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丨水井

在游子的心中,故乡总是与水井连在一起的。每次想起故乡,就会想起村前的那条小河,想起门前的那几棵老槐树,想起那口终年湿漉漉的水井。

我们常去挑水的那口水井算起来应该是水井中的新生代,年龄比我还要小上十多岁。我刚学着挑水时,要向西穿过整条胡同,再往南走过六七排房子就到了,说起来也不算远。可是自从村子南边有了这口井,我们都不再去西边那口井了。除了距离上更近以外,还因为新井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快乐。

没有自来水的时候,挑水是每家每户的大事。经过一个晚上的沉淀,清早的水最是甘甜清澈,所以村民们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家的大水缸挑满水。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胡同里就会传来吱吱扭扭的挑水声。有时,它像一首摇篮曲,某一个音符会俏皮地钻入我们的脑海,仿佛母亲温柔地呢喃,让我们翻个身之后又甜甜地沉入梦乡;有时,它又像一曲欢快的闹铃,让我们从甜睡中忽然醒来,想起一天要做的事,赶紧穿衣起床。

下午,水井边更是热闹非凡,几乎完全被一群半大孩子占领。还是在学校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商量好,放学后要去菜地浇园。所以,几乎每个人都是回家放下书包挑起水桶就往水井这边赶。井口是方方正正的四方形,每个人各占一个“角”,下桶、摆水、拔桶几乎是一气呵成,有时,大家暗地里也会各自憋着一股劲,虽然谁也没说,可明明是要比试一番的意思,看谁能最先把两个水桶都摆满水。拔得头筹的哼着小曲一路挑着水桶往自家的菜园走去,落在后面的虽然脸上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却早已暗中铆足了劲,要在下一轮比试中再较高低。我们一边浇地,一边大声说笑着学校里的趣事,有时也会切磋一下哪种菜浇几桶水合适。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原先蔫头耷脑的蔬菜们全都精神抖擞了起来。韭菜的绿叶上闪着亮晶晶的小珍珠,芸豆的紫花、白花笑得咧开了嘴,穿紫袍的茄子挺直了腰杆,刺黄瓜的腰身仿佛又粗壮了一些……顺手从架下揪下一根黄瓜或一根茄子,放在水桶里洗一洗就填进嘴里,一股清新、甘甜的味道立刻从喉头直达五脏六腑,一下午的劳累也立刻烟消云散了。

有一年夏天,天气旱得厉害,小河里的水几乎都断流了。女人们不约而同地聚到水井边洗衣服。洗衣石是就近从小河里搬来的,女人们“各抱地势”,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安营扎寨”,在水井外围密密地摆了一圈。开始的时候是各人自己摆水,各人洗各人的衣服。后来人越来越多,光是女人们自己带来的水桶就没有地方摆放了。帮着嫂子来摆水的邻家大哥自告奋勇给我们摆水,女人们当然乐意,哈哈笑着洗得更带劲了。后来,几个在水井边乘凉的男人看大哥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加入了摆水的行列。看谁的盆底空了,就往谁的盆子里倒水。清凌凌的井水和着笑声在水井外流动,成为我记忆中一道绝美的风景。

春节前,是水井边最热闹的时候。要过年了,家里卫生要打扫,要蒸糕蒸豆包蒸馒头,要做豆腐……每天都要用很多的水,所以通往水井边的那条路上挑水的人群也是络绎不绝。水桶的吱扭声,人们打招呼的声音,相互问询的声音,孩子们的笑闹声连成了一条欢快的溪流,流淌到各家各户的门前、灶下。那年除夕,父亲母亲在家里忙着摆供,我去水井边挑水。刚开始的时候还算顺利,可是后来由于心急,加上水井边结了一层薄薄的冰,摆水的时候我脚下一滑,手里的扁担没吃住劲,扁担钩上的水桶一下脱离了扁担钩,慢慢地向水底沉去。我抻直了扁担努力去够那个水桶,可每次都在几乎要够到的时候被漾起的水波冲得偏离了方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水桶沉向水底。我急得几乎要哭出来,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一旁挑水的大叔告诉我说谁家有一个长钩子,专门“钓”水桶用的,可我站在井边往那户人家门口望了半天也不敢去借,后来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扛着空扁担回了家。后来,还是父亲接过我的扁担又去了井边,他挑水回来的时候我也没敢问,只听他跟母亲说是谁谁帮着把水桶打捞了上来。

现在,这口水井还在,只是已没有了原先那种盛况。村里人早就喝上了自来水,虽然味道没有井水好,但谁也不会再去水井那里挑水吃了。它唯一的用途就是浇菜,可是那些担水的少年也早已远走高飞,只有他们苍颜白发的父母还在田园间穿梭……

作 者 简 介

孙燕,笔名子浛,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城阳诗词学会副秘书长、《城阳诗词》执行主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省诗词学会会员,著名自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作品发表于《山东文学》、《时代文学》、《齐鲁文学》、《燕山》、《青岛文学》、《中华诗词》、《北方诗刊》、《柳芽文艺》、《诗文驿站》、《新视听》、《行参菩提》、《天柱山文学》、《城阳文艺》、《执手文学》、《潜山通讯》等。散文《难忘旧日时光》曾获2010年全国“我的暑假”征文二等奖;散文《最爱秋天》获《时花文学》秋季征文二等奖;散文《父亲》入选《齐鲁文学2016精品选集》。另有多篇作品入选《优秀作家作品选》、《新世纪华文作家文集》、《优秀作品选》、《盛京文学》、《当代优秀诗人作品选》等。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0)

相关推荐

  • 张玉波| 大水缸

    记得小时候,农村里还没有压水井,更别说自来水了,所有的用水都要去村里的水井挑.因此,水缸是家家必备的,有的还不止一个.我家人多,用水也多,因此我家的水缸特别高大,缸沿儿跟成人的齐腰高,比我七八岁时的身 ...

  • 鲁北往事:取水记

    "--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 课堂上,正在进行一篇题为<扁担的一生>的阅读训练讲解.文章题材距 ...

  • 鲁北往事:挑水那些事儿

    印象中村里有两口水井. 最早的那口水井在老村的北边,顺着村子中央那条通往姥姥家的南北路一直往北走,过了小桥,经过一片场院,大约一里多地就到了.水井就在路的东侧,中间只隔着一条小水沟.井台周围长着几棵老 ...

  • 老城旧事系列:增福堂街的挑水工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三中南边的增福堂街东首,芙蓉街西边,增福堂街与布政司街交叉口的西南方向,有一个水井. 水井有专人看管,旁边还有一个小屋,里面堆积一些杂物,平时都锁着,看管水井的人,拿着钥匙,每天 ...

  • 【灵璧记忆】记忆中的水井

    水   井 文/卜献华 每一个村子里的水井都是有身躯.有眼睛.有灵魂的.我老家的水井掘在村子中间,像一座村子鲜活的心脏,它甘甜的井水是润泽人们生命的唯一源泉. 井的身躯是站立起来的一脉清流,周围石壁黝 ...

  • 龙江湿地“保驾井”

    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 文学作品展示平台 路遇一口古井.高新区龙江湿地的导游告诉我,它叫保驾井. 面对古井,思绪如汩汩流水.透过木质井栏,透过生满绿苔的青砖井壁,我看到朱元璋带领起义军浩浩荡荡而来.勇士 ...

  • 孙 燕丨最美的礼物

    离过生日还有两个多月,女儿就问我喜欢什么颜色,要送我一条围巾做礼物.我心里一暖,说不用了,我有很多围巾,只要你现在好好学习,以后有个好工作,自己能够把日子过好我就开心了.女儿发过来一个嘚瑟的表情,说我 ...

  • 孙 燕丨此生,再无长发

    大概每一个女孩的心里都有一个公主梦吧?在这个梦里,她长发飘飘,温婉动人,世间所有的美好都在向她招手,眼前是鲜花与温暖铺就的金光大道.可是,这终归是个梦啊,并不是所有的梦想都会成真,比如我,就连留一头柔 ...

  • 孙 燕丨想你,何用想起

    同事的小女儿有个癖好,愿意摸别人的耳垂.小雨阿姨被她摸得痒痒的,笑着求放过.我说摸我的吧,因为我从小也喜欢摸人的耳垂.那个人不是别人,却是我的父亲. 我对父亲的依恋大概是与生俱来的.不管他坐在哪里,我 ...

  • 孙 燕丨爱的味道

    第一天,切掉一块指甲,在手忙脚乱中胳膊被溅起的油点烫伤,煎火腿以最接地气的黑脸闪亮登场.第二天,油烟四起,火腿的姿色虽然稍有改观,但仍然不甚美丽,有的薄如轻纱,有的厚如马唇.第三天,稍微摸着了一点窍门 ...

  • 孙 燕丨在路上

    平时,出门向西,先后经过机关幼儿园.德馨小学分校.萃英中学,那些建筑物虽然并不高大,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每次经过这里,心里还是会油然地升起一种恭敬端肃之情,这其中既有对知识殿堂的敬畏,也有对莘莘学子 ...

  • 孙 燕丨我是飞卫

    去广场上散步,与自家三嫂擦肩而过.跟在后面的儿子跳着脚喊了一声"三妈",我才敢上前相认.想起那一年回家,与推着车子的父亲迎面相遇.父亲老远就看见了我,高兴地喊了一声我的乳名.我却迟 ...

  • 孙 燕丨另一种模样(小小说)

    孙 燕丨另一种模样(小小说)

  • 孙 燕丨再见小河

    每次回家,我都会习惯性地去河边看看.也许是因为那条小河承载了我太多的记忆和欢乐,也许是因为我对那条小河还抱有美丽的幻想.可是,每次我都会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河道里堆满了垃圾,河水也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和 ...

  • 孙 燕丨和你在一起

    去车站送女儿,看见了平凡又感人的一幕.公交车进站后,一位母亲把手中的提包递给了女儿,然后脚步随着进入车厢中的女儿移动,直到女儿对她挥挥手,直到公交车绝尘而去,才略有不舍地离开.不知为什么,我的眼眶竟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