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胸片测量心脏和主动脉
概述
应用X线测量心脏和大血管是一种传统方法,随着更精确的心脏超声、多层螺旋CT和MRI的应用,心脏X线测量的应用有下降趋势。心脏的测量包括径线、面积和体积的测量,径线测量方法简单实用,可作为基本的测量方法。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因计算复杂,临床上较少应用。
心脏
右半径和左半径:右半径为从右心缘至正中线的最大距离,左半径为从左心缘至正中线的最大距离。左半径的位置一般较右半径低。因心型的不同,右半径与左半径的比率也不同,斜位型心约为1:2,横位型心大于1:2,垂直型心小于1:2。
横径:为右半径和左半径之和。横径与心脏的倾斜角有密切关系,倾斜角越大其横径越小,而倾斜角越小其横径越大。垂直型心的横径较小,横位型心的横径较大。因此,估计横径时必须结合心型。
长径:为心右缘的心与大血管交点至心尖的距离。
宽径:为由长径至左心上缘和至右心下缘最远距离之和,即肺动脉段与心左缘的交点至长径的垂直距离和右心膈角至长径的垂直距离之和。
心胸比例:在后前位为心脏横径和胸腔横径之比。胸腔横径为通过右侧膈顶的胸廓内径。男性心胸比例为0.43±0.04,女性0.45±0.03,男女平均0.44±0.03。成人心胸比例的正常上限为0.5,心胸比例为0.5~0.55、0.56~0.60和0.6以上分别为轻、中、重度心脏增大。心胸比例并不是绝对可靠数值,因膈肌的位置改变使胸腔横径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影响心胸比例。因此,只能利用心胸比例大概估计心脏大小。如果结合其他测量数值,心胸比例对于估计心脏大小相对较为准确。
左侧位的心胸比例为心脏前后径与胸腔前后径之比,前者指心脏与膈交点至胸前壁的距离,后者指通过左侧膈顶的胸廓内径。如果心胸比例>0.42,提示左心室增大。
心脏
右半径和左半径:右半径为从右心缘至正中线的最大距离,左半径为从左心缘至正中线的最大距离。左半径的位置一般较右半径低。因心型的不同,右半径与左半径的比率也不同,斜位型心约为1:2,横位型心大于1:2,垂直型心小于1:2。
横径:为右半径和左半径之和。横径与心脏的倾斜角有密切关系,倾斜角越大其横径越小,而倾斜角越小其横径越大。垂直型心的横径较小,横位型心的横径较大。因此,估计横径时必须结合心型。
长径:为心右缘的心与大血管交点至心尖的距离。
宽径:为由长径至左心上缘和至右心下缘最远距离之和,即肺动脉段与心左缘的交点至长径的垂直距离和右心膈角至长径的垂直距离之和。
心胸比例:在后前位为心脏横径和胸腔横径之比。胸腔横径为通过右侧膈顶的胸廓内径。男性心胸比例为0.43±0.04,女性0.45±0.03,男女平均0.44±0.03。成人心胸比例的正常上限为0.5,心胸比例为0.5~0.55、0.56~0.60和0.6以上分别为轻、中、重度心脏增大。心胸比例并不是绝对可靠数值,因膈肌的位置改变使胸腔横径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影响心胸比例。因此,只能利用心胸比例大概估计心脏大小。如果结合其他测量数值,心胸比例对于估计心脏大小相对较为准确。
左侧位的心胸比例为心脏前后径与胸腔前后径之比,前者指心脏与膈交点至胸前壁的距离,后者指通过左侧膈顶的胸廓内径。如果心胸比例>0.42,提示左心室增大。
主动脉
主动脉内径的测量有两种方法:
食管吞钡后在后前位显示食管,然后进行测量。主动脉直径为食管的主动脉弓压迹至主动脉结左缘的最大距离。测得数值应减去3mm,相当于食管壁、主动脉壁和纵隔胸膜的厚度。
在轻度左前斜位测量,测得数值较为准确。国人正常主动脉的直径为1.9~3.5cm,平均2.6cm(男性2.85cm,女性2.47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