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 几个共性问题

今天要讨论的几个问题,来自前段时间学生和家长们的提问。我非常、非常高兴地看到,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大家提出的问题跟刚开始时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技术流的问题开始变多了。

其实写作没有那么玄,如果我们不说要培养大作家、文学家的话,把目标定得务实一些,我就是想教孩子们去观察、去感受、去思考,以及,把上述这些内容,有效地表达出来。

我们从比较基础的问题开始:每一篇习作,都必须修改很多次,直到完善为止吗?这是许多家长的执着。但我的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❶  单篇文章没有所谓的“完善”状态。这就像我们家小朋友学素描一样,一张素描永远都还有可以再深入下去的可能性。许多作家都会说,隔段时间再回头去看之前写的,总还能发现可以修改的地方。

尤其是习作,本来就是学习过程中的产物,希望它尽善尽美,这本来就是一种不可能的目标。

❷  写作学习就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而不是单点突破。尤其是刚开始上第一课、写第一篇习作,就问我“孩子写得不完善,怎么办”,我的回答永远是,能够达到我这一课的基本要求就可以。

关键不在于这一篇文章如何,而在于是否能持续地学习、持续地动笔去写。根据目前的反馈(尤其是习作反馈)来看,一段时间以后再回过头跟刚开始时相比较,通常都能看到很明显的变化。

这条学习的“缓慢增长的曲线”我从前也给大家描绘过。

❸  写作真的是一件非常综合的事情,但正因为它太综合了,写好一篇文章所需的全部技术,是没有办法一蹴而就、在一次学习和练习中就全部都学会、并掌握且能够灵活运用的。

有时候家长看到一篇习作,觉得不够完善,其实那些问题往往都要到更高的阶段才有可能解决,一个是当下还没有学到,另一个是学生的能力、程度在当下也还没有到可以学的时候。

但如果你分辨不出这样的层次,就是觉得这篇习作不够完善、需要再修改,实话说那是怎么都修改不到理想效果的。

❹ 对写作兴趣的保护。这个不用多说了吧?一篇文章改N遍,一定会烦的(成年人都会烦,怎么能要求孩子不烦呢?这很不现实)。

那么从我的角度,只要实现了某次习作的核心目标,就可以了,不需要非得逼出一篇100分文章(实际上也不可能)。

那么,进阶问题来了:我尽力把写作的各种技术、方法拆解开来,讲清楚,教给学生,可是在听课、和课后习作中能运用,放到综合练习(如学校布置的作文)中却还是用不起来,怎么办?

❶ 还是要从单项学习、练习开始。这就像学习游泳,需要先练习分解动作,形成肌肉记忆之后,下水才能自如,要不然动作容易变形。觉得所学的写作方法还无法在综合练习中使用,其实情况也是类似的:需要追加更多的单项练习,直到完全掌握这种方法。

单项练习的方法类似于大家应该都熟悉的“刻意练习”:盯牢某种写作技术,用多种不同的课题来做练习。这样既有变化、有意思,同时也才能达到学习目的。

注意:每次写一个课题,每次都把各种方法混在一起、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用、在练习什么方法,这种学习写作的方式,效率就比较低了,因为每一次都在挣扎,又缺少挣扎的方法与方向。

❷ 在面对某个写作课题时,不要急于动笔写。除了一定要用好我教的“分步写作法”之外,还可以专门想一想:这篇文章可以用上之前所学的哪些写作方法?把它们列出来,在写作时有意识地去使用。

希望“想都不想”就可以把所学的方法用起来,很明显,这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在写作学习中,建立起合理的目标和期望值也很重要。

那么,我还要回过头再说说“分步写作法”这个基础之基础。文章的内容次序有问题,或是结构不平衡(某些部分篇幅太大,某些部分又没有充分展开),或者写得不清楚、不彻底(自己写完仍觉得很蒙圈儿)的情况,基本上根源都在这里。

❶ 内容次序问题。这个不用多说了吧?先列张导图,把前后顺序排列妥当,逻辑大体上理顺了,再落笔去写,不要像踩西瓜皮那样,滑到哪里算哪里。

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写着写着发现最初的构想需要调整,比如某个部分觉得不合适,或者两个部分发现逻辑上不好衔接,或者某个部分想要更突出,等等。怎么办?那就调整呗。

最初的结构框架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但反过来说,这并不意味着最初列结构框架没有意义:调整,你也得有调整的基础对不对?在清晰的框架导图上调整,是不是更容易实现好的效果?

❷ 结构不平衡,和文章写不清楚,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两个问题,其实根源是同一类:还没想明白。

这是许多孩子到了高年级、中学以后会碰到的麻烦。这时,大家的感受和思考、想要表达的东西变多了,但如果太匆忙就下笔去写的话,却往往会发现,第一写出来的文章很混乱,第二好像并没有真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就会有混乱感和挫折感。

对于这一类型的问题,还是回到我的导师元宝的话:“如果你写不清楚,那就意味着你没想清楚。”所以,功夫仍然在写作之前:把所有素材、包括你的观点的都列出来,彻底思考,弄清楚它们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抓出真正的要点,最终把它们组织起来。

落笔之前所花的时间越多,落笔去写时就越少纠结、越不容易踩坑、越能实现(或至少靠近)自己真正想要的表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