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15年,北魏皇后高英在权斗中失势,...

公元515年,北魏皇后高英在权斗中失势,被迫出家为尼。忽一夜,使者闯入瑶光寺,要赐死高英,她哭着说到:“胡充华,你好狠,我已遁入空门,你为何还不放过我?”说完,拿起毒酒一饮而尽。

高英之所以落得这样一个凄惨的下场,完全是她咎由自取。为何这么说呢?让我们从她的身世开始讲起。

高英出身名门,姑姑高照容是当今皇帝的亲生母亲,叔父高肇是皇帝的舅舅,高氏一门权倾朝野。

为了亲上加亲,高英早年被安排入宫并嫁给自己的表哥,也就是宣武帝元恪。虽然高家权势熏天,高英却并没有被封为皇后,仅被封为贵人,原因是宣武帝先前已有一位皇后于氏。

于皇后贤良淑德,一心爱着皇帝,皇帝也宠爱着她。高英仗着家势显赫,想要取而代之,登上后位,却并不容易

于是,高英只得退而求其次,希望尽快为皇帝生下一个皇子。有了皇子,就能占据皇帝的心,就有了跟于皇后叫板的资本。

天遂人愿,不久高英果然生下了一个男孩,可是没多久,这个孩子早夭了。高英不甘心,再接再厉又怀上了一个孩子,令人失望的是,这个孩子却是个女孩。

正当高英为生男孩急得焦头烂额时,于皇后也幸运地生下了一名男孩。这下轮到高氏外戚更加恐慌和嫉妒了,这意味着,皇后之位离她越来越远,于皇后的地位将更加牢固。

既然自己生不下男孩,那她也不让别人生男孩,生下来也不能让他们活在世上。于是,高英和他的叔父高肇狼狈为奸,定下了一个阴险的计策。

一方面,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不让其他妃子接近皇帝,若有宫女侥幸怀上了龙种,也要设法处理掉;另一方面,高英买通了于氏的亲信,在食物里暗中下毒。

公元507年,于皇后突然死去,那时候医学不发达,无法查明死因,但外界都怀疑是高氏背后下毒所致。

害死于氏后,高英并没有就此收手,又将罪恶的黑手伸向那个可怜的男孩。那时,那个叫元昌的孩子已经三岁了,正是蹦蹦跳跳玩耍的年龄,忽然就生了重病,不久也随他的母亲离去了。

在除掉于皇后这颗眼中钉后,叔父高肇四处活动,高英如愿以偿登上后位,似乎,属于她的高光时刻正在来临。

然而,皇帝元恪开始对高氏外戚有所怀疑,联想到宫中一系列蹊跷的事,先有于皇后莫名其妙地死去,接着唯一的小皇子也跟着遭了殃,其她妃嫔也无法生下孩子,这一切难道都是巧合?

随后,元恪开始对高氏外戚加强了防备,从此不再临幸高皇后。不久,元恪又喜欢上一位美人胡氏,她就是后来的胡太后。

胡氏是司徒胡国珍的女儿,也算官宦世家。胡氏不光人长得美,论心机,远胜于高皇后,可以说是她的克星。

不久,胡氏怀上了龙种,她身边的宫女都很紧张,劝她把这个孩子打掉。为何是这样呢?原来,北魏有个家规:哪位妃子的孩子被立为太子,她就必须被赐死,所谓“立子杀母”。

谁知,胡氏一点也不害怕,安慰别人说:“我这个人就是与众不同,为何贪生怕死而使国家断了继承人呢?若有幸生个男孩,按次序立为太子,如果要处死我,我死而无憾。”

后来,胡氏果然生了一个男孩,他就是后来的孝明帝元诩。元恪后继有人,喜不自胜,当即封胡氏为贵嫔。为防止他人陷害,元恪派人将这个小皇子移居他室,昼夜派人看护照料,任何人不得靠近。

元诩三岁的时候被立为皇太子,消息传到高英耳中,她喜出望外,以为终于盼到了胡氏死的这一天了,她连夜面见皇上,要求依照祖制,杀死胡氏。

哪知元恪冷冷地看了她一眼说:“从今天起,朕打算废除那道残忍的祖制。胡贵嫔为朕生下皇子,立了大功,朕怎能忍心杀她呢?”

听闻此言,高英心灰意冷,她隐隐地感到,高氏外戚的好日子很快到头了。

公元515年,宣武帝元恪驾崩,太子元诩在大臣的拥立下顺利登上帝位,皇后高英晋升为皇太后。然而,这个皇太后的身份有名无实,很快高氏外戚遭到了灭顶之灾。

尽管高英的叔父高肇还手握重兵,似乎还有翻盘的机会。可惜朝中人心向背,都站在小皇帝元诩和胡氏的那一边。大臣们以皇帝名义传召高肇进宫,高肇不得已回来奔丧,最后被埋伏的武士乱刀砍死。

眼见大势已去,高英已无翻盘可能,留在宫中已是死路一条,只好向朝廷提出请求,要求出家为尼,从此遁入空门,不问人间之事。

就算高英已认输了,不想再斗了,胡充华也不打算放过她,一直在盘算着何时取她性命。

机会终于来了,公元518年9月,太后的胡充华前往探视她的母亲,恰好那天发生了月食,有人说天文有变,有大凶之兆。于是,胡太后以消灾为名,派人给高英送去了毒酒。

古人说,多行不义必自毙,高英作恶太多,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死在比她更厉害的胡充华之手,也算罪有应得。

参考资料:《魏书·皇后列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