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该知道点儿的中国哲学

对于西方人来讲,哲学意味智慧,所以哲人就意味着是对智慧的追求。而对于东方人来说,哲学是统一知与行的原则和态度。西方的哲学可能抽象一些,东方的哲学则可能要具体得多,所以西方哲学中的种类并不是很多,而对东方人来说,哲学则是“千人千面”的。

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哲学,然而,这个哲学中的绝大部分并不是由我们所创立的,我们只是在一定意义上传承了“中国的哲学”。作为一名中国人,对于身上所包含的中国哲学的因素,起码要弄个明白,东汉的王充曾在他的《论衡》中说“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沉。” 我们当然要避免成为陆沉之士,然而更重要的是作为今人,我们更要避免成为“睁眼瞎”!

要想了解中国的哲学,冯友兰先生的这本《中国哲学简史》无疑是首选。因为相较于胡适未完成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来说,冯先生的这本书胜在完整,相较于张岱年的《中国哲学大纲》来说,冯先生的这本书胜在通俗,而相较于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发展史》这本书胜在简要。而且因为这本书原是冯先生在国外的英文讲义的汇总,其中也涉及了一些比较哲学的内容,这样就把中国哲学放到了世界范围中去推广,所以在推广中国哲学方面,冯先生是功不可没的。

我本人对中国哲学的认识,可以说是由冯先生的文章引起的。当年,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开始(甚至毕业后好几年之后)我都不知道冯先生的存在,直到在课本中遇到了冯先生的《人生的境界》一文,才知道了人在精神世界方面是存在着等级的,才知道“中国哲学既是出世的又是入世的”。由此,感受到了中国哲学的丰富与其内部所蕴含的内在能量。

此次看这本书,可以说已经是第三遍看,但我一直感觉自己没有读完过这本书,第一遍读的时候该书让我理解公孙龙子,让我明白了禅宗公案并不是只是在打哑谜,第二遍读的时候,该书令我理解了庄子的奥妙,而这一次读后,我发现我对荀子的社会理论更有兴趣了。直到此刻,我依然感觉没有读完这本书——虽然我已经看完了最后一页。

有的朋友可能对冯先生的经历和成就略有微词,对此,我倒是认为,其实我们不用去苛求冯先生在他的一生中对中国哲学是否有创造性的贡献,单凭他对中国哲学“极高明而道中庸”这一特点的归纳,已经足以奠定冯先生的地位了——因为即便是一层窗户纸,也不是人人都能捅得破的。

提取码: b9tt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