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问637:【艺与医七日谈】4:达芬奇与米开朗琪罗,医学的“创造”与“感知”?

日进一卒,功不唐捐。今天是咱们一起学习的第 637 天

如果要说出历史上最为神秘的人物,达芬奇一定算是一个。严格意义上讲,用艺术家这个头衔来概括达芬奇,显然是过低评价了这位集建筑、医学、物理、工程等诸多领域才华于一身的旷世奇才。好奇心和创造力是达芬奇一生的轨迹牵引。他的手稿和科研成就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有意思的一点是晚年的达芬奇从右手绘画改为左手,并且用左手撰写了一批镜像手稿。这些手稿需要在镜子的反射下才能正常阅读。而让他把左右脑都开发的如此好的原因确实因为一场疾病或意外带来的右手的残疾。有人猜测是中风所致,也有说法是外伤所致。

言归正传,在达芬奇的概念中,绘画和科学研究是一样的。都是探索和创造的过程。需要的是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应用理性的严谨的分析去进行科学求证。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数学、几何学的充分应用。而结构、透视、光线等这些科学因素的美,在他高超的技巧下,展示出来的和谐和灵动,让人深受震撼。他也创造了独有的绘涂技巧比如晕涂法,给人一种朦胧的高级美感。也正因为如此,他也留下了许多未完成的作品。这些作品是所以未完成,很可能是他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所以没有必要去浪费时间把作品完成。也正是因为他过于自我的探索精神,导致很多订单无法按时完成。他的兴趣太过于广泛,对于需要花时间去做的重复的或者无科学价值的工作,他会去拖延和抵触。所以他在意大利混的不好,太过高傲,而且对于哪些客户而言,有着严重的拖延症。

相比之下,同时期的大师米卡朗琪罗的家庭出身阶级较高,从小有着优越的艺术成长条件。当然,他和达芬奇一样多才多艺,兼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于一身。只是在艺术理念上的不同,在艺术追求上的不同,让他相对于达芬奇而言,成为了更加纯粹的艺术家,而不是工程师。他的绘画大气滂溥,塑造的人物体格健壮优美。而他同样不以画家自诩。他在艺术上的的追求是雕塑。他有句名言:“其实这型体本来就存在于大理石中,我只是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而已”。

可见,他的艺术理念是展示。他所有创作的牵引是用自己精湛的技巧去展示造物主的伟大。在他的理念中,万物均有自己最美的姿态,而他需要做的就是全方位的将这种美予以展示。所以绘画能能让观众从一个角度去欣赏这种美,而雕塑则是全方位的多角度地展示美。这种“展示美”的理念和达芬奇“创造美”的理念是截然不同的。

达芬奇看不上米开朗琪罗,他认为雕塑是个体力活,不如绘画中所应用的解剖、透视等有智慧内涵。米开朗琪罗也看不上达芬奇,让认为绘画是虚假的,表达的维度太过于单一。达芬奇更加理性,而米开朗琪罗则更加感性。

上一期,我们已经聊过了医学的“真见”与“真理”。我们今天来谈谈医学研究的方法。当我们去进行医学探索时,对于一个疾病或者一种临床现象。首先需要做的是像米开朗琪罗一样去用全景式的角度,将其阐释清楚。所有的疾病并未无中生有,只是在自然规律下的一种个体化的展示。我们需要做的是像雕塑一般,先将其不重要或者容易形成干扰的部分去除,比如一些并发症,一些远隔效应等。这些内容往往会遮盖住问题的本质。接着去仔细揣摩每一处细节。每一个临床特征都不应当被忽视。要有区分他究竟是干扰还是疾病的诊断依据。当我们打磨一个疾病的诊断标准时,就好像完成一座雕塑一般,矗立在那里,给人以最基础的参考。

此外,我们也需要用好推理和洞察力。要建立好各个临床表现之间的关联。当我们阐明了内在联系和规律后,就可以创造性地提出一些规律的总结。比如诸多的综合征,就是将一系列有关联的临床表现打包式地呈现出来。达芬奇更需要我们去学习的是工程思维。要善于去借助学科体系以外的知识和能力去创造性地解决医学问题,这就是医工结合的优势。学科只是人为的划分,其内在有着相同的思路和规律。用工程学思路提出某一临床问题的系统性解决方案。这或许就是达芬奇式的神奇。现

代医学知识体系每次的新知靠的都是“米开朗琪罗”式的感知。而在解决方案上每次的突破,靠的是达芬奇式的创造。

如对您有帮助,
点个赞,
点亮在看,
加个关注,
岂不美哉!

往 期 日 问

日问637:【艺与医七日谈】3:“所看”与“所算”,哪个更重要?医学的真见和真理

日问636:【艺与医七日谈】2:“形”与“色”,“循证”与“经验”?

日问635:【艺与医七日谈】1:为什么医学可以和文艺复兴擦出火花?

整理编辑:
刘锐 | 医生
南京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金陵医院(医院还有个名字,有纪律网上不让说全称,自行查地址)
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05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