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8000农民工一起“造假”!!
说起绘画,
我们总是会与“高雅的艺术”
联系在一起,
它可以陶冶情操、记录生活、
疗愈心情、培养气质,
将一切看似平常的事物升华为美。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5LzI3MTEvMjMxMTY4NDQ3XzFfMjAyMTA5MjcxMTMyMDY1ODQ=.jpg)
所以,有人视其为艺术追求,
将它作为终身的良伴,
但也有人迫于现实的无奈,
不得不把画画当作谋生的手段。
在深圳的一个并不起眼的客家村落,
——大芬村里,
就聚集了 8000 多名特殊的“农民工”。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他们不在建筑工地上挥洒汗水,
也不在各个车间里辛苦忙碌,
而是夜以继日地绘制着世界名画,
以平均一天十几张的效率,
赶订单,忙生产,
做着销往欧洲的养家糊口的工作。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在这个面积仅有 0.4 平方公里的小村落里,
目之所及皆是琳琅满目的油画。
各种大大小小的画室、工作坊不计其数,
沿着狭窄幽深的小巷渐次分布开来。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生活在这里的“农民画工们”,
文化水平普遍不太高,
也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的绘画培训,
但为了填饱肚子,养活家人,
他们练就了一身“炉火纯青”的临摹本领,
只要拿起画笔,
就成了中国的梵高、莫奈、达芬奇......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0 多年来,自从大芬村
被从事名画仿制生意的香港商人相中,
发展成为“中国首幅油画村”之后,
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油画复制工厂,
生产了超过一百亿幅世界名画。
可以说,
欧洲市场 70% 的油画来自于中国,
而中国 80% 的油画产自大芬村。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与大多数画家几天画成一幅画
的“低效”不同,
他们从调色、运笔到临摹成画,
只需要短短的几个小时。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有时候运气好接到大单子,
一天画上十几幅也是常有的事。
但在追求产量的同时,
他们对原作的笔触、色彩乃至神韵,
也全都了然于心,
让大多数人完全分不出“真迹”与“伪作”。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些农民工们被称作中国梵高,
但却生活在艺术产业链的底层。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赵小勇,便是这群农民画工中
的其中一个,
也是很早一批加入“山寨名画”行列中的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他来自于湖南的邵阳,
从小家庭贫困,读不起书,
初中只读了一年便早早辍学了。
在踏入社会的头几年,
他在深圳树脂厂当过油漆工人,
每月拿着微薄的收入,
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彷徨与迷茫。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97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
他和老乡辞职来到了大芬村,
跟着一个叫做张正京的人学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从一开始什么都不懂的”画画小白“,
到后来专攻梵高名作,
用 22 分钟便能画完《自画像》的熟练画工,
他已经经历了不知道多少个
难熬的日日夜夜。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在大芬村,
画画俨然成了农民工唯一的生存技能。
无关于艺术或梦想,
他们真正在乎的,
不过是借助画画来填饱肚子而已。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在一间狭小拥挤的画室里,
赵小勇每天和其他兄弟们挤在一起,
除了吃饭和睡觉,
其他时间便全部拿来练画。
困了、累了,就躺在地上睡一觉,
或者点燃一根香烟,
靠着弥漫的烟气振奋精神,
撑过漫长的白天黑夜。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到了夏天,他们常常热得汗如雨下,
就干脆光着膀子不停地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等到画技娴熟,
不用草图就能落笔成画,
足可以假乱真之后,
他们就渐渐扩大到流水线生产。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一人画眼睛,一人画鼻子......
每人负责一个局部,
形成一条完整而系统的产业链。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 20 年来,在赵小勇的手中已经产出了
10 万幅梵高名作,
《星空》、《自画像》、《向日葵》,
凡是比较畅销的梵高作品,
都在他笔下重复了成千上万次。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跟我们常见的“家庭作坊”一样,
有时候他们还全家上阵,赶制订单。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赵小勇的妻子便是他的首个学生,
现在专门负责画《星空》、《向日葵》,
弟弟画《咖啡馆》,小舅子画《自画像》,
虽然每幅画的收益并不高,
漂洋过海到达欧洲后,价格翻上几番,
他们便成了底层的“劳动者”,
但好歹让他们漂泊的生活有了着落。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大芬村多的是这样,
日复一日地从事着机械化的劳动,
却依然过着收入不高的生活的农民工。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他们从乡村来到城市,
很大的动力是依靠画画维持生计,
孤注一掷、忙着赚钱,
至于那些高于生活的艺术或理想,
根本就没有资格谈及。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不过,在复制油画这个行当里,
“混”了 20 余年的赵小勇,
已经算是 8000 多农民工中的“老江湖”了!
他靠着画画成家立业、招收徒弟,
并有了固定的欧洲客户,
再也不用为生活费和房租发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生意慢慢变好了,单子也越来越多,照理说,赵小勇总算“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但是,与梵高的画作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对他的每一个作画细节了若指掌之后,他内心的惶恐与惭愧却与日俱增。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梵高充满悲剧性的一生,以及将所有激情燃烧在作品里的痴狂,常常触动着他的内心。
可是这位天才生前穷困潦倒、无人问津,一生只卖出了一幅画,后来还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现在,100 多年后的大芬村的所有农民工们,却在依靠临摹他的作品而活,每年甚至在出口方面创收 3000 万元人民币。
于梵高而言,
画画是他活着的精神支撑;
而对赵小勇来说,
画画是他养活家人的全部希望。
他暗暗觉得,自己与这位绘画大师有着冥冥之中的缘分。
后来,
赵小勇开始默默地思考着转型之路,
他决定将自己的首幅原创,
献给这个与自己的工作、生活密不可分的“画室”。
然后又回到自己的湖南老家,
画斑驳的石板路、画自己的奶奶、
画自己熟悉的风景,热爱的一切。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他终于学着慢慢摆脱梵高的作品,
用自己独特的灵魂去创作。
在“山寨”的路上走了 20 多年,
他的绘画水平也早已日臻纯熟,
不仅画得惟妙惟肖,
也在梵高的指引下,走上了真正的艺术道路。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如今,赵小勇已经在浙江宁波开了一间
属于自己的画廊,
每幅画按平米算,zui贵的一幅卖到了1.2万。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正是因为有着炽热的艺术追求,
才让赵小勇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他从画工变成了画家,
也从中国梵高变成了自己。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其实,大芬村里还有很多的农民画工,
正在面临着挑战与转型,
希望有了这股朴素的热忱,艺术的冲动,
以及心中永不熄灭的热爱之火,
他们的画画,将不再是为了吃饭而已。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他们虽是世界名画的赝品制造者,
却也有仰望星空的权利。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