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豫:时间倒流给你三次机会,你想改变什么?李若彤:一次就够
01
李若彤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被鲁豫问到:如果时间可以倒流,给你三次机会,你要改变什么?
她斩钉截铁的回答:一次就够了。
“改变当年的自己,尽管认识了自己喜欢的人,也不要放弃自己的事业,也许就都会不一样了。”
鲁豫:我同意,因为你把另外一个人变成自己全部的话,对对方也是很大的压力。
李若彤:他不会觉得是压力,他觉得你是应该的......
真相如此扎心。如果说鲁豫所说是理论,是根据自己的认知得出来的推论,那么李若彤所说,就是一个真实的、过来人的血的教训。
真实的东西,常常令人无法直视,因为它鲜血淋漓。
52岁的李若彤,情路坎坷,至今未婚。
她曾经说过:“谈恋爱,就是我的性格。”事实上,她人生的几次转折,也确实都和爱情有关。第一次,在升学考试前谈恋爱,导致学习优异的她,错失读大学的机会。第二次,因为失恋,为了逃避情伤,她转行做了演员。第三次,在事业的最高峰时期,因为另一半希望她少抛头露面,多留在家里,于是选择了息影10年。
2008年,十年感情走到尽头,次年父亲去世,李若彤在双重打击下,陷入重度抑郁。
谈及自己对于感情的态度,李若彤这样说:“我要分开的时候,不仅仅是尽了我最大的力量,一定是试一次两次三次四次没办法走到底才算,真的不可能了我才放弃。”
02
1998年,李若彤遇见郭应泉,一个比李若彤大20岁的中年离异商人,坠入爱河。在一起的十年间,郭应泉经历金融风暴,李若彤一直跟在身后,数次替他还债,不离不弃,陪伴左右。
但是,十年到头,还是被男友提出了分手。李若彤说那段感情“是无法说出来的痛,不是他不好,只是他不想再继续跟我在一起。”
在采访中,鲁豫问李若彤,是否遗憾没有在生育年龄要一个自己的孩子?她回答:遗憾,确实会遗憾,因为我是一个非常、非常适合做妈妈的人。
在谈及为何两人在一起十年都没有结婚,未能修成正果的问题,她的回答是:问过一两次,对方说不到时间,那就算了。鲁豫接着追问:有没有觉得不甘心或者是受伤、失望?她回答:完全没有,就是百分之百的遵从对方的意愿。
作为演员,李若彤是幸运的,她从来没有想过进入娱乐圈,对于很多女明星“嫁入豪门”的想法也嗤之以鼻。但是兜兜转转,最后因为各种机缘,还是走进了这个圈子。
角色不多,但足够经典。她说自己是一个“没有野心,但有决心”的人,一旦要做,就会付出百分之一千的努力。所以,努力加天分,让她很轻松的就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在最好的年华,她本可以在事业上更进一步,但是因为爱情,她选择了放弃,没有一丝犹豫。这倒也应了施南生对她的评价:“ 演技不俗,也有潜质,就是缺了点野心。”
现在回头去看,她对此有新的感悟:“那一段时间是我最好的时间,应该还会有更长更远的路,有更大的发展。但是当时我完全没想,把自己整个人完全放弃,其实我这样做反而对感情更不好,我应该保持自己的工作,保持自己的自我的一点的保留,这样大家才会相处的更好。”
又经过十年,因为运动和家人的爱,让李若彤走出了抑郁症,重拾自己的工作,比起几年前接受访问时的状态,她通透开朗了很多。
人,总是要经历点什么,才能大彻大悟。
03
生活中,像李若彤这样的女性很多,虽然现在鸡汤盛行,甚至还有不少田园女权派使劲鼓励女性一定要拼命爱自己,爱谁都不如爱自己,但是有“恋爱脑”的女性依然不在少数。这一点,即使在精英女性中也屡见不鲜。
1949年,是法国思想家西蒙娜·波伏娃创作的社会学著作《第二性》问世,这本书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甚至被尊为西方妇女的“圣经”。在这本书里,波伏娃从存在主义出发,分析了女性的集体潜意识:男性为主体,女性属于附属地位,是和主体相对立的次要者。对于女性“他者”地位形成的原因,波伏娃认为:一是源于父权制度和父权意识;二是源于女性的"内在控"——从生物学角度而言源于她的生育功能;从历史角度而言源于历史的劳动分工:抚养幼儿。正是这种女性的这种所谓的"内在性"限制了她的"超越性",使她成为"他者"、"第二性"。
虽然这本书已经面试几十年,虽然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思想也算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但是女性的集体潜意识却还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很多女性在工作上不敢面对竞争,在感情上自居从属地位。
不过有一点更加值得注意:并不是只有李若彤这样“白百分之百将对方排在自己前面”才算将自己置于从属地位。生活中很多女性看似强势,但骨子里,还是没能摆脱“他者”的地位。
在电影《春娇与志明》中有一个片段。两个人正在旅行的过程中,发生了地震,男主角一时间慌乱,光顾着保护自己,结果地震结束之后,女主角愤然离场,决定提前结束旅行。
很多女性观众对此也颇为感同身受:一个男人,在关键时候不保护自己,如此自私,跟他还谈什么恋爱!
但是很少有人想过:当你因为地震发生时未能得到对方保护就感觉受伤、委屈,甚至愤怒,这本身是否就已经意味着将自己放在了“弱者”、“需要他人保护”的从属地位?
作为一个成年人,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应该有能力为自己负责,为自己的安全负责,也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要求一个男人在生死边缘先想着保护自己而不是自保——这种要求是在要求“人”,还是要求“神”?
能够做到的人,其实是超越了人性的本能的神,是真的“爱你胜过爱我自己”。但是,这能作为一种常态甚至一个标准去要求吗?
所以,表面上看,很多女性经济独立,甚至在伴侣面前咄咄逼人,但骨子里,还是没能摆脱“自己弱小,需要依赖他人”的集体潜意识。
在接受访问时,李若彤坦诚这些年来也有一些感情经历,她说自己“总是被大男人吸引”,但是因为现在的自己,不像以前那样肯做出百分之百的妥协和让步,所以最后都没能修成正果。诚然,人生不是必须有婚姻才算美满,甚至连两性之间的感情,也不是必需品。但是为何总是“被大男人吸引”?从中仍然可以隐约看出本能中“第二性”的影子。
所以,对于李若彤的感悟,如果仅仅理解到“女人不应该因为爱情放弃自我”这一层,还是太浅了一些,如果能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和看待这个现象,从如何祛除女性潜意识里的附属和依赖性中寻找答案,也许可以走的更远一些。
这条路,可谓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