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人生痛苦的根源,是心性主观意识的“区别心”

道德经:主观意识的妄论,永不及“无为”的顺应之智。

世间万物循环往复,顺应自然规律的存在。

正如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转换,黑夜白天交替一样自然,这本身就是自然循环的一个规律与状态。

但是当这一切自然规律与人的主观意识碰撞的时候,就产生了违背。因为人的主观意识总会自以为是的把那些本来属于自然的状态,区分出好坏、善恶与美丑。

《道德经》之中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因为天下的人把一些事物归类为美,同时丑的事物就产生了;把事物归类为善,同时不善的事物也产生了。

而人又有这样一种心性存在,叫做“趋善避恶”,人不但把事物归类为善恶,还过度的趋向于善,过度的避开恶。

一旦人生没有达到自以为完美的状态时,就会产生苦恼与执着之心,当生活中存在一些不好的“恶
时,就形成了自己内心的烦恼和痛苦。

所以由此可见,人的某一层面痛苦就是来源于自己轻易对于外事评判的区别心。

有了区别心之后,过分的追求善,并且还会利用自己的智慧来过分追求善,甚至卖弄机巧,自作聪明,演化出更多的手段与机巧的行为,总以为这是让自己更接近于公平的状态之中。但是殊不知,这早已经背离了客观公平本身,所有的自作聪明都只会让人生更嘈杂。

如何来解决这一个困惑呢?

答案就是《道德经》中所说“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让万物自然的产生,而不去人为的创造,任其自由发展,而不强加自己的意志。功业成就了,而没有去据为己有,只因为没有据为己有,所以也不会失去。

这就是一种“无为”的智慧,不会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区别,自然就减少了执着心与痛苦。

在《庄子》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阳子居问老聃:“现在有一个人办事非常迅速果断,对待事物洞察准确,了解透彻,学道也专心,像这样的人可以与圣贤相提并论吗?”

老聃说:“这样的人不过是有才智的小吏,被自己的机巧所困,终身劳其形体担惊受怕而已,就像虎豹、猎狗、皮有花纹,就会招来捕猎,猕猴由于灵巧,就容易被人抓住,像这样的情况不能和圣贤相比。”

阳子居惭愧的说:“那明王是怎么治理天下的?”

老聃说:“明王治理天下,功盖天下而不归功于自己,施教万物而人们不并不觉得有所依赖,虽有功德却不能用名称说出来,他是万物各得其所,让自己立于高深莫测的地位,游于虚无缥缈的境界。”

这就是一种无为而治,不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左右万物,让万物各得其所,而自己则游离于一个高深莫测的地位。

这就是《道德经》所说的“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不跟天下去争论功劳,没有把天下万物据为己有,所以他也不会失去。

所以,当你不以自己的自以为是去评论事物的善恶,没有过分的追求善,过分的避开恶的时候,你的人生就不会有执着和痛苦,这就是无为给人生带来的影响。

文|国学书舍

看了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呢?

(0)

相关推荐

  • 人的一生,都困在这四个字里:改变别人

    道家 道法自然... 点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美文 自然万物,冥冥之中,都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日出日落,潮涨潮退,花开花谢.四季更迭,生生不息.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中有言:"大 ...

  • 《道德经》:放下主观偏见,以“道心”领悟事理

    人生最大的错误并不在于事件表象的是非对错,而是在根源上缺乏正确衡量事物的标准以及清醒审视世界的内心. 在<菜根谭>之中有一句话,叫做: 天地中万物,人伦中万情,世界中万事,以俗眼观,纷纷各 ...

  • 王阳明心学全书(三)

    41.克服深层次的恐惧 从此,陆澄矢志修身,经常约好友一起静坐养心. 一天晚上,陆澄又与马子莘相约在鸿胪寺的一间亭子习静参悟. 夜月如水,洒下一片淡淡的光辉,周围的景物显得朦朦胧胧,假山之间的空处有些 ...

  • 深谈《老子》和《道德经》

    作者:龍雲之子 文献记载的<老子>成书于周守藏史老聃(李聃),从其中内容可知,是给"王"者学习的东西,为王治天下的"帝王之术".<老子> ...

  • 人生痛苦的根源是什么?佛教中这样解释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佛教认为人生痛苦的根源是十二因缘,称为十二缘起,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此十二环节辗转感果, ...

  • 人生痛苦的根源是什么?

    人生痛苦的根源是什么?

  • 欲望是人生痛苦的根源,叔本华说,那如何逃离生活的痛苦?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介绍叔本华的经典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本书.前面的内容,我们介绍了叔本华认为,摆脱生命的痛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进行艺术的审美活动,一种是实践 ...

  • 道德经:人生祸患,皆源于心性的偏激

    道德经:圣人之道,便是收敛偏激,才能避免物极必反.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所以,圣人处事方正,却不割伤人,有刃却不刺伤物,直率却不放 ...

  • 道德经:沾沾自喜的卖弄机巧,只是给人生招来祸患的心性陋习

    道德经:沾沾自喜的卖弄机巧,只是给人生招来祸患的心性陋习

  • 一个人痛苦的根源:欲望太多【人生感悟】

    一个人痛苦的根源:欲望太多     所谓奴隶,就是欲望战胜理性的人. 我们常常以为生活的不幸,源于物质上的贫瘠,但实际上大多数的烦恼,与贫富无关. <增广贤文>有言: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 ...

  • 改变人生不是道理,而是习惯。痛苦的根源是...

    一.坚持运动,让身体保持活力. 1.每天坚持深蹲和卷腹.深蹲不仅强壮腿部,还能锻炼到身体各大肌肉群,健体增肌,燃烧脂肪少不了.对于男性来说,还能促进激素分泌,提高某方面能力,让生活更加和谐.对于女性来 ...

  • 人生的本质是痛苦,那痛苦的根源是什么呢?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聊聊叔本华的思想,前面的文章,我分享了叔本华的一本书<人生的智慧>,里面谈到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思想.叔本华认为,人生的本质是痛苦,生命就是一团欲望,欲望得 ...

  • 一个人痛苦的根源:格局太小

    作者:洞见·一默 · 主播:简宁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主播朗读音频 听过这样一段话: "我站在一楼,有人骂我,我很生气: 我站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