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阅览 |《万物笔记》:生态文学养仁人之心
作者:郡主
主播:A K
予尝求今仁人之心,或异古人之为,何哉?居庙堂之高常思青山绿水,处江湖之远日恋候鸟旧林。
接触生态和自然文学,是一种偶然,又如一种归属。李青松老师的《万物笔记》,是中国林业生态文学界的新鼎之作,其中处处流露出一个与自然为伍的生态作家的慧者仁心。
他将目光投向最基层的务林人,那个外号叫“二杆子”的村民,20年来,他的生命重复着“种树、种树、种树……生命不息、种树不止”的单调却执着的节奏,他共种了10万亩2000万株树。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他可能都不曾料到自己,活成了别人心中的丰碑,他不说,他只是做,他的倔强向世人宣示:种树,也是一种信念和精神。
他关注外来物种入侵,从薇甘菊写起,福寿螺、食人鲳、水葫芦、美国白娥,还有那“闹美国”的鲤鱼、葛藤,德意志的“烦恼”大闸蟹,全景式展示了生物入侵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用尽了力气要除四害,绞尽了脑汁遏制扩张,结果却不尽如意。生物不是你想灭,想灭就能灭,倘能从冲突、杀戮的欲望中解放出来,恐怕才是人类最舒适的姿态。
他高唱生态文化的赞歌,从刘书田院里那棵古树到旧时文官的官帽,他娓娓道来文冠果的兴衰历史。这一棵从魏文侯的宰相段木干故乡移植而来的文冠果,它修炼千年,以至尊的气度和坚韧的精神,承载过厚重的历史政治,更承载着明亮的和谐未来。
他将笔触深入人类的精神生态,从乌梁素海上的鸟长张长龙,到塞罕坝上的护林员陆爱国,从吃油茶的毛泽东,到将铁皮石斛作为国礼送给伊丽莎白女王的李鸿章,他用生态之眼看世界,他崇尚“大地伦理观”,大地万物是神奇的生命存在,与自然的接触是人类的一种精神需要。
生命是一种奇特的轮回。当你单纯幼稚如孩童,就如当年看麦兜当当,一颗柔软的心,便能温暖这个硬邦邦的世界。当你成熟洞彻成泰斗,就如今天读万物笔记,又重新回归到那颗柔软的心,是看透生活这袭华服背后的虱子,却依然义胆忠肝的赤诚。
我想,这便是生态文学所追求的美,自然之美与心灵之美奇妙的融合,在每一位仁人之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