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学习白术附子汤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组成】白术6克 附子10克(炮,去皮) 甘草3克(炙) 生姜4.5克(切) 大枣6枚

【用法】上五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

【功用】祛风除湿。

【主治】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大便坚,小便自利者。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

白术附子汤2

【来源】《外台秘要》卷十五引《近效方》。

【组成】白术9克 附子10克(炮) 甘草6克(炙) 桂心12克

【用法】上四味,切,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为三服,一日三次。初服得微汗即解。

【功用】补脾胃,益精气。

白术附子汤主治

风虚头重,目眩,不知食味,风湿相搏,骨节疼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身体微肿者。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猪肉、生葱、桃,李、雀肉等。

延伸阅读

黄煌经方一百首之84、白术附子汤

[组成用法]

白术40~60g、制附子20~50g、生姜15~30g、大枣12~20枚、甘草10~20g。 先煎附子,再入余药同煎,分2~3次温服。注意不同的处方量和不同的服用次数

[方证]

1.身体疼痛、肢节不利、纳少、身重、便秘、尿量少、脉浮涩数。

2.用于甘草附子汤证而大便硬、小便自利者。

3.桂枝附子汤证而无气上冲,见小便不利、大便偏干者。

[经验参考]

桂枝发汗,白术止汗除肿,去桂加术,想必暗含汗多或肿甚。如许叔微治彭某,身热头痛,呃逆,自汗如洗,已数日矣。彭问:去试不数日,而疾势如此,为之奈何?先生诊曰:误服药多矣,此证当先止汗,幸无忧也。作术附汤与之,三投而汗止,五日而得愈(《伤寒九十论》)。出汗过多则可导致大便硬,止汗无疑改变大便性状。不过,就白术本身来说,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以治大便硬,也可以治大便溏。现代名医魏龙骧即用大剂量白术治便秘,仲景之理中汤用术则是针对便溏。大便性状的不同改变在治验中都可以见到。便秘者,如刘景祺治疗一肛痒患者,全身关节疼痛,小便利,大便干,肛痒已半年,小腹经常疼痛,大便未查出虫卵。苔薄白,脉左寸关浮,尺沉紧,此乃湿邪留滞,当助阳散湿,与白术附子汤。处方:白术,附子,甘草,生姜,大枣。服三剂,全身关节痛大减,肛门痒止,小腹痛减,大便已不干。继用上方加川芎、灵仙、没药,服六剂,关节疼痛消失(《经方验》)。大便干,既可以是关节疼痛的伴随症状,也可以是平素即有便秘而又新患痹症者。便溏者,如赵守真治一女患,痢愈未久,转致溏泻,一日四五次,腹中时痛,痛则手足厥冷,呕吐清涎,曾进理中汤多剂未瘥。诊之,脉微细,舌白润,口不渴,小便清长,厥痛并存。今脉微厥痛,不仅病在太阴,且证兼少阴,其病由痢转泻,固为病变之良好机转,但泻利既久,脾胃已伤,脉微而厥,则肾阳劝;复衰损。前服理中汤不应者,偏脾而遗肾耳。现以合治脾肾为宜。处方:白术,附子,生姜,红枣,甘草。用以培补脾肾,温暖肾阳。服药四剂,手足厥回,痛泻俱止。惟肢倦神疲,饮食无味,再用益脾强胃之异功散加益智仁、砂仁、山药、扁豆诸品,同时美味调补,半月遂收全功(《治验回忆录》)。由此可见,大便的改变并非本方必见证。

“风湿相搏,身体疼烦”,诚然,疼痛是本方的主证,但风盛时也可出现麻木,如《杏林医选》载汪承恩言:风中络脉肌肉血脉之间,出现肩背腰腿一处或数处麻木不仁,用祛风活血等常法,一时多难见效者,本方效应迅速。然不知其理何在,亦不可勉强曲解也。方用白术9g,熟附子6g,生姜12g,甘草3g,红枣5个。此方药虽平淡无奇而收效神速,不可忽之。并载一治验,方某,男,34岁,教师。平素喜打篮球,常汗出当风入水中。1959年7月中旬,忽得右腿麻木不仁,经用活血祛风之常法十余天无效。就诊时舌脉如常,亦无其他兼症,乃用上方3剂,初服有微汗出,3剂病愈。后世用本方也有一些化裁,如《医方简义》载白术附子汤治风湿之病,大便坚,小便利者。用方白术二钱,炮淡附子二枚,炙甘草五分,生姜三片。《重订严氏济生方》载白术附子治肠胃虚湿,肠鸣泻泄,或多自汗者。方用白术二两,炮附子一两,茯苓一两。为粗未,每用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并载本方治中湿,脉纲,自汗,体重。

其实甘草附子汤、桂枝附子汤和本方都是为风湿相搏,身体或关节疼烦而没。但因药物组成或剂量不同,所以主治也就不同。

甘草附子汤疼痛最重,以关节病变为主,且因寒湿通彻表里而阻碍三焦的气化,所以有汗出、短气等症;

桂枝附子汤则病邪偏重于表,所以用桂枝去芍药以调和营卫,并用大量桂枝、附子急救表里之阳,驱风镇痛。

而本方则于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从主治来看,病机当为湿邪偏盛,致使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所以证见“大便硬,小便自利”,反之若“大便不硬,小便不利”,则不去桂枝,此为一方两用之法,故临证之际,务须详细问明。总而言之,本方仍属除湿蠲痹的处方。其实治湿之法很多,可根据具体见证和不同病机而灵活化裁组方,但临床约之不出发汗和利小便两大方法。

如仲景书中对于湿且兼风的多从汗解,如表实则宜用麻黄加术汤;表虚则用防己黄芪汤;风湿内外俱见,则用麻杏苡甘汤;风湿相搏之中,偏阳虚在表则用桂枝附子汤;偏湿郁在里则用本方白术附子汤;而表里俱虚,寒湿胶结,关节疼剧则用甘草附子汤治之。阳虚补阳、正虚扶正,总以贴切病机,利于治疗为宜。 经方巾以药名为方名者多是为了突出该药物的重要性,本方白术、附子剂量特大,且仲景在方后有“术附并走皮中,逐水……”的自注;可知二药是除湿蠲痹的核心。这种经验也被一些医家所重视,如胡希恕说:“术、附合用为治寒湿痹痛的要药,加入适证解表剂,用以治风湿关节痛,均有捷效。如桂枝加术附汤、葛根加术附汤、越婢加术附汤等皆为常用之良方,宜注意”(《经方传真》)。

[原文点睛]

1.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炳,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主之。(174)

2.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于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主之。(《金匮要略》第;篇第;十三条)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白术四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掰)。上五味,以水六升可,煮取;升,去滓,分温三服,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白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法当加桂四两,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硬,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硬,小便不利,当加桂,附子三枚恐多也,虚弱家及产妇,宜减服之。

[注论精选]

柯韵伯:若其人又兼里气不和,大便反硬,小便反利者,此非胃家实,乃脾家虚也。盖脾家实,腐秽当自去。此湿流肌肉,因脾土失职,不能制水,故大便反见燥化。不呕不渴,是上焦之化源清,故小便自利。濡湿之地,风气常存,故风寒相搏而不解耳。病本在脾,法当培土以胜湿,而风寒自解,故君白术以代桂枝。白术专主健脾。脾虚则湿盛而不运:湿流于内,故使大便不实;湿流于表,更能使大便不濡。脾健则能制水,水在内,能使下输膀胱而大便实;水在外,能使还入胃中而大便濡。故方末云:初服其人身如痹,三服尽,其人如冒状。此以术、附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然耳(《伤寒来苏集》)。

曹颖甫:白术附子汤,用白术四两,取其化燥以祛肌表之湿,用附子三枚,取其善走以收逐湿之功。仍用甘草生姜大枣以助脾阳,使得从皮中而运行于肌表。一服觉身痹者,附子使人麻也。半日许再服者,惧正气之不支也。三服后其人如冒状者,阳气欲达而不得也。故必加术外更加桂四两,然后阳气进肌表而出,寒湿得从汗解,表阳既通,脾气自畅,新谷既人,陈气自除,大便之坚,正不需治耳(《伤寒发微》)。 黄杰熙:《金匮》在“大便硬”之前尤“其人”二字;“去桂枝加白术汤”在列方处又标为“白术附子汤”,且各药皆减半药量。

广义伤寒则概“六淫”外伤而言,病既久又属杂病,故两书(原来是一书)皆互用此二方治疗风湿热病。身体疼烦乃风性流动,为湿所阻之象;不能自转侧乃湿淫之象;脉浮虚而涩,浮者风,虚者阳虚,涩者湿;不呕不渴,乃不兼里证,病仍在表,故用发表祛风补阳胜湿之桂附汤治之。“若”者,承上启下之词,即上证兼大便硬、小便自利者而言,此属肠胃水分偏渗下之清窍,恐造成内燥外湿,阴阳隔阻,不相交通之坏病,故去桂枝之通阳利小便,而加白术补土制水,使水液还归大肠以润大便,此观仲景方后之自注乃明(《伤寒金匮方证类解》)。 森立之:《外台》引《近效》白术附子汤,疗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此语恐是后世运用之治验,曾治如此证而有效,故有此文,此文《近效》运用之文,而非仲景原文可知矣。宋人以此方为仲景方,以此语并非仲景语,误编人此方中也。风虚头眩者,肾气先虚,风邪遂入,水道不通,致此头重而眩苦极不可忍之证,此证风湿虽为患,以肾虚水寒为源,故用术附汤补中益气暖肌,则风湿之邪得微汗而解也。《外台》方后文为仲景旧文,可据改也(《金匮要略考注》)。

转载旨在抛砖引玉,拓展思路,愿意与更多中医爱好者一起成长。

(0)

相关推荐

  • 经方:防己黄芪汤(腹大,水病)

    防己黄芪汤[原文]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去芦)右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按:胃讲的是肠) ...

  • 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防己黄芪汤,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的使用方法(1)

    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防己黄芪汤,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的使用方法(1)

  • 经方:桂枝附子汤(关节炎有表症)

    桂枝附子汤 [原文]桂枝四两(去皮)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甘草二两(炙)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作者] 张仲景[出自]<伤寒论> ...

  • 经方学习-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二两,炙.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桂枝附子汤① [处方]桂枝(三钱) 附子(炮. ...

  • 妇科证治经方心裁(5)白术附子汤:妊娠恶阻

    白术附子汤(又名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原文]1.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金匮要略·痉湿暍病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金匮:白术附子汤方的用药经验

    守正学堂 守正学堂 今天 (去桂加白术汤)原先方中就有附子,再加上术,这两个合起来,附子和术并用,治一般的慢性关节炎,是离不开的,非常好使. 这后面有解释,不是说术就能治大变硬,它是由于小便数造成的大 ...

  • 经方心裁(5)白术附子汤

    白术附子汤(又名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原文]1.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金匮要略·痉湿暍病 ...

  • 经方学习丨麻黄细辛附子汤

    导读:今天跟着毛进军先生复习<伤寒论>中的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原文 <伤寒论>第301条说: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 ...

  • 经方芍药甘草附子汤医案

    [原文]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68) [组成] 白芍10g 炙甘草10g 附子6g [煎服] 水浸30分,煎30分,约600ml,分早.午.晚3次服. [主治] 发汗后 ...

  • 桂枝加白术附子汤——胡希恕治疗腰间盘突出,膝盖骨质增生。

    寒江雪_30164 阅447转12019-08-24分享收藏 桂枝加白术附子汤并非<伤寒论>原方,但其精华不出桂枝加附子汤.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甘草附子汤等范畴,因此可以认为本方是经 ...

  • 经方学习

    炙甘草汤(<伤寒论><金匮要略>) 适应症:心脏辨膜症.心内膜炎.心脏神经官能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产褥热.肺结核.咳嗽伴有血痰. 应用目标:心悸亢进.悸动.喘息甚脉结.代.或 ...

  •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一)痉湿喝病方→白术附子汤

    白术附子温经寒,姜枣炙草一同煎: 风湿相搏体疼痛,健脾燥湿此方先. 组成:制附子.白术.生姜.炙甘草.大枣. 功效:温经散寒,健脾燥湿. 主治:风湿相搏于肌肉之间且湿重者.症见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