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医学——脑微出血
脑微出血
有研究显示,年长患者中的5~23%能被检出脑微出血。
脑微出血,更多见于男性。
依据MRI磁敏感加权的检查结果,脑微出血的患病率,
在健康成人中为5%,
在脑梗死患者中为34%,
在脑溢血患者中为60%。
病理检查能够检测出更多的脑微出血:一项队列研究发现,33例老年人中,有22例存在脑微出血,这些患者的年龄分布在71~105岁。
所以,发现了脑微出血,其实并不可怕。因为这可能仅仅是年长的表现。
但是,应当慎重对待那些既往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风病史的,且脑微出血灶超过5处的患者,因为此类患者发生脑溢血的风险是增加。
在当下,脑微出血,顶多就是中风的危险因素。
一旦发现,我们能做的还是想办法去健脑,这仍然离不开地中海饮食、体育锻炼、喝咖啡。
详细的论据
脑微出血的定义
随着磁共振-磁敏感加权(SWI)序列检查的日益普及,人们在脑部SWI检查中,经常会发现单灶或多灶性的、具有含铁血黄素沉积的小区域,这就是在临床上无症状的、脑微出血的痕迹。
脑微出血,更常见于正在接受抗栓治疗的患者,尤其是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
还可以这样说,是磁敏感加权(SWI)序列帮助人类发现了很多的脑微出血。
脑微出血的形成机制
显微镜下,在脑溢血患者的脑组织中,常常能发现假性动脉瘤,这种动脉瘤一旦伴有亚临床性血液的渗漏,就形成了脑微出血。
这些微量的出血,现称之为脑微出血,这可能是透明变性(缓进型高血压病)的标志,也可能是淀粉样沉积导致的、有出血倾向的微血管病的标志。
卒中包括脑梗和脑溢血,卒中又叫中风。
位置分布
因其病因的不同而不同:
①高血压性脑微出血,发生于深部的皮质下和幕下区域。
②淀粉样病变脑微出血,发生于大脑半球的较表浅脑叶区域。
临床意义
符合脑淀粉样血管病的脑叶型的脑微出血,预示着患者随后更容易发生与脑卒中相关的死亡;
而,非脑叶性脑微出血的脑微出血患者,则更容易发生心血管性死亡。
其他研究发现,被发现了脑微出血的患者, 随后更容易发生脑梗死和脑溢血。
来自鹿特丹的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能是现患脑微出血、与新发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
除了高血压病和脑淀粉样血管病,脑微出血还与痴呆、创伤、糖尿病、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病(独立于吸烟)、正常衰老相关。
一些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脑出血患者的DWI-MRI成像上存在孤立的急性缺血性病灶。这种现象的产生机制仍不明确。
此外,MRI上可见的主要位于基底节的血管周围间隙增大提示脑出血与高血压性动脉病相关,
而主要位于半卵圆中心的血管周围间隙增大提示脑出血与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
放疗和脑微出血
颅脑放疗后,常会发生脑微出血和海绵状血管畸形,中位潜伏期为数年,主要发生在照射量>30Gy的脑区域。据回顾性非对照研究报道,采用MRI-SWI序列,照射后5~10年的脑微出血累积发生率为40~90%。
抗凝治疗和脑微出血
脑微出血,是没有出现临床表现的轻微脑出血事件。
当患者接受抗凝剂治疗时,可以出现隐性出血,例如,脑微出血、消化道等其他部位的隐性出血,也可能表现为具有临床意义的出血。
然而,并不需要常规筛查脑微出血。
因为并没有指南告诉我们,发现了脑微出血,到底是该抗凝还是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