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华语电影市场上,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新锐导演逐渐崛起。他们的崛起代表了市场和行业对青年导演的扶持和认可,新导演们获得了更多机会。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商业和艺术方面都取得了相应的成功。
其实,相比保险的大导策略,新人导演能获得创作支持和上升途径,才是行业发展的健康良性状态。从 《最好的我们》这样商业佳作,到《野马分鬃》、《不止不休》等作者化的艺术探索作品,他们确实给电影市场带来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新鲜血液。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这些的青年导演们,他们的作品或者口碑大爆,或备受期待,每一位都有资格成为电影界的新青年。相信他们中的某些人,会是华语电影的未来。比起其他星二代,他多了一份清醒
代表作品:《恋人絮语》《醉后一夜》《七月与安生》《少年的你》
论起背景的话,曾国祥应该是青年导演里背景最强的吧,出生电影世家,引路人是陈可辛。在羽翼尚未丰满时,就请到了不错的卡司阵容,来出演自己的电影。2016年一部《七月与安生》让他声名鹊起。
去年他带着电影《少年的你》重新回到观众视野的曾国祥,不再顶着“曾志伟的儿子”“曾宝仪的弟弟”“陈可辛的徒弟”这样的标签,他成为了他自己,一个有着自己鲜明风格特色,经得起看和讨论的电影代表作的好导演。
他知道自己是星二代,顶着这样的光环可以轻松进入这个圈子,可他也知道这个光环不能顶一辈子。他利用自身的优势,让人相信在电影导演之路上可以走的更远。
去年上映的这部《过春天》,讲述的是关于漂泊过界的青春成长故事。并在多伦多、香港甚至柏林新生代单元大放光彩,平遥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女主角荣誉更是分量十足。
导演白雪作为科班毕业的北电导演系学生,在毕业时,赶上中国电影市场沉寂期,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几乎没有能够从事电影导演工作的机会,大部分都去拍了广告或者转行。
白雪选择了结婚生子,做起了家庭主妇。直到从小在深圳长大的她,遇到了深港两地“跨境学童”的故事。
白雪被它击中,经过两年实地的采访和搜集素材,专心创作。随后参加了导协主办的“青葱计划”,拿到了资金上的支持后,白雪顺利拍摄了这部属于自己的处女作,给行业交出了一个完美答卷。她让人看到女性题材是一块“不那么荒”的荒地
代表作品:《送我上青云》
同样在去年,同样是女性导演,青年女导演滕丛丛的这部《送我上青云》,却是以诚实展现一个女人的爱欲纠结。《送我上青云》由滕丛丛自编自导,得到主演姚晨以及多位资深影人的助力,包括曾担任李安“家庭三部曲”和《驴得水》摄影指导的林良忠,还有《让子弹飞》《一步之遥》的录音师温波。
电影聚焦女性群体,以女主角“盛男”的视角展开,围绕亲情的和解、爱情的追逐和自我的找寻不断深入,层层递进,逐步剖开现实社会中女性生存问题。
电影凭借独特的观察和独具特色的呈现方式,大胆地展现了当代女性勇敢追寻自我的特征。让人看到女性题材是一块“不那么荒”的荒地。从广告到电影,他终于等来了自己的电影长片
代表作品:《受益人》
《受益人》是“坏猴子计划”电影,导演申奥是一位朝鲜族导演,200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在拍电影之前,做了近十年的广告导演,把各大品牌、各线明星合作了个遍,几乎所有类型的影视广告都拍得得心应手。
但他心里有一个计划,到30岁要开始做自己的电影。凭借短片《潮逐浪》拿下FIRST青年单元最佳剧情短片,从而获得了宁浩的青睐。拍摄了他的首部院线长片《受益人》于去年上映。这是一个黑色的、关于骗保的故事。联想到电影的监制宁浩,这些元素也颇有些熟悉,一个重庆的黑色故事。
90后导演,从戛纳一路驰骋
代表作品:《野马分鬃》
待上映作品:《白鹤亮翅》《永安镇故事集》
91年生魏书钧,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可谓一个不折不扣的“戛纳系”导演。早在2018年,凭借短片《延边少年》就入围戛纳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今年凭借长片处女作《野马分鬃》入围戛纳电影节,虽然因为疫情没分具体的单元,目测应该入围的是“一种关注单元”。
《野马分鬃》讲述阿坤和童童的青春故事,围绕着一辆老旧的吉普车展开,描绘了毕业在即的两人成长过程中梦想与现实一次次激烈的冲撞。评审组称其为天赋过人的年轻导演,并对电影做出了如下评价:极简的叙事结构下是如空气一般自由的青春旅程,其颇具创意的情节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为华语影坛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力量。
东北“文艺复兴”计划记录时代的落水者
待上映作品:《平原上的摩西》
《平原上的摩西》改编自东北作家双雪涛的同名小说,由刁亦男监制,新人导演张骥执导。小说经由一起出租车司机引发一段陈年往事:东北艳粉街的少年如今已成为一名刑警,在调查12年前的悬案时,发现少年时期邻居家的父女也参与其中,而自己也有可能是案件的参与者….
或许张骥的名字听起来有些陌生,他曾经为电影《东北偏北》做过摄影,听名字就知道这部电影讲述的也是发生在东北的故事,所以不知道相似的题材,张骥能否驾轻就熟,释放能量。非常期待且看好他和把小说的氛围拍出来。
他的蓝色列车终于要开出来了
代表作品:《八月》
待上映作品:《蓝色列车》《平原上的摩西》(剧版)
2016年第53届金马影展上,名不见经传的青年导演张大磊凭借处女作《八月》,爆冷拿下了当年的最佳影片奖以及最佳新人奖,而当年同场竞技的不乏《我不是潘金莲》、《一路顺风》、《再见瓦城》等两岸三地的佳作。
作为一部黑白质感的电影,《八月》重现了1990年代北方一家三口于时代大变革背景下的小变化。一年之后张大磊的第二部作品《蓝色列车》也正式开机,一晃三年过去,《蓝色列车》终于在今年的平遥电影节正式亮相,“这列蓝色列车终于要开出来了”。
尽管在平遥首映后,电影观众的评价不一,但金马的光环加持,还是让人对张大磊的新作有所期待。在电影里,他找到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代表作品:《过昭关》
待上映作品:《风声鹤唳》
和大多数电影专业的学生一样,毕业后,霍猛也过了好几年无片可拍的日子,写的剧本也无人问津。2017年他用了半个月写完剧本,终于在老家河南周口拍摄,38天拍摄完成,预算成本仅为40万。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2018年10月的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节上,《过昭关》拿到了费穆荣誉·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两项大奖。影片故事在导演霍猛的脑海中已经琢磨了四、五年,创作灵感来自他的爷爷与童年生活经历。
他一路走来,也曾懵懂,也曾迷茫,弯弯绕绕,最终在电影里,他在绝望中看到希望,让他找到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代表作品:《平原上的夏洛克》
生于82年的徐磊,在衡水农村长大,大学念的工商管理。辞职后,因为学编导比学厨师便宜一千块,进了影视圈。
他的处女作《平原上的夏洛克》就在自己的老家拍摄,主演是父亲和同乡,妻子负责剪辑。没投资,他拿出了积蓄,又找妹妹凑了点,花了几十万拍终于完了。他也由此受到了宁浩的赏识,今年疫情爆发前,他以B组导演的身份跟宁浩合作广告短片《巴依尔的春节》。
徐磊在采访时曾透露,自己曾做过一个梦,他去了宁浩的剧组,并在梦里偷学一招。他最喜欢宁浩的《香火》。今年2月,回味和宁浩的真实合作,徐磊在微博上写道:“看来梦想还是要有的。”今年FIRST青年电影展的最佳导演得主,优秀了
待上映作品:《龙门相》
今年第14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导演”归属了新人导演肖一凡,让他获奖的是由他编剧并执导,高群书监制的悬疑剧情片《龙门相》。
肖一凡,2006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漫画出版专业。大学期间,在《风声》剧组做美术助理,从而踏入影视行业。在拍完自己在纽约电影学院研究生毕业短片后,就被高群书导演签进了工作室;
与FIRST影展上其他低成本电影相比,肖一凡有着较高起点。《龙门相》是有几百万投资、有一定工业化水准的影片。而电影的监制高群书则认为《龙门相》可以被评价为是“作者意识的类型片”。随着青年导演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这部有“作者意识的类型片”可以早日被大家看到。最好的的我们,最好的章笛沙
代表作品:《最好的我们》
同样有着有着美术学院毕业经历的还有导演章笛沙,章笛沙曾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后来又去了电影学院导演系。先后担任过《心花路放》的编剧,《滚蛋吧肿瘤君》《疯狂的外星人》的策划。直到去年拍摄了电影版《最好的我们》,这部关于青春的电影,给了观众极大的共鸣,让他成功破圈,电影最终收获4.11亿的票房,是2016年以来票房最高的国产青春片,成为了同档期的一匹黑马,让人看到了他的潜力。
多年的从业经历经历,锻炼了他的对剧本的把控,而学画出身,又于潜移默化之处塑造了他的审美体系。如今终于有了导演处女作,相信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他的处女作会是下一部“药神”吗
待上映作品:《不止不休》
今年9月,王晶执导的首部长片《不止不休》入围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成为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唯一入围该单元的华语片。它的成功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也让其在业内备受关注,被媒体誉为下一部“药神”。
电影讲述2003年的北京,充满机遇与希望,互联网尚未席卷一切,纸媒为王。一位涉世不深的报社实习记者韩东(白客饰演)试图通过一篇新闻报道,去改变一亿人的命运。
电影根据真实人物经历改编,将视角聚焦在21世纪初北漂洪流中的小人物,借主人公韩东的经历,呈现出一段关于选择和相信的励志故事。虽然和《我不是药神》完全不是一个类型,但对中国社会现实的关注,也让我们对王晶对这部电影多了一份关注和期待。点击进入戏客小程序演员资料库,即可查看资料页,超强地图功能也上线啦!微信改版啦,以防走散,小可爱们可把我们设置成星标,网络一线牵,找到你们不容易
戏客人气榜,每人每天可送花三朵。海量艺人资料热度排行依据累积鲜花数,你的一键助力,让演员位于热度优先位。此外,戏客还会有不定期福利放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