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漫说羽毛球/赵芳
同母亲刚刚视频结束,母亲又在叮嘱我好好吃饭了。
你一点都不胖,这是母亲同我说得最多的话。可是每次饱含热情地站在体重称上的时候,多出来的那几公斤总是一次次地提醒我,小胖子,该减肥啦。
好吧,我承认,我不是名副其实的大胖子,但是面对别人婀娜多姿的身形,我认为我应该动摇,我也确实这么做了。
因为工作的关系,再加上家里的孩子还太小,我的运动基本上也只能在家蹬蹬椭圆机了,想想以前,想想小时候,各种全身运动,羽毛球应该算是可以搬上台面的吧!那时对羽毛球的热情,真的是“情深义重”了。
自从有了小孩,身材的控制任务也越来越艰巨,为了辅助我运动,老公还特地买了一套羽毛球训练器,说这样的话我一个人的时候也可以运动运动,说来也惭愧,这个羽毛球训练器只在外面亮相了一次,就被我封存了。
那天我正在家陪孩子玩,听到楼下时不时地传来阵阵叫好声,伴着“接好……”“再来……”“又打偏了……”循着声音我到窗边往楼下看了看,原来是两个年轻人正在打羽毛球,天色已经随着他们的叫喊声渐渐暗了下来,白色的羽毛球也因为光线越来越暗不容易看清楚,可这两个年轻人还没有要停下的意思,我饶有兴趣地看了起来,打球的年轻人应该是一对小夫妻,男的留着干净清爽的毛寸,穿着短袖大短裤,女的扎着长长的马尾,一身运动装,羽毛球在他们手中不断划着完美的弧线,可以看出,男方还是比较心疼老婆的,总是将球往女方所在的位置打,让她移动的轻松点,反观男的则是满场跑,偶尔有几个小孩嬉闹着穿过他们的场地,似乎并没有影响他们打球的兴致,一来一回,仿佛飞舞出了爱情的模样。
看到他们的羽毛球运动,让我想起了被我封存的羽毛球,想起了被我搁置的运动,也想起了小时候……
那时候住在平房,一个巷子里有好多小孩,我们的年龄也都差不多,一块玩耍的孩子能有十几个,每到夏天,孩子们玩耍得兴趣总是最高涨,放学后,三五成群的开始扎堆嬉闹,打沙包,跳皮筋,捉迷藏,木头人,踢毽子,玩弹珠,没有孩子不喜欢的游戏,但一说起打羽毛球,只要开始,便乐的停不下来。
最喜欢的就是暑假,每逢假期,我总是会在前一个星期就把作业全部写完,然后把课本远远地抛在脑后,开启疯玩模式。最喜欢的就是打羽毛球,兴致高昂时可谓废寝忘食。虽然我们打的方式不正规,却总是按正规的套路打,像是男单啦,女单啦,男双啦,女双啦,男女混合啦,通通都提上台面,也许是从小干农活的关系,胳膊上还有点劲,每次玩的还都不错,因此格外喜欢这种需要体力的游戏。
记得有一次,我们好多小伙伴从下午五点多开始打,在一片树荫下,蝉鸣相伴,燥热难耐,却酣畅淋漓,一会单打,一会双打,羽毛球都打坏了好几个,玩得起劲也不觉得累,我最喜欢把球扣杀过去,却总是不合时宜的打高了,打过了,球一味地高反而跑不远了,有时能和对手来来回回僵持不下。时间越长,自信心越满。一旁的围观伙伴也在不断吹嘘鼓噪喝倒彩。
转眼就到了吃晚饭的点,家长们都开始喊吃饭,喊一次没有反应,第二次就拿着扫把出来了,有几个孩子不情愿地走了,还剩四五个孩子继续在玩,不知不觉天暗下来了。白色的羽毛球都要被黑暗吞噬了,我们就借着那一点白点来来回回,也不知道这样打了多久,终于,还是看不见了,我们相互打着招呼不情愿的回家了,回到家里就听着妈妈的唠叨,在一阵阵唠叨声中我吃完了晚饭,可内心还在盘算着下次要怎么怎么打。母亲的唠叨持续着,而我知道母亲是刀子嘴豆腐心,怀着小愧疚冲母亲吐了吐舌头,一溜烟跑回我的小房间,知道母亲一会儿就雨过天晴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离家后羽毛球也渐渐消失了踪影,被珍藏了起来。小伙伴们都长大了,大家也都没有了小时候的热情和时间,难得聚在一起也只够吃吃饭说说话的,工作的劳累和身体的懈怠让我们都懒惰了起来,没有了小时候的活力,没有了小时候的兴致,一天的疲惫只想在舒适的床上得到休整,手机成了我们最愉悦的伙伴,也许羽毛球拍早已悄悄地落下泪水,它希望成为我们锻炼身体的得力助手,帮助我们适度运动,促进身体的健康,可是我们的视而不见和无动于衷一次次地冷落着它。
我喜欢羽毛球的运动,我喜欢让身体兴奋起来的感觉。能够在运动中同亲人朋友互动,交流情感,也是一种陪伴。我们也应该重视这样的陪伴。
据统计,在成家后每个人回父母身边的次数不超过90次,多么错愕的数字,90次,细算下来,从成家到老去,一年回家的次数不超过2次,陪伴父母的日子在慢慢地变少。所以,即使只是在运动,也请不要错过陪伴。
不要等下次,不要说晚点,就这个周末,给自己一个承诺,拿出羽毛球拍,同家人一起,重新划出那美丽的弧线。
作 者 简 介
赵芳,喜欢诗歌和散文,喜欢笔尖在纸上飞舞,常常憧憬诗和远方,将生活的点滴记录,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