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陈世望:“六经注我,我注六经”——《高阳镇的沦陷》与孟子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高阳镇的沦陷》与孟子

卜先生高坐吊脚楼花厅藤椅里,独自喝着闷茶,睥睨着高阳镇满街行色匆匆的人,心里无端生出许多个怜悯悲戚来。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每个乡镇似乎都卜居着这样的老派人物,他们故步自封,冷眼悲哀地看待浊世中人。卜先生甫一出场,就如吉他的变调夹奠定了全书的基调:浸透着冷雨寒霜黛黑色布瓦般的古朴与陈旧,披散着朝晖残阳洁白色马头墙般的高昂与沧桑。
《高阳镇的沦陷》是著名作家柯尊解先生以故乡金牛镇为文化息壤,叙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高阳镇为文本背景的长篇力作。小说中大段引用《孟子》七篇不下三四十处,我试图以小说几个人物与孟子的关系浅谈一下读后感。
作为开场人物的卜先生,学问全镇首屈一指,对孟子七篇"全部能讲能背诵",然而毕竟夹杂着几分穷困寒素,掉书袋和迂腐之相,小说一开始就描述了他为纠人白字而丢了如厕手纸,狼狈不堪。除了白瓷微雕手艺超群(能在瓷器上刻整部《孟子》),无人愿意屈尊卜先生驾下听他阔谈孟老夫子。甚至连初恋情人伍儿也私下认为卜先生不过是死读,而年轻的镇中学语文教师冉志平是活学。卖饲料添加剂的外乡人邝广东听冉志平谈了回孟子后,犹有余兴,极力怂恿冉志平在镇文化馆开孟子讲坛。冉志平欣然开坛讲经。小说第六章《歪批孟子》中,冉志平正史野史一把抓,开始歪谈正谈夸夸其谈孟子来,这番动静不光趋者若鹜,甚至连本镇赶来凑热闹的泼皮长毛和光头,瓜子磕得满天飞,也听得目瞪口呆、兴味盎然。本来这章引用古文言文处太多,致使小说节奏迟滞不前,很容易勾来读者的一连串瞌睡虫。怎么办?作家来救场了:老作家施展开功力,对主讲人动作,声音,神态,心理绘声绘色,对白话文释义也是油盐酱醋炒以飨。
冉志平年轻气盛、聪明好学有主见,时不时向镇长巫怀远灌输一番孟子理论,点拨敲打,如"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然冉志平闭口开口就是孟子曰,接地气的语言少,于读者心目中难免是个扁平人物,荡不起多大涟漪。因作家刻意不在情节上吸引眼球,"虽云长篇,颇同短制"(鲁迅语),一个接一个的人物很能抓住读者,如和道士扮戏的钮友金等(这其中有作家十岁登台的经验,见作家补叙的散文《我为什么要写印慈智印》)。也不重线性叙事手法来贯穿前后(如有时这回的主要人物下回退居次要或干脆隐去),全书一线到底的主角人物当属镇长巫怀远。巫怀远,是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结草衔环,胸怀远大,仕途赍志,先是为老首长郑书记徇私而遭牵连丢官,后因记者发酵报道烟草黑市被双开,最后回到生养他的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巫家半瓢当村长。巫怀远深受冉志平影响,也是能大段背诵出《孟子》的,甚至借此来抚慰仕途的打击和内心的迷茫。他的一家极具孟子性本善的代表,也有佛缘。妻子梁淑英善良贤淑勤俭持家,女儿懂事好学是个知书达理的文艺女青年,儿子虽胆小怯弱却无师自通能用白泥捏菩萨,佛性不浅。
文化馆馆长景乙鹤着墨不多,对孟子也是如数家珍能背能诵的(兼开录像厅糊口的景老夫子温和,小说中主要是陪衬几分恃才傲物的卜祖森和冉志平),而且明事达理,为了微瓷书画协会顺利成立,甘弃副主席,默认邝广东贿选。邝广东是高阳镇的掘金者,作家开笔是饱蘸了细细笔墨的,大有开场锣唱主角之势。这个神秘的广东人一开始是免费兜售饲料添加剂,最后奇货可居,在高阳镇狠狠掘得一桶金。作家不单写他市侩狡诈溜须拍马知人识人的本事,还真心实意的把这个商人塑造得三分唯利是图七分形象可爱,如他书法造诣不凡,一出手就唬住了卧虎藏龙素有古风的高阳人;亲文近墨,移步文化馆津津有味观摩当地文化渊源;古道热肠,资助米平均开酒店,鼓励巫怀远下海,融资建自来水厂;附庸风雅,撮合冉志平高阳镇破天荒开讲坛,甚至不惜砸重金贿选书画协会副主席,挖空心思印刷精美手迹画册取悦本地文化名流。作家对广广的创富传奇一笔带过,写到小说中段人物完全退隐,后面这个商人能量很大,不光成了本镇举足轻重之人,促进了当地的建设和经济的繁荣,还成了本土文化的有力推手。
上个世纪有个遭后人诟病的热门口号:“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搭的哪门子台,经济唱的哪门子戏?经济的繁荣背后是高阳河的污染,廊桥的糟蹋,高阳镇是如何陷落的,陷落在第几重?我注意到作家用词的准确遴选,如用沦落的话,则意味着自身的颓势,而沦陷更多意味着时变势易,外来势力的入侵造成的失陷,商业化的攻略,还是人心的涣散?
结尾的《廊桥聚会》是小说题旨凸显的重要一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代大儒卜祖森先生终于浮出水面,在众人面前解惑《孟子》,“原来圣人立言,非一般书典可比”。读懂孟子,岂是熟背之功?冉志平心悦诚服,赧然抱羞。众人慨叹,原来卜先生才是高阳镇当之无愧的耆宿!“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巫文远心神一振,朝着卜先生深深一点头。廊桥聚会更像是廊桥遗梦,文化的传承任重道远,人心的返朴归真也非作家笔力能扛鼎。
掩卷深思,老作家不惜以走麦城的风险大量摘录引用《孟子》,用意何在呢?不揣冒昧,书中对于《孟子》中不同于诸子百家的大段重复,卜先生(也或者说作家)的回答是:“所有这些重复的内容,其实都是孟子自己特别想要推行的行政主张,是他一生都想要实现的政治追求。”窃也以为,柯尊解先生把孟子从二千多年的稷下空降到自家笔下,用意和卜先生是不谋而合的,都是想要读者喜爱和重视孟子这部儒家经典,学习并从中受益。另,作家之所以未选至圣先师孔子而把孟子作高阳镇的文化代言人,私下揣度,这和孟子作为儒家的理想主义者,发扬和传承了孔子的学说有关,也有别于秉持“性本恶”的儒家现实主义派荀子。首先,孟子主张“性善论”学说;其次,孟子的民本思想,喊出了震古烁今的口号:“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第三,孟子行仁政,主张“仁义礼智”德治来加强王道,“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在下以为,《高阳镇的陷落》是一部理想主义糅合悲观主义色彩的作品,作家用笔高古(书中人物姬子鱼,少百禽,郁庆梓,楚至允,昭仕铨,年师古,鄢朝加,邬汉圭,鲜伯荐等等人名,这让我一个同乡读者内心自觉对作家的故土情结和理想中的文化息壤作出不同的分辨)。笔下的悲情人物,如谭派传人伊先生,走了一夜回头路的说书先生郁庆梓,终身未嫁的伍儿,失心疯的多个B,为巫怀远化百家缘的三叔公,穿了半辈子草鞋老来心理失衡的老首长等令人过目难忘。小说中也没有一个特别尖锐和对立的人物,甚至不带一句骂街脏句,小镇民风淳朴,雅士深藏(如几个抹字牌的老头老太竟个个能接句《楚辞》)。结构上不重写某个人物,几乎是一个带一个地写出一连串人物,“事与其来俱起,事与其去俱迄”。看似主线不明,枝线旁逸,实则以小镇人物描摹一幅画卷,奉上一桌传统的文化盛宴。内容涵盖儒家,释家,戏曲,书法,雕刻,训诂,民间故事等等,是作家老来潜心研究古典文化和搜集民间文化博学的结晶。小说语言简洁明畅,生动传神,不事夸张和修饰,有意减少了方言口语的过分浓郁带来的地理标志,小说读来有画风之感——以高阳镇的一干人物和一方水土画出的一幅沧桑古朴的江南古镇风貌长画卷。
“或问先生,何不著书?”
陆九渊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陈世望,70后,网名望城,从事汽车维修行业多年。修车之余,翻翻闲书,温故而知有梦。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0)

相关推荐

  • “为什么说金庸是一个二流作家”

    这是山阴张侯的第375篇原创文章 文/山阴张侯 借着诺贝尔文学奖的热点,今天我们再来聊聊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 金庸先生已经逝世两年了,这两年里,关于他的评论,一直是"盖棺而不论定" ...

  • 诗酒人生,作家高阳为酒痴狂的岁月

    高阳这个人可能很多朋友不熟悉,但他的著作<胡雪岩>可真是如雷贯耳,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力.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从政要读曾国藩,经商要看胡雪岩." 高阳一生著作约90 ...

  • (纪念周克芹先生)钟红英、巫 英/散文二章

    纪念周克芹先生 纪念周克芹先生 散文二章 钟红英 巫 英 一位我崇敬的家乡作家 钟红英 今年是周克芹先生诞辰80周年,名家名人的纪念文俯拾皆是.而我只是作为一个对周克芹先生的永远的崇敬者,记录下我的思 ...

  • 冉茂芹先生的素描,构图合理,神态捕捉到位...

    冉茂芹先生的素描,构图合理,神态捕捉到位,画面传神. . #绘画参考# #素描# #遇见艺术#

  • [黄石文坛]陈世茂的随笔《话说胡杨林》摄影/吴刚

    话说胡杨林   文/陈世茂  摄影/吴刚 人说胡杨树能活一千年,死了能千年不倒,倒了能千年不烂.这是赞扬在沙漠中生长的胡杨树有很强的生命力,实情的确如此.现谈一点亲眼所见.  . 胡杨林生长在沙漠中, ...

  • [黄石文坛]陈宏志的短篇小说《快递​》

    快递 网上购物,信风飈起,引来了无数为物而奔走的人们.他们的忙碌,为生计,为信念,也有为理想而追求的,这些人,他们在执着地工作着,丝毫不予理会旁人的热嘲冷讽.   甄邮,邮政学校毕业,国家教育体制改革 ...

  • [黄石文坛]陈桂芬的随笔《走近彼此 走进芬芳》

    走近彼此   走进芬芳 今年3月9日,在支部学习会上,遇见从宁波回来的同事涂兄,寒暄中得知那个在2020年元月,爱心筹集6万余元善款,向黄石红十字会捐抗疫物资的高中学生,就是他的外孙女"袁天 ...

  • [黄石文坛]陈宏志:评生教君散文《故乡在远方》

    评生教君散文<故乡在远方>   人,是极具念旧的,那些留在记忆深处的东西,一朝念起,将如地下涌泉,不断喷发,那一时一地,一人一事,一颦一笑,激悦你的情绪,流入你的笔端,绘出花样岁月.那些记 ...

  • [黄石诗坛]陈世茂的诗《从大山到大平原》

    从大山到大平原 我的家乡有的是高耸的大山 山外有山,一座一座又一座 漫天的隆重乌云压下来,有大山顶着 凛烈的北风气势汹汹地吹来,有大山挡着 今天,我恋恋不舍地离开大山,来到了平原. 啊,原来千座大山的 ...

  • [黄石文坛]陈凯文的随笔《傲慢与卑微》

    傲慢与卑微   这周因工作交集见到不少人,遇见一些事.   其中之一是一个年青大男生.说他是大男生是因为打心眼里觉得对方不成熟,年轻.其实男生谈不上特别小,孩子上小学了.   他肯定不知道留给我的是这 ...

  • [黄石文坛]陈永祥的随笔《油条包麻糍》

    油条包麻糍   油条包麻糍跟糯米包油条还是有点相像的,光听,就觉得像.糯米包油条有说法,有说是武汉小吃,也有说是荆州小吃,说的那人模棱两可,不确定,所以有的干脆笼统说是江南小吃.上小学去学校当中,总去 ...

  • [黄石文坛]陈宏志的短篇小说《心镜​》

    心镜  家里珍藏着一面镜子,有二十多年了,那是一面小圆镜,正面一尘不染,清亮透人:其反面,是一幅嫦娥奔月的神话镜底,画侧题有一首小诗:"百里捐红豆,镶嵌十二时.心针巡日夜,无刻不相思&quo ...

  • [黄石文坛]陈永祥的闪小说《我的花开了》

    我的花开了 走回半路上我就后悔了.当时路灯明晃晃,一辆后八轮开过来,只一瞬,就收走了所有的光线,四周布下了一片黑.我对秦花花说,完了.秦花花走在前面猛地扭头,问什么完了?   秦花花是我从一根电线杆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