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格登山记功碑
格登山与格登山记功碑
格登山记功碑,在第四师76团团部21千米外的苏木拜河东岸(76团1连)格登山上松柏卡子,距我国、哈萨克斯坦边境线直线距离2000米,全名“平定凖噶尔勒铭碑”,为记述1757年清平定凖噶尔首领达瓦齐分裂祖国的历史碑铭,乾隆皇帝为纪念这一战役的巨大胜利于1759年撰《格登山纪功碑》、命令勒石记功于格登山。格登山对面为哈萨克斯坦苏木拜集体农庄。
“平定凖噶尔勒铭碑”为巨型花岗岩石碑,以灰砖砌成,四面围有钢筋护栏,碑高2.95米,宽0.83米,厚0.27米,分碑额、碑身、碑座3个部分,碑额镌刻盘龙,正面刻“皇清”二字,背面刻“万古”二字,碑文略显斑驳,为日出东海浮雕图案,正面用满、汉文、背面用蒙古、藏文共4种文字镌刻乾隆御笔碑文,汉文210余字,记载了清平定凖噶尔部首领达瓦齐叛乱的经过和战绩。
格登山为清平定凖噶尔叛乱的最后决胜地,为纪念这一历史战役,昭示后人,清于1760年春在格登山建立了这座记功碑,迄今已有200余年,经风雪侵蚀,碑文斑驳,但整个碑身仍完整无损,光绪年时修过一次,1949年后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5年国家拨款再次整修,碑身被嵌入圆弧形的碑亭仙,1985年又建铁围栏卫护碑亭。
公元17世纪末-18世纪初,伊犁被凖噶尔部统治,其历任统治者一直与沙俄勾结,想分裂伊犁到沙俄统治下。1745年,凖噶尔汗国爆发瘟疫,噶尔丹策零病死,其长子喇嘛达尔扎与次子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尔争位,凖噶尔陷入内乱。1752年大策零敦多布之孙达瓦齐在辉特部台吉、策妄阿拉布坦的外孙阿睦尔撒纳支持下继承汗位,不久达瓦齐与阿睦尔撒纳反目相攻,因凖噶尔内乱不已,原已附属于凖噶尔的各部纷纷投清,1753年,车凌、车凌乌巴什、车凌孟克率杜尔伯特部内附。1754年阿睦尔撒纳被达瓦奇打败,率部降清,被封为亲王。阿睦尔撒纳入朝后,将凖噶尔虚实悉数禀告清廷。1755年夏,乾隆皇帝见彻底平定凖噶尔叛乱、重新统一西域的时机已成熟,便力排众议、当机立断下了平定谕旨,派北路、西路两路大军出击,5月进驻伊犁。清军渡伊犁河后,沿途收编归顺的凖噶尔部兵营,从西天山墨尔里克山岭和伊犁河喀塔克渡口翻越扣门岭,两面夹击达瓦奇,但达瓦奇不甘失败,且战且退到格登山上,企图负隅顽抗。凖噶尔降臣阿玉锡带领25骑清军精兵夜袭达瓦齐大营,凖噶尔惊溃,四处逃散,数千人不战自降,达瓦奇翻山越岭逃到南疆乌什,被乌什城主发现、伯克霍集斯伏兵抓获并送往京城。凖噶尔汗国灭亡。
清军平定伊犁后陆续撤回内陆,仅留少量兵力驻防伊犁、迪化等地,此时阿睦尔撒纳卸下面具,在沙俄支持下称汗于塔尔巴噶台并举兵抗清,妄图将凖噶尔部纳入其统治下。1756年清军渡特克斯河剿,1757年清兵从裕勒都斯围剿阿睦尔撒纳叛军,阿睦尔撒纳跑到哈萨克中玉兹(一种部落组织)阿布赉汗处躲避、请求庇护,但此时阿布赉汗已归降清,欲将其抓获送给清军,阿睦尔撒纳得知后连夜向额尔齐斯河的阿勒泰逃去,后流亡俄国西伯利亚,年底染天花而死。1759年清军剿除阿睦尔撒纳叛军残部,天山北路底定,不久又平定天山南路,将整个新疆纳入版图。
76团所处边境地区在清划界后因沙俄背约,一些界碑未树立到清、沙俄条约规定的位置,给我国主权造成损害,哈桑河谷地约数平方千米和沙尔套山最西端靠近苏木拜河地段约7平方千米有少许地区被苏联占领。20世纪80年代,苏联军队曾在沙尔套山制造流血事件,造成我国军人伤亡。哈桑河是从哈萨克斯坦流入我国的一条河,我国、苏联双方有几平方千米的争议区,河两岸立有我7-10号界碑,哈桑沟的苏联哨所原为我边防连哨所,苏联军队曾窜入该地将我战士枪杀。沙尔套山位于苏木拜河北,为中天山山脉,为我国、哈萨克斯坦界山,此地原有少许土地被苏联占领,1994年重归我国。在苏木拜河东岸有我国原与沙俄的7号界碑,因我国、哈萨克斯坦重新划界,该地已属我国。该界碑虽已失去界线标志作用,但我方未拆毁,以作为沙俄侵占我国领土的物证。沙尔套山和苏木拜河今驻有我哈桑、松拜边防连。
“格登”为山名,蒙古语意为“(凸起的)后脑勺”。
格登山位于76团1连的沙尔套山东南,徐松《西域水道记》谓为“马塔津”。
作者:风沙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