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睡觉时会做梦?做梦究竟是好是坏?一文解析关于梦的那些事~
人在睡觉的时候,其实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做梦、打呼噜、磨牙、说梦话……而这其中最具神秘色彩的要属做梦。
几乎90%的人睡觉时都做过梦,剩下10%没做过的,可能只是忘记了,而且梦里的事情千奇百怪,无奇不有~
那么,你可曾想过,为什么睡觉时会做梦?经常做梦,是好还是坏呢?
为什么睡觉会做梦?
做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人的大脑是24小时不停歇的,即使在睡觉中,也会有一小部分脑细胞仍在活动,这些活跃的脑细胞就可以在人的脑部形成梦。
做梦,是因为大脑在处理脑部的一些嘈杂信号,例如白天记忆深刻的一些图像、事件或是声音。因此,这也对应了那句老话——“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白天遭遇的事件越深刻、睡觉之后脑部活跃的细胞数量就越多,这种情况下,导致做梦的可能性就越大。
而且构成梦境的一切素材,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影子,与个人的思维、情感、生活、工作、经历分不开。
很多人认为做梦太多是一种失眠的情况,但其实只要睡觉就会做梦,只是有些记得,有些忘了。
睡眠会经历清醒→浅睡眠→深睡眠的过程,循环往复,大概会有4~5个这样的周期。而在深浅睡眠的交替之间会出现一个睡眠阶段——快速动眼睡眠,大多数的梦境也会在这个阶段出现。
而如果你恰好在这个阶段醒过来了,就会很清晰的记得你做的梦,若不是这个阶段,则可能就记不住。
另外,在深浅睡眠的交替过程中,大脑会对梦进行处理和记忆筛查,所以我们通常只能对睡醒之前做的梦有记忆,再之前的往往压根啥也记不住!
睡觉时做梦好还是不好?
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要肯定做梦对人体是有一定好处的:
一项动物研究发现,在做梦的睡眠阶段,脑部毛细血管的血流量明显增多,这一方面能更好地供给脑部氧气及营养物质;另一方面,脑部的一些代谢废物、毒素等也可以随着血流更快地排出体外。
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脑部代谢废物、毒素等的堆积,有益于巩固记忆,并能阻止大脑对新知识的遗忘,还能减少发生患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几率。
弗洛伊德说:“梦境不仅具有复制的功能,而且具有创新的功能”。
我们做梦的时候,思维模式已经跳出了白天固有的模式,同时不会受到现实世界中各种束缚和条条框框的影响,因而做梦是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推动者。
人们在做梦的时候经常梦到一些心里所想、所希望得到的事物,也就是说在梦中可以满足自身的一些愿望,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能帮助调节心理平衡。
另外,西班牙的一项研究发现,做不愉快的梦虽然令人讨厌,但对于大脑来说也是必要的。在梦中体验这些负面情绪,有助于我们在清醒时更好地处理和控制消极情绪。
情绪可以反映在梦中,而体内的一些疾病,有时候也可以在梦中体现。比如:
*梦到被猛兽追赶,想动动不了,可能提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梦到自己从高处坠落,可能有隐匿性心脏病;
*梦到自己在水中挣扎,可能是肝脏系统或者肾脏出现病变……
因此,如果自己反复做某种梦,并有身体上的不适,一定要去医院检查。
减少噩梦,睡个好觉
做梦有好处,但也有人苦恼,入睡后常常做噩梦,甚至被惊醒。由于睡不好,次日头昏脑胀,影响了工作和学习。有的还担心噩梦会给自己带来厄运,造成心理上的恐惧和不安。
那我们该如何减少噩梦呢?
噩梦往往是对焦虑、恐惧、内疚、痛苦等负面情感的一种表达和释放。因而调整情绪是减少噩梦的首因。
如少看或尽量不看易形成噩梦情景的影片或小说,避免不良的刺激在记忆中储存;睡前避免过度用脑,以免大脑皮层过度兴奋而引起梦境。
譬如睡觉时被子盖住了嘴鼻,或者是把手压在胸部,这会导致呼吸受阻、胸部受压迫,而这些感觉会传到大脑皮层,引起不正确的反应,产生恐怖的幻觉。
如洗个温水澡、泡泡脚,或者听听轻柔的音乐,放松身心,避免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