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择善》选读 之: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章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翻译:孔子说:“富有和高贵,都是人们想得到的,假如不是通过正当的手段得到,不接受。贫困与卑贱,都是人们所厌恶的,假如不是通过正当的手段摆脱,不摆脱。”
发挥:杨伯峻曰:“'富与贵’可以说'得之’,'贫与贱’却不是人人想'得之’的。这里也讲'不以其道得之’,'得之’应该改为'去之’。……这里为什么也讲'得之’,可能是古人的不经意之处,我们不必再在这上面做文章了。”
按:可参考本书附录《论“不以其道得之”的五种可能性解读》一文。
4.6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注:恶(wū)乎:即于何,从哪里。 终食:一顿饭工夫,极言时间之短。 违:离开,背离。 造次:朱熹曰:“急遽苟且之时。” 颠沛:朱熹曰:“倾覆流离之际。”
翻译:(孔子说):“君子离开了仁德,怎么能够成名?哪怕是一顿饭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君子也不会背离仁德,即使是变生突然,即使是漂泊流离,(他都会固守仁德。)”
发挥:“国难见忠臣,士穷见节义。”当天下太平,国家兴盛的时候,各种官员表面上看过去都一样,一个个道貌岸然,高谈阔论,似乎随时可以为国家为民族慷慨捐躯。可是一旦国家真正有难,个人面临生死关头的时候,终于可以分辨出谁是真正的忠臣,谁是贪生怕死的小人。只有真正的君子,才能够固守仁义道德,即使是风雷突变于前的仓促之际,即使是长期漂泊流离的持久苦难,都不改初衷,依然坚持。“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9·28),这句话可以与本章互相发明。
又,本章与上一章历来的版本都合为一章,但元人陈天祥《四书辨疑》曰:“前段论富贵贫贱去就之道,自此以下至'颠沛必于是’止,是言君子不可须臾去仁。彼专论义,此专说仁,前后两段,各不相关。”他认为自“君子去仁”以下,应该独立一章,我以为此种说法颇有道理,故一分为二,各自独立成章。
作者简介:
吴伯雄,福建莆田人,复旦大学博士,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工作以来,时勤时堕。前年颇知发奋,先后著《论语择善》,编《四库全书总目选》,点校《宋史翼》。教研之余,颇事笔墨。然外表沉潜宁静,内心张狂躁动。近来性情一变,作别青灯,抛却古卷,转玩公众号,专以文艺创作为事。露才扬己,任取笑于通人;掀天揭地,是快意于吾心。管他儒林文苑,过我诗酒生活。近作一诗,颇示己志,录之于下,以飨知者。诗曰:
也曾静默慕沉潜,
少年头角时峥嵘。
板凳难坐十年冷,
初心不使一尘蒙。
可能骏马作喑马?
到底书生是狂生。
论语注成宣天下,
记取莆阳吴伯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