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新解』“煮饼”考释

《金匮要略》原文第六条百合洗方中提到“洗已,食煮饼,勿以盐豉也”。“煮饼”一词,宋代庞安时在《伤寒总病论》中谓“煮饼是切面条汤,煮水淘过,热汤渍食之。”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金匮要略》对“煮饼”亦谓之“煮淡面条之类”。
  为了进一步探讨“煮饼”的确切涵义,笔者现考证如下:
  煮饼的历史渊源
  饼,《说文解字》注解为“饼,面餈之,从食、并声”。《现代汉语词典》则解释为“扁圆形的面制食品;像饼的东西”。我国面点小吃的历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已有石磨,可加工面粉,做成粉状食品。
  煮饼,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释为“白汤饼”,丹波元简《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引张师正《倦游录》云“凡以面食煮之,皆谓汤饼”;我国科学家考察断定面条已有4000多年历史。由此可推出张仲景时代已有面条存在,然而古代却没有“面条”之称。由此笔者推断“煮饼”即为张仲景故乡河南历史流传下来的地方小吃“水烙馍”,这与孙思邈和张师正均做“汤饼”的提法相吻合。古汉语中“汤”即为沸水,这种薄饼的做法更似仲景所说的“煮饼”。其做法为:先和好面,碾成薄薄的一层饼,待水煮沸后,把做好的面饼平放在锅箅子上,薄饼就像在水上煮一样,合上锅盖,稍停片刻即可取出食用,这种做法用“煮饼”称之很形象,也很贴切,对于取类比象应用广泛的古代中国更易被世人所接受。同时这种饼在吃时,人们习惯在薄薄的饼子上抹上一层咸豆豉食用,这与原文“食煮饼,勿以盐豉也”相呼应。
  这种薄饼做法简单方便,加咸豆豉可以提高食欲,而淡面条则不能,并且会引起脾胃虚弱者的呕吐。但食用薄饼不宜过量,否则会引起食积。
  煮饼的现代营养医学
  煮饼亦为小麦面粉经过高温加工而成,其营养成分主要为淀粉、麦芽糖,并富含氨基酸及微量元素。淀粉在人体内易被消化吸收,而麦芽糖可直接被人体胃肠道吸收。食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对消化能力减退和消化功能障碍的病人的康复有利。同时小麦含丰富的蛋白质,尤其适合儿童、老人及肠胃消化不良的人食用,这对身体虚弱的“百合病”(百合病是一种精神恍惚、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和食欲时好时差,以及口苦、尿黄、脉象微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人尤为适宜。煮淡面条时,一部分的营养成分被稀释在面汤里,若单吃淡面条不喝汤,不能完全把面食的所有营养成分吸收,若喝汤却又会和喝粥一样引起发汗,不利于百合病人的恢复(百合病病人阴虚,不宜发汗),而以豫南地区小吃“水烙馍”的做法来食用,就避免了食用“煮淡面条之类”发汗的弊端。
  煮饼在中医学上的意义
  《金匮要略·百合病》原文第六条百合洗方中提到“洗已,食煮饼,勿以盐豉也”。说到煮饼自然想到小麦,小麦为五谷之一,早在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就有对它治疗疾病的记述“小麦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止燥渴咽干,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以作麴,温,消榖止痢;以作面,温,不能消热止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小麦面,医方中往往飞用罗面,取其无石末而性平易尔,陈麦面水煮食之无毒。以糟发胀者,能发病发疮,惟作蒸饼和药,取其易消也”。张仲景在这里之所以用煮饼,一方面可能考虑这种面食可迅速做好,方便食用;再者煮饼具有小麦的止燥渴咽干,对百合病经月不解而致的口渴有积极的治疗作用。更重要的一点是,它可以微微生津而不伤阴,不像喝稀粥那样令人发汗,对于刚用百合洗方洗过,腠理打开的患者,易引邪入里,加重病情。而面饼却可以微微生津增加阴液,不会使邪入腠理,而食用煮淡面条则不具有像食面饼这样类似的功能。
  从以上考证我们可以得出: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脉证治第三》原文第六条百合洗方中提到的“煮饼”,即为现今豫南地方小吃“水烙馍”,而非简单的“煮淡面条之类”。

(0)

相关推荐

  • 长得很像薄荷的野菜,带有种清香味,用来做面条、摊鸡蛋饼特香

    在我的记忆中,有着这样的一道野菜,可以说也是我的思香菜,我们那边都把它叫做石香菜,其实它长得有点像薄荷,带有种清香味.当你吃面条的时候,就可以把蒜和石香菜的叶子一起捣碎,拌在面条中,吃起来风味极佳,闻 ...

  • 做面食有技巧,分享8道家常面食,简单味美,学会了面食轻松做

    做面食有技巧,分享8道家常面食,简单味美,学会了面食轻松做.面食,也是百姓餐桌上常见的传统美食.面食需要面粉.液体.调味品等食材,调和制作成品,经过蒸.煎.烙.烤.煮等工序制作而成. 面食制作,有水调 ...

  • 『古方新解』以升降中焦为定法——《温病条辨》加减正气散用方浅释

    藿香正气散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能芳香化湿,解表和中,能治"伤寒头痛,憎寒壮热,上喘咳嗽,五劳七伤,八般风痰,五般膈气,心腹冷痛,反胃呕恶,气泻霍乱,脏腑虚鸣,山岚瘴疟,遍 ...

  • 『古方新解』陈潮祖详解真武汤

    陈潮祖(1929-2018),四川省宜宾人,著名方剂学专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奠基人,其代表作<中医治法与方剂>刊印90余万册,该书问世后迅速被日本.韩国翻译出版,流传海外,陈老在著作 ...

  • 『古方新解』芍药汤解析

    笔者去年曾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过一篇名为"行气调血芍药汤"(见2018年6月20日学术版)的短文,对比了芍药汤与葛根芩连汤,并分析了芍药汤行气调血治疗湿热兼气滞血瘀 ...

  • 『古方新解』参苓白术散可治疗多种疾病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方组成:莲子肉去皮一斤(500克),薏苡仁一斤(500克),缩砂仁一斤(500克),桔梗炒令深黄色一斤(500克),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75 ...

  • 『古方新解』茯苓四逆汤——仲景时代的“破格救心汤”

    <伤寒论>第69条: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四两) 人参(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上五味, ...

  • 『古方新解』再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柴胡(四两) 龙骨 黄芩 生姜(切) 铅丹 人参 桂枝( ...

  • 『古方新解』柴胡剂的衍变过程

    柴胡,有疏肝解郁.升阳举陷之功,而本品更长于疏解半里半表之邪,故张仲景视柴胡为治疗少阳证之要药.他在<伤寒论>一书中,用此品先后制方数首(共制方八首),开柴胡剂之先河.小柴胡汤可推许为柴胡 ...

  • 『古方新解』山药在儿科中的应用

    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 小儿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说小儿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都未发育成熟,生理功能不完善.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越是在 ...

  • 『古方新解』阳微阴弦 瓜蒌薤白

    瓜蒌薤白剂指<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篇中的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与枳实薤白桂枝汤三方,是目前治疗胸痹心痛病的主要方药.经过多年对瓜蒌薤白剂的学习与应用,笔者有所体会,今述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