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芹丨榴园采风(行走散文/外一篇)
十一国庆期间,应烈山区作协之邀,随县文联一行去烈山榴园村采风。
榴园村位于淮北市烈山区东部,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是淮北市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榴园以盛产奇石和石榴闻名,每年会吸引大批游客来此观光。
驱车来到榴园村游客接待中心,烈山区作协主席曹大根老师已经等候多时,主客会面,彼此寒暄,进行短暂交流。烈山区旅游局王局长建议我们去村里的奇石馆看看,我们欣然同意。
一行数人步出接待中心,直奔村西头的奇石馆。
行进在村中大道上,环视四周,石榴缀满枝头,红红的,黄黄的,村道旁,院落里,房前屋后到处是石榴的世界。随行说,村规有约,道旁石榴只做观赏,不得采摘,我们小心翼翼行进在石榴树下,唯恐碰掉头上的石榴。榴园村的前身是宋庄,一个古老贫瘠的自然村,开发前,榴园村还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山村部落,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只有距离宋庄2公里开外的塔山村种植石榴,且品种单一,规模极小。榴园村以美好乡村做抓手,合并了塔山、宋庄、赵庄、刘庄四个自然村,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事业,引进品种繁多的石榴,石榴种植才得推广。目前,榴园村结合发展乡村旅游,重点整治村容村貌、完善基础设施,突出文化内涵,做到一户一景,让游客感觉到,人在景中走,景在村中留。
在王局长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位于村西头的一户农家。抬头看,“榴园奇石宴”几个大字熠熠生辉。据王局介绍,奇石馆主是本乡本土人,一个奇石爱好者,经年累月,积累数百块奇石珍宝,为了让人们更多了解榴园文化,个人出资,办了奇石馆,以供游客观赏。馆主是个五十岁上下的中年汉子,中等个,身材很壮实,见我们到来,主动做起了解说员。馆主引我们进入一扇漆红大门,但见满院奇石根雕,令人应接不暇。我对于奇石不甚爱好,仍被那五颜六色,奇形怪状的石头所吸引。馆主说,院里的展品还是粗糙的呢,好东西在屋里。呵,随主人迈步进屋,哇,满屋奇石生辉,满眼流光溢彩。各色各样的奇石,摆满大厅,黑的像铁,粉的像霞,灰的像云,形状百态,惟妙惟肖,有的像山峰,有的像瀑布。有的像丛林,有的像飞鸟,像大象,像猪肉,层层叠叠;黄山,华山,泰山,一览无余;九寨沟,唐古拉山,桂林山水尽收眼底。最惹眼的当数那块金钱石,通体布满古钱币,豪华富贵,乃镇宅之宝。摩挲着一块块奇石珍宝,突然感觉来到了神仙洞天。飘飘然有升天之感。
离开奇石馆,王局领着我们向村外走去,说是看看榴园仙子。我明白王局的好意,眼下,正是石榴收获季,看着满树的大红石榴,谁不嘴馋。一路走,一路听王局长介绍,榴园村主要以种植石榴及石榴深加工为主,目前拥有石榴种植面积近10万亩,为全国6大石榴产地之一,年产石榴1000余万斤;拥有石榴深加工企业一个。2011年至今已成功举办淮北市九届塔山石榴旅游文化节,很好地宣传了榴园,提高了榴园村的知名度。随着土地流转工作的落实,新增加石榴种植面积800多亩,伴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石榴产业的壮大见落实。
疾行慢赶,终于来到山脚一片榴园旁,进入柴门,园主一家正在忙活,见我们到来,丢下手中活计,招待我们,他和王局很熟,知道他们是朋友,园主顺手摘下几个大红石榴,用刀具分成若干小块,让我们品尝,吃着甜甜的石榴,谈论着今年的收成,园主说,今年的石榴长势喜人,丰收已经在望。望着园主灿烂的笑脸,我想,他的心里一定像石榴一样甜。我们徜徉于石榴树下,一边品尝着新鲜的石榴,一边观赏满园秋色。园内,石榴品种繁多,紫红的朝阳,橘黄的像晚霞,密密的缀满枝头。园主见我们对他家石榴赞不绝口,就慷慨的让我们自行摘取,我们纷纷动手,不一会的功夫摘满纸箱,园主帮我们封好,送我们下山,拎着主人的一片盛情,暖意满满。
金秋送爽,石榴飘香。走出榴园村,回望满山红遍的石榴,一幅丰收的画面镌刻在我的心中。
2018年10月4日写于家中
李端芹丨榴园村剪影(写于2016年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旅人欲断魂。
借问塔山何处有,
老翁遥指榴园村。
清明时节,趁小长假,驱车榴园村观光。
榴园村位于淮北市烈山镇东部,龙脊山下,山村依山傍水,民风淳朴,风光旖旎。山村四周,石榴遍野,故取名榴园村。
刚到村口,天空就弥漫着雨雾。山道上聚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可能因山路太滑,进山不易,数百私家车停满村旁。真后悔没带雨具,只好徒步进村,切当雨中散步吧。
村口一块石碑,上书榴园村三个大字,遂拍照留影。进村第一景点是宋庄大桥,“大横山河十八弯,宋庄干劲亦争先。去年凿井吃甜水,今年修桥种庄田。马牛常脱坎坷苦,男女永无跋涉难。同庆生产多方便,共喜农闲游乐玩。”该诗刻于大桥,传承榴园文化底蕴。
沿村口向上,一路走来,雨中的景物清晰而迷茫,山道弯弯,九曲回环,似乎进入人间仙境。修葺一新的房屋,错落有致,一派生机勃勃的新农村图景。房前屋后载满了石榴,有的成行成排,有的成片成园,只可惜没到季节,见不到石榴花开的美景。村中一片池塘掩映在青山绿水中,池中鱼儿戏水,荷叶莲莲,若在夜晚,定是一番美景。
细雨连绵,雨滴落在脸上,有点凉意。妻忍不住,随带她进入一家农户,进得门来,女主人热情招呼,呵,原来是一家小店,靠墙一面商品琳琅满目,主人询问需要什么。我一时语塞,本打算进来避雨,并无心购物。可女主人的热情打动了我,随口问有雨伞否?女主人呵呵一笑,小店太小,只卖吃点,并无雨伞。我和妻转身准备离去,女主人喊住我,略带腼腆:家有一把未用的雨伞,如果急需,就拿去用吧。我意欲拒绝,转身细思,也罢,照价付款未尝不可。主人看我有买伞之意,脱口道:就给15元吧。我心欢喜,付款撑伞而去。
有了雨伞,心情疏朗,遂在村中转了起来。看罢民俗馆,走过村中心广场,参观书画家协会创作基地,沿村中大道一路走来,人在景中走,景随人流动。不知不觉,来到四眼井景点。眼前一间翘沿小榭伫立,榭中有井四眼,故名四眼井。据说,该井凿于1952年,井深40米,直径1米8,当年山村贫困,饮水困难,村领导携村民开挖该井,历时一年多,终于凿成。
榴园村周边美景遍地,文化底蕴丰厚。八仙之一的张果老的故乡就在此地。据传,张果老,本名张果,生于南北朝后期,家在今烈山镇大山头东王庄北2公里。张果老的传说,在榴园的各处美景得到了“印证”:张果老挖出参娃的“参井”常年不竭,泉水甘冽,坐落在明清古石榴园内一新修凉亭边;张果老逃跑时,喝了参汤刷锅水的坐骑成了“仙驴”,在龙脊山天梯上踏出一排脚印,旁边有靴子和包袱砸出的印记;张果老在石榴园内指地泉涌,化为丹井,后人刻碑名曰“丹井”;何仙姑掀翻棋盘,棋子撒了一地,在原地长出了一片橡树林。上述景观,至今犹存。可惜,山高路滑,无缘亲见,只好下次相会。
走出榴园村,雨越下越大,打算去塔山参观石榴馆的计划泡汤。可我并不遗憾,因为我亲眼见证了一个山村的变化,感受了农村清新的气息,收获满满。
作者简介:
李端芹,男,淮北市濉溪县人,一九六五年出生,中学高级教师,现供职于淮北市濉溪县城关中心学校。业余从事文学创作,网络发表散文、小说、杂文数百篇,有多篇稿件被市县报刊采用,出版文集《山风吹来》。系淮北市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新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