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大道氾兮,其可左右”如何理解?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二十五章以大、逝、远、反开示入道之门,三十二章以常、无名、朴、小开示入道之门。此章以氾开示入道之门。氾为何者?可大可小,忽大忽小,其小若微尘,其大弥漫虚空,远超八荒。老子一个氾字,显示道如滚滚洪流势不可挡。
此神变道力,不可思议,徒令世人惊惑。世人所识,大不能小,小不能大,左不能右,右不能左。所以老子说“大道氾兮,其可左右”,又曰“可名于小,可名为大”。道力不可思议,令人顿生敬畏。
此章老子再次宣说玄德三要义,表述有所改变,二次申述“不为主”之根本义。不为主是玄德的根本义,王弼注玄德“有恩而无主”。
不可思议的恩德是存在的,但世人的眼耳鼻舌身意找不到主人,以为是“无主”。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却有免费的玄德。玄德虽然免费,世人是铁石心肠吗?一饭之恩却要感恩生生世世,赐予生命之恩却无动于衷,这是世人的智慧吗?
世间恩德以父母的恩德为最大,但父母的恩德是世人的眼睛可以直接看见的。世间还有其他各种恩德,韩信有漂母一饭之恩。当年韩信穷困潦倒,饥饿将死,有一位洗衣老妇人看他可怜,施与一碗粥,救了韩信一命。韩信功成名就之后,就去寻找这位恩人,但已经找不到。
老子作为对比,道之玄德胜过任何人间恩德,但世人因为愚蠢,就找不到主人。不为主是道之玄德,此德长存,世人更应该记住道之玄德。玄德三要义是老子宣示给世人的修法,反反复复思考玄德三要义,就会心存感激。世人心中生起了玄德三要义,就生起了对道的坚定信心,入“死而不亡者寿”的不生不灭之无上妙境。
前面称世间上品的君王为“人主”,此章宣说道“不为主”,显然是在做对比,一低一高,天地悬隔。为人主者小,不为主者大。不为大是真正的大,不为主是真正的主。完全在一念之间。可名于小,可名为大,是老子的双行,逻辑反转,即小即大,即大即小,大小任运,此道生一也。
小中可以见大,大中可以见小。世人之大是虚妄之大,世人之小是虚妄之小。世人的大小之论都是戏论。世人的一切定见都如同大小戏论,不可执着。
《道德经》第三十四章
第一段:大道氾(fàn)兮,其可左右。
第二段: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爱养万物而不为主。
第三段:常无欲,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第四段: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此章经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经文:大道氾兮,其可左右。
河上公注:“道可左右,无所不宜。”道左右四方任运而行。
王弼注:“言道泛滥无所不适,可左右上下周旋而用,则无所不至也。”氾即泛,道如洪水滔天,瞬间可以冲破堤坝 ,淹没广大的平原。
老子以此宣示道力无边。
“当尧之时,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扰。”《世纪·黄帝本纪》
尧帝时代发生一场大洪水,整个天下一片汪洋,百姓死伤无数。这场大水带来了巨大的惊恐。大禹治水是古老的传说,洪水只有用疏通的办法,不能用阻挡的办法。洪水是挡不住的,道也是挡不住的。对于道世人只有接受的办法,不可以用阻挡的办法。
万物都有极限,但道没有极限。老子显然是在回忆这场滔天洪水,以洪水的威猛力说法。佛陀说法善用比喻,老子说法也善用比喻。
世人对洪水滔天印象最为深刻,几乎每一个人都经历过洪水泛滥,冲毁村庄城市,人或为鱼鳖的可怕时刻。这是道的变力。
世人总是以“我没有看见”为幌子,回避道的召唤。洪水隐藏着的时刻,世人不知道它的无比威力,一旦溃坝,方显洪水威猛力。
经文“其可左右”有三意:
一、左右指六合上下四方,宇宙之内。
二、指任运而行,道的意志力不受任何阻挡,道力无限。
三、道是无极,没有一极,后世道家怕世人不理解,再说太极,太极而无极。
老子《道德经》为最上乘者说,越过太极而直达无极。注释家对第二十八章“复归于无极”很疑惑,以为此段文字是后人所造,实不知老子越太极而无极的教法。老子认为太极是凡夫的心念,所以不说太极。
大道氾兮,太极而无极,最契最上乘者。《道德经》不宣说太极而直指无极,这是有深意的。
今天物理学家说宇宙大爆炸开始于一个奇点。太极就是一个奇点,但这个奇点是可以超越的。
《吕氏春秋》称为“太一”,后世道家重视太一、太极,老子怕世人迷误,直指无极。其可左右就是直指无极。对于下根者,先说太极、太一很有必要,对于最上乘者,则应该直指无极。无极非无极,而是超越太极之无极。
这里可以解开老子关于“一”的教义。太极如一,无极如无。道是一和无双摄。一有至小之意,无有至大之意。一为至小,万物之始也。无为至大,有生于无、生于虚空是也。
道生一,一是至小。种子是至小,但只有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