一所新学校替代!

   巾帼楷模张兴芳女士也于一九八0年一月在其江苏省苏州市的家中无疾而终,享年九十岁!

作者简介:  邱德龙  安徽灵璧人,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 、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灵璧红杏诗书画院会员 、灵璧县畜牧水产局退休干部,灵璧家园网知名作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