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可控!可控!正大罗宾斯:对虾养殖进入5.0时代,要用养鸡的逻辑来养虾

对虾养殖行业到底发生了什么改变,趋势又是什么
  • 文/ 水产前沿 李钒

世界对虾养殖业开始进入5.0时代。

在不久前举行的GOAL全球水产养殖领袖展望峰会上,正大的执行副总裁罗宾斯·麦金托什(Robins McIntosh)作了主题报告——可持续集约化对虾养殖业的惊人进展,对世界对虾养殖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断。

罗宾斯在报告中指出,随着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全球变暖,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威胁到未来粮食的供应。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病菌增长,赤潮频发。

有一个数据可以很明显地反映出水产养殖的变化:对虾、巴沙鱼、罗非鱼三大养殖品种,从2000年到2012年经过快速的增长后,出现了一段停滞期。这是为什么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因此,创新是很重要的,以减少大环境变化对对虾养殖业产生的影响。

对虾养殖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

罗宾斯回顾了全球南美白对虾的发展历程,并将之划分为五个时代。第一代:池塘没有增氧机,多是5-30公顷的大型池塘,产量低于3吨/公顷;第二代:开始有增氧机,投喂饲料,面积为1-2公顷的池塘,产量为3-12吨/公顷;第三代:更注重生物安全,使用经过驯化选育的虾苗,池塘面积一般为0.5-1公顷,产量为10-20吨/公顷;第四代:池塘建造有“虾厕所”(底排污系统),更注重再循环,更多的增氧,配备自动投料机。池塘面积为0.2-0.5公顷,产量为15-40吨/公顷;第五代:全循环,养殖废物可收集再利用。环境更可控,面积一般为0.2-0.5公顷,产量更高,达到30-60吨/公顷。(注:1公顷等于15亩)

也就是说,池塘越来越小了,单位产量却越来越高了。在中国,同样也遵循这样的发展轨迹。

越来越小的养虾池

再来看看种苗的变化。

从第三代养虾业开始,特别针对白斑和斑节对虾生长缓慢病毒而开发了具有高度生物安全性的SPF种虾。为了响应EMS的影响,我们又开发了第四代养虾模式(见上),设计和管理的目的是排除病毒,限制病菌,减少应激。并使用SPF/SPT虾苗,增强了池塘的稳健性。

必须解决持续不断的“无名”损失

罗宾斯指出,我们必须认识到今年在水生动物健康方面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必须解决当今生产系统持续不断的“无名”损失。

现在,对虾养殖的成活率还没有恢复到EMS暴发之前的水平,成活率具有较低的可预测性。较低的成活率,也导致了较高的饲料浪费。

他举了一个例子,从第四代养殖技术开始,通过改变养殖模式从而提高了养殖成活率,可见,模式的创新显得很重要。

他用肉鸡养殖和对虾养殖在养殖周期、增长率、养殖效率、商业收益率方面作了一个对比。1957年,雏鸡重量为34克,56天养到906克,饲料转化率为2.8,成活率95%;到2005年,经过选育的雏鸡达到44克,56天养到4202克,饲料转化率1.9。

南美白对虾,2004年时,1克P12虾苗有350尾,养殖100天达到17克,饲料系数1.8,成活率85%;到2016年,经过人工选育的P12虾苗1克仅为40尾,养殖85天达到38克,饲料系数1.6,成活率65%。也就是人工选育的南美白对虾生长速度更快,规格更大了。

他列举了影响肉鸡和对虾养殖效果的因素,比如病害、温度、养殖密度、投喂形式、光照、免疫发育、废弃物处理等等,大体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对虾养殖也可以参考现代肉鸡养殖业的发展。

罗宾斯表示,第五代对虾养殖模式和现代肉鸡养殖是一样的,都是关于“可控”的改变,呈现出产量高、成活率高、低饲料系数、低失败率等特点。远离敏感土地(非沿海),养殖用水可循环,养殖废物可回收利用。他指出,“可控”是少花钱,多办事的关键。

人工遗传育种改变了这个行业

罗宾斯表示,遗传育种改变了对虾的“经济学”,以正大的选育为例,南美白对虾经过16代的选育,养殖100天可以达到42克,养殖180天达到160克。经过8代选育的斑节对虾,养殖105天可达到35克。

罗宾斯提出了一个思考:10年后,在现代遗传育种技术的支持下,南美白对和斑节对虾这些品种,还会呈现出什么结果呢?

他只给出了一个回答:生物技术“使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最后,罗宾斯指出,智能化、自动化会更广泛地应用到对虾养殖中,更少的劳动力,更精准的自动化将是未来的趋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