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克将军:本来最少都得是个大将军衔,却因为三个原因只能是上将

萧克上将是著名的长寿将军,享年102岁,他最早使用的名字是萧克忠,后来上学的时候又改名为肖武毅,直到参加湘南起义时,才改为萧克这个名字。

萧克将军从1927年参加红军开始,在经历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后,最终能获得一颗将星是有多么的不容易。平日里爱写小说,《浴血罗霄》便是他的著作,几乎完全再现了真实的红军生活,而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写得出这样的作品。

在八年抗日战争中,他当过八路军120师的副师长,当过贺龙、聂荣臻两位元帅的得力副手,也曾独当一面主持过工作,不同岗位的经历,锻炼了他卓越的军政才能,这是他成为一代名将的原因。

萧克为啥只是上将

黄埔军校是民国当时最为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办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军官,不少将才都曾是这所军校的毕业生,而萧克将军便是其中一位优秀毕业生。

1926年,当萧克将军从黄埔军校毕业之后,直接就去参加了北伐战争,一开始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连长,在经历了南昌起义以及井冈山斗争之后,已经是红军第六军团的军团长,当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合并为红二方面军后,萧克又成为了红二方面军的副总指挥。

等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陕北红军的主力部队经过整合改编,于是便有了后来立下无数战功的八路军115师、120师和129师三个师,其中有三个师长三个副师长,其他五位都是元帅,唯独担任120师副师长的萧克仅仅是上将。

资历这方面萧克绝对够格,至于功绩萧克也不是很差,曾经获得过二等红星奖章,当时萧克将军率4000人北上破坏了敌人铁路之后,敌人出动了46个团的兵力要留下他,当时所有人都为萧克将军难过,认为他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再回得来。

而最后结果却惊呆了众人,萧克将军带着部队安全返回,途中消灭了敌人六个团的兵力,甚至还将敌人43旅的旅长侯鹏飞、86团的团长许本祯给抓了回来,这份功绩当时直接震惊了全国敌我各军。

按道理说这份功绩也不是很差,所以才会有人说他是元帅的资历,大将的功绩,上将的军衔。可萧克将军最后只获得一个上将军衔,实在令人费解。

萧克将军之所以评不上大将,很有可能是因为大将的名额有限,一共就只有十个,而占据这十个名额的十位大将,萧克将军有着无论如何都顶替不了的原因。

十大大

战神粟裕将军,这个萧克将军肯定比不上,在敌人腹地搞游击,数十次以少胜多的惊人战绩,苏中七战七捷仅仅只是个开始,如果没有粟裕将军,华东解放战争完全会是另一幅样子,经历了无数次九死一生后还能活着回来,如果这都评不上大将那就没有谁了。

徐海东将军,可以说他是当年参加长征的四支部队里,红二十五军的代表人物。当年中央红军有段时间穷的不行,想找徐海东将军借2000大洋渡过困难时期,红二十五军当时有7000大洋,徐海东将军直接从里面拿出5000大洋来支援中央,别人问他为什么给这么多,他说他知道如果不是真的困难到极致了,中央那边是绝对开不了这个口。
至于黄克诚将军,别看他带着眼镜一副文质彬彬的书生样子,可打起仗来一点都不含糊,立下了许多赫赫战功,而且一心以大局为重,他的不少建议都对新中国成立有很大的影响。即死无憾矣,仰不愧天,俯不怍人,说的正是黄克诚将军。
陈赓将军,二野的代表人物,中央特科情报科长,如果没有他来搞这个谍战,不知多少高层要死在敌人的暗杀下,多少情报会被敌人所截获,就这两点都足够评这个大将。
谭政将军,政工干部中的代表人物,虽然他是大将里面唯一没有打过仗的,但无论是功绩还是资历,换谁也不能换掉他啊。
萧劲光将军,北伐军里的代表人物,海军司令员,资格绝对是够的,北伐战争期间就是中将。
张云逸将军,黄花岗义士,孙中山同盟会成员,从军资历第一,蒋介石和各大军阀见了他都绕着走,万一不小心抓起来是真不好处理。
罗瑞卿将军,华北军区代表,红一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建国后负责治安管理,保护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只要有他在就会感到十分放心,天塌下来都不怕,有他顶着。
王树声将军,虽然同其他几位大将相比功绩略差一筹,但也是劳苦功高的一位老战士,而且他是唯一能够代表红四方面军的人物,从最开始的几十人一直发展到后面十万人之多,也不好被人代替。
许光达将军,红二方面军代表,装甲兵司令员,曾经凭借着顽强的战斗作风,硬生生挡住了敌人对陕北地区的进攻,为中央安全转移赢得了极其珍贵的十九天时间。55年更是三让大将军衔,但最后中央还是没能同意他的要求。

总结

同这十位将军相比,萧克将军的资历虽然是够了,但还是比不上他们这十位将军,中央也没办法,只能是从其中挑大个了,这是第一个原因。而且后面是立下大功才被升为了副总指挥,位置并不是特别的稳,从萧克将军之后的调动上就能看得出来。

第二个原因就是代表性不强,比如红一双一,红二双二,因为中央考虑到不能厚此薄彼,不能忘记那些曾经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队伍,而萧克将军恰好就是代表性不太强的那一位。

第三个原因则是萧克将军说自己一生有三次站错队伍,井冈山上有过一次,后来长征路上又有过一次,这两次站队直接影响到他最终只能被评为第一“上将”

--完--
✎ 编 者 百川
愿作一介撰史人,笔尽中华五千年。

微信号|历史典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