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一个孩子最隐蔽的方式,就是捧他、捧他、捧杀他
作者丨夏天
看完两组视频,心里有点难过。
第一组视频是在医院里。
一个还穿着尿不湿的孩子,在医院里陪床。
他会乖乖地坐在生病的妈妈旁边,用手机看动画片;
他会拿着面包片一点点地抠下来喂到妈妈嘴里;
他会吸允着自己的手指安静地躺在妈妈身边睡觉;
他不哭不闹,他似乎明白妈妈现在很痛苦,他想用自己的暖心、懂事给妈妈带去些许安慰。
另一组视频是在武汉地铁内。
一位妈妈因为不知道终点站是金银潭而上错了车。
随行的女孩就把手插进兜里,愤怒地用脚踹妈妈的行李箱。
越踹越上劲,后来就使劲地往妈妈身上踹,甚至用手推妈妈。
旁边的路人,看不下去出言劝阻,并用身体替妈妈挡了一下,没想到女孩竟然直接动手打人。
最可气的是,被女儿当众羞辱的妈妈竟然劝为自己打抱不平的路人离开。
看着妈妈瘦弱的身体,推着俩个大大的行李箱,看着对妈妈疯狂动粗的女儿,真的是可惜、可怜、可恨。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评论道:
“不是当了父母就天然是合格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起码51%的控股,先改变自己吧,否则熊孩子会越越多。”
深以为然。
孩子的嚣张跋扈与父母的纵容溺爱脱不了关系。
每一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他们对父母有着天然的敬畏和依赖,为什么他们会在成长的过程中越来越偏离本性?
鲁迅先生说:杀人不一定用刀,而捧杀可能是最高明的招儿。
同理,毁掉一个孩子最隐蔽的方式,就是“捧杀”。
· 01 ·
溺爱“捧杀”了孩子的人格
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孩子死命地拽妈妈的头发,妈妈不制止,反而笑嘻嘻地说:
“你看这孩子,太调皮了。”
孩子因为一点不满意,就对妈妈挥拳头,使性子,躺在地上撒泼甩赖,妈妈不但不生气,反而带着一点骄傲的满足感说:
“你看这孩子,被我惯的无法无天了。”
总之,无论孩子做出什么样的行为,父母都把孩子当成一个心爱的宠物,百依百顺,刻意纵容。
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曾经通过对这种教养方式的研究表明:
如果放纵型父母对孩子全盘接受,放任他们任何决定,对孩子的想法总是持积极态度;
那么在这样的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大多不成熟,独立性差,缺乏责任感,他们随意发挥自己,一般有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
电影《误杀》中,素察的母亲是一个铁腕冷酷的警察局长,但她对自己的儿子却无比宠爱。
素察16岁时,她就给素察买了做酷炫的跑车。
素察与人打架,几乎戳瞎别人的眼睛,她利用职权威逼,用10万币打发。
她无底线地替儿子兜底,擦屁股,把儿子素察养得越来越混蛋。
素察下药迷奸女同学,甚至胆大包天地闯入女同学家,企图再次施暴。
被女同学妈妈当场发现后,他不但没有丝毫后悔和害怕,反而肆无忌惮殴打母女俩,甚至大放厥词:
“那你代替她啊……”
尹建莉老师说:
溺爱不是爱,是最深的伤害。
如果素察的妈妈很早就教育儿子行有所止,素察不会无法无天。
如果素察的妈妈很早就教育儿子仁爱尊重,素察不会被误杀。
孩子的命运,藏在父母的教育方式里。
过分宠爱孩子,会让孩子无法形成责任感。
对孩子有求必应,会让孩子丧失道德底线。
孩子我行我素,在自我的世界中持续迷失,总有一天会酿成大祸,追悔莫及。
· 02 ·
过度的赞扬“捧杀”了孩子的天分
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总是喜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棍棒教育”过分苛责,“赏识教育”过分赞扬。
孩子完成了一份作业,父母称赞“你真棒。”
孩子帮忙打扫了卫生,父母称赞“你真棒。”
孩子画好了一幅画,父母称赞“你真棒。”
有的时候,甚至还会将孩子的各种优点,成就宣之于众,让孩子成长在一片赞扬声中。
但旧金山大学的心理学家Jim Taylor认为:
“干得漂亮”是最懒惰的称赞,最没有价值的称赞,最有害的称赞。
还记得“书法神童”何世龙吗?
何世龙子承父业,从小练习书法,7岁出名,9岁和钱朝武、李铎等26位书法家一起创作完成了一幅长达30米的书卷。
11岁时,一幅《大爱无疆》被万科毛大庆副总裁以11万元的高价买走。
年少成名,潜力巨大。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他将成为中国当代的“唐伯虎”。
可是,12年过去了,何世龙的字大掉价,他甚至在快手直播卖字,网友对他的评论也从“天才”沦为“废了”。
其实,命运的转变离不开父母的短视。
出身书法世家,何世龙是有天资的。
他虽然年纪小,但运笔藏进有力,不输大人。
刻苦深耕,假以时日,也一定会大有作为。
但他的父母看见他小小年纪就如此优秀,按捺不住自己的骄傲和喜悦之情,不断地给他安排各种节目,增加曝光率。
四面八方的称赞铺面而来,何世龙的天资也消耗在短暂的功名诱惑里。
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
“吾倦矣,杀君马者道旁儿。”
意思是说:杀你马的人就是在旁边给你马鼓掌的人,夸之者,就是害之者。
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是通过父母眼中的自己,来判断自身的行为和价值。
父母对孩子的自满和得意会毁了孩子努力向上的意志,孩子承受了太多的称赞也会毁了自己本可以的未来。
· 03 ·
什么样的孩子才能“捧”
陶行知先生说: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
盲目的“捧”,会毁掉一个孩子。
盲目的“杀”,也会毁掉一个孩子。
只有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本身能力,因材施教才能使一个孩子在适合自己的土壤里茁壮成长。
《奇迹男孩》里的奥吉罹患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尽管做了27次手术,丑陋的面容依然会在出门时吓哭小朋友。
10岁入学的第一天,周围人的复杂目光更是将奥吉抽打的遍体鳞伤,他悲愤地问妈妈:
“我为什这么丑?”
妈妈温柔地拉起奥吉的手,肯定地说:
“奥吉,你并不丑。
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不一样的印记,你第一次手术时,我长了这条皱纹,你最后一次手术时,我长了这些皱纹……”
后来,奥吉为了躲避别人异样的眼光,整天都带着头盔,他觉得这是他与真实世界的屏障,躲进头盔里是安全的。
爸爸内特把奥吉的头盔偷偷藏了起来,并在毕业典礼上告诉他:
“我想看到你的脸,虽然你不是很喜欢它,但是我喜欢,这是我儿子的脸,我想看到他。”
“期待效应”证明:
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定的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
妈妈的笃定给了奥吉面对世界的勇气。
爸爸的赞美和信任给了奥吉接受人生挑战的底气。
奥吉最终学会用自己的幽默对抗自己的不幸,并用自己的乐观和豁达收获了一堆朋友。
现实生活中,同样会有很多胆小的孩子,他们见人不敢打招呼。
有很多自卑的孩子,他们无法勇敢自信地表现自我。
有很多成绩差的孩子,他们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不敢问问题,更不敢回答问题。
他们的内心匮乏却又渴望。
而此时,父母的“捧”,就是及时雨。
用爱去鼓励胆小的孩子。
用信任去强大自卑的孩子。
用尊重去滋养本身能力弱,怕失败的孩子。
世界著名教育专家玛丽亚.蒙台梭利说:
儿童,有与生俱来的生命力,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内在的潜能和优点,而父母,就是帮助他把这份能量有效释放出来的主导人。
孩子成为什么样,全靠父母塑造。
养育孩子是个技术活。
度的把握,就是为人父母的智慧。
作者:夏天,公众号简介:中国心理咨询师成长联盟(ID:gcocp2014),专注心理学教育10年,累计培养心理咨询师30余万人,成为咨询师的道路千难万难加入我们,你并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