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笔下的道与德
《庄子.人间世》中,庄子借孔子之口说出了“气也者,虚以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虛者,心斋也。”
这是在说什么?心斋就是道。道就是虚;虚就是气。用现代话解读:
气就是空明的虚,是可容纳万物的道;在人的层面,道的这种空明的心境就是心斋。
庄子这里明确的认定,心斋就是道的一种形式!
——
在《庄子.德充符》篇中,同样是借用孔子的故事,来讲解什么是德的!原文是这样写的:
仲尼曰“丘也尝使于楚矣,适见㹠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晌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所爱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
翻释成现代文:
孔子说“我曾经去楚国的路上,碰巧看见一群小猪仔在吮吸刚死去母猪的乳汁,不一会又惊慌地弃母猪而逃走。因为母猪己死去,不像活着的样子了。可见小猪爱它们的母亲,不是爱其形体,而是爱主宰形体的精神”
庄子由此引申出: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用白话文:“所谓的德,就是完美纯和的修养。德不外露,万物自然亲近依附而忘却了其形体的存在。”
…………
我的解析认为,道在人的层面上,就是透明空虚的心态;德就是这种心境,处在忘形、忘情、无我的状态。
从学朮角度 ,庄子所说的道德,就似儒家的道德。从而可以说,儒家的道德就是道家在人的层面上的道德。
这仅是个人观点,希望能引来争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