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对话】经济冲击、地方壁垒、难产国标,但“三轮车”依然顽强的成长
三轮行业资讯旗舰
三轮车产业无论从经济下行的冲击、地方壁垒的限制,还是从难产的新国标,这个产业一直表现着强劲的生命力;冲突博弈之间凸显了电动车、三轮车发展至今所形成的不可代替的产品价值,以及地方政府落后的对应政策和行业标准。
首先一个良好的三轮车产业生态,应该从有序的市场竞争状态做起。目前的产业环境,由于三轮摩托车产能过剩,需求趋于饱和,加之电三的冲击,市场压价竞争加剧,导致很多企业陷入被动局面。虽然大多数企业感到产品结构调整升级的紧迫性,但惨淡的局面令企业投资无力、创新能力不足,这样就使产业“无作为”的发展惯性不能很快“刹车”,转而加快陷入价格战的泥漳。企业自身卷入价格泥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使其某些车型为求应对市场被迫降低成本、降低利润,从而生成了产品低质化竞争,造成价格扭曲产品劣质。同时因为价格战,经销商的销售习惯也将受到影响,很大一部分经销商将盲目对低价产品趋之若鹜却对品质视而不见,久而久之产业诟病愈发堆积,产业形象也便大打折扣。丰富营销手段,做好产品多打组合拳,以提高服务、优化创新的产品附加值抵挡销售风险,才是企业规范产业生态环境,共赢共进的良性作为。
目前我国三轮车产业链、商业模式正处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行业的洗牌及产业结构转变过程的动荡在所难免,在加速产业剧变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接受试错,但是不能放纵走向价格战低质化的道路。在有了明确的产品观念之后,企业优化自身其次要做的是发掘潜在细分市场。对于大多数产品来说进入产业化阶段最难突破的瓶颈便是寻找市场的出口。而三轮车的起步可以说便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经历的漫长的发展过程后,那么三轮车市场究竟有哪些突破口?这一点经销商应该更有发言权,在市场终端不同的地区必将带来不同的反馈,企业应重视终端反馈,针对性地出政策出车型。感知行业环境,把握分化趋势,以贴切的产品应对市场。企业可以在坚持主流市场开拓不放松的同时,发展当期的技术成熟度,用来以开拓支撑并能被广泛接受的细分市场,让产品技术创新打通细致的市场需求,形成良性发展。说白了就是做到通过产品性能的突破而得到介入市场的筹码:1、性能突破,从核心技术层面打造差异化。2、品类突破,在低端和高端两个层面实施品类突破,开辟企业自己的蓝海。
其次顺应地方保护和壁垒,做好产品减少被诟病的空间。众所周知“广州禁电禁摩”、“天津禁电三”等字眼是我们行业人士共睹的,但是在企业怨声载道的同时,我们的产品之所以被“禁”对一些不同的地域而言,确实是有着不可否认的诟病的。
有的城市设定地方准入目录,实行有目标的“打压”;有的城市则要求,本市销售必须在本市设厂;有的强制使用本地生产的相关配套;有的保护本地品牌的一枝独秀……而现实的情形则是,在这些城市“政策”的实施中,其它城市的竞相模仿,这种违背市场规律的做法对产业形成重创,导致产业出现一些地方性的痛点。
可以说机车产品及配套等都是规模效应特别明显的,只有通过竞争才能使优强者脱颖而出。过度垄断的市场格局只会造成有竞争力的企业无法得到良好发展,而弱势企业依赖政府的保护也会逐步失去其竞争力,最终真正有资质的企业依然会脱颖而出。
未来我们行业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样应做到建立长远的预期,顺应产业做好企业的长期战略,跟进政策借力市场并规避不良政策,发掘释放市场潜力,不扭曲市场,不恶意竞争。
以行业人的态度,组建一个有态度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