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有书做伴不孤单/鲁向辉
不是文人,但我还是愿意看书的。
看书的时候,整理好心情,至少可以让自己暂时安静下来,少了些浮躁和悸动。在我看来,看书就是和文字默默地交换感受,是一种彼此之间的倾情投入和诉说,不用再相互掩饰心灵深处的不安,就像知己一样,可以敞开心扉的对话,而不必担心谁发现了谁的秘密,谁又会伤害谁,而此时,心情是惬意的。或是惆怅,若眼眶湿润了,不觉中两行泪水慢慢地顺着脸颊落下,一定会流进了你的心里。
从小就喜欢看书。农村唱大戏,是我最快乐的日子。揣着母亲给的零钱,带着弟弟就往戏场跑去了,不为别的,只为了看书。那时,我才上小学一、二年级,弟弟比我小三岁,他还没有上学。戏台的后面总有几个书摊,外面用麻绳围起来,里面放着几个小板凳,掏两分钱就可以进去看书。书摊里都是小人书,我认识的字也不多,却和弟弟看得是津津有味,一看就是半天,饿的不行了,才回家吃饭,扒拉了几口饭放下碗筷就又跑去了。等天快黑了,人家收摊,我和弟弟才不舍地放下手里的小人书。还有一种书摊是卖书的,一两毛钱就能买到一本漂亮的画书或小人书。拥有属于自己的书,在小伙伴的眼里,是让人羡慕的。记得有一次,我和弟弟把手里的零钱凑了凑,挑选了一本彩色封面的画书,不等戏唱完,就蹦蹦跳跳地往家赶。一路上,我拿一会儿,弟弟拿一会儿,脸上的喜悦不言而表。不知道什么时候,后面跟上来几个比我还大几岁的男孩,其中一个还背着一个布袋,依稀能分辨出里面装的也是书。领头的男孩看见了我手里的新画书,说,让他看看我的新书,他就让我看他们的书,他还得意地指了指布袋,我犹豫了一下,或是太相信他了,就把我的新书递给了他。他接着刚翻了一下,就喊了声,跑啊!一帮子人就往旁边的路上跑去。我和弟弟急了,赶紧去追,可他们跑得比我们快多了,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跑远了,只好哭着回家了。在村边的三叔看见了,问明情况后,放下手里的活儿就去追。天快黑了的时候,三叔阴着脸空着手回来了,我更伤心了。谁知第二天,三叔去戏场又给我买了一本同样的画书,我高兴地笑了出来,抱着画书看了一夜。
跟着父亲到城里上学的时候,我上小学三年级,并不富裕的父亲给我订了《少年时代》,每月来一本,看完了,我就盼着新的一期早点到来。快来的那几天,我就倚在单元楼的门口等父亲下班回来,要是看见了父亲手里的书,我就高兴地跑着去迎接父亲,一把抢过书就翻看起来。冬天的时候,父亲把全年的《少年时代》订在一起,我坐在被窝里,又从头看了起来,一遍又一遍。
上中学了,我们学校是个很普通的学校,学生的成绩不好,升学率也不高,但学校有个阅览室,可以外借,有名著简装本,也有习题册子,却很少有同学去借阅,我是常去的。管理员是个戴眼镜的女老师,她是专门负责阅览室的老师,我去的次数多了,和她也熟了,她经常给我推荐新书,我很感激她。有次放学后,我在操场的西头草地上看刚借的书,天快黑了,我还在看,她从一边走了过来,和蔼地喊着我,让我早点回家。多年后,和一个当年的同学偶遇,还说起了那个老师,印象深刻。
后来学业重了,看书的时间少了,直到参加工作以后,单位也有阅览室,我又把书捡了起来。但那里都是些旧书,有的还卷了页,我就到市里的图书馆办了读者证。每次刚借回来的时候,心情澎湃,有种一晚上要看完的劲头,可过了没几天,就很少再看了。虽然家里的沙发扶手上、床头、茶几上,甚至随身带的包里,我都放着一本书,可是到了该还书的时间了,有的书还没有看完,真不知道时间都用到哪儿去了。
一本书,就像是一片镇静剂,能够让人平复内心的狂躁,慢慢享受生活的节奏;一本书又像是一个好友,你读他,你品他,他向你展露平淡而又有品质的文字,无论优美或是忧伤,都会让你为之动容;一本书更像你的伴侣和知音,你懂她,她更懂你,无需言语,而你已不再孤单独行。
2020.07.29
作 者 简 介
鲁向辉,男,1971年出生,河南省平顶山市人,爱好写作,新媒体《行参菩提》十大金牌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