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官偏远地,柳宗元《入黄溪闻猿》悲叹: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永贞革新失败,唐宪宗即位之后,“二王八司马”均遭到贬黜。柳宗元身在其中,当然也无法避免。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柳宗元被贬永州。唐时永州之地,穷乡僻壤,生存环境十分恶劣,生活状况无比艰辛。
政治失意之余,柳宗元却没有意志消沉,仍然一边刻苦钻研学问,一边借游历山水磨砺文字,以此治疗内心的失落与哀伤。他在《游黄溪记》中曾说:“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而永州,“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
《入黄溪闻猿》
【唐】柳宗元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黄溪,在今湖南永州境内,溪水出于双牌县阳明山后龙洞,流经芝山区,入祁阳县,至白水汇入湘江。这首《入黄溪闻猿》,便写于永州期间,此时柳宗元已经来此七年之久。时间漫长到,足以湮灭胸中壮志。
首句“溪路千里曲”,写景,目光所到之处,皆是彩笔所触,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幽寂的画图:溪水潺潺,淙淙流淌,山路曲折,蜿蜒盘旋,仿佛银蛇旋舞,匍匐千里,一眼看了过去,就像没有止境。
在这里,诗人摆在明面上的,好像是在写山涧溪路,然而细心体会后就可以察觉,这既是一条连绵不绝的崎岖山路,实际上更像是一条充满了坎坷的人生道路。山间诸般状况,便是人世百态;漫漶地方,与糟糕人生旅程何等相似。
次句“哀猿何处鸣”,行走山涧,穿越溪畔,小路崎岖,坎坷不平,蓦然之间,听见从远方传来阵阵猿啼,情绪悲哀莫名的同时,不禁在心底浮现疑问:为何只闻猿群叫声,而不见它们的身影?山峦起伏,叠嶂连绵,闻声不见猿。
猿从何处而来?所谓心猿意马。心有所感,恍然若梦,顿时疑虑丛生。猿因何而悲鸣?大约是感慨于溪路的千里蜿蜒,崎岖不平,故而心怀幽寂。此处之猿,实乃诗人夫子自况,有感于命运多舛,所以借猿之悲啼,抒自身之孤苦哀愁。
末尾两句,“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揭开真相,抒发真情:官途失意,惨遭贬谪,时间如许久远,人生再也没有什么希望,唯余悲恸忧愤;想到这些惨状,我的泪水早已流干流尽,如今唯剩一片衷肠,也在这穷途末路的磨折之下,开始愁肠寸断。
前面两句,诗人处处都在写景,可是落到细微处,却无处不是对人生现状的描摹。到了此处,诗人终究是兜不住情绪,只能放开释怀,恍如杜鹃啼血一般来了一句“孤臣泪已尽”。泪水已经流完了,现在唯有像黄溪悲猿一样“虚作断肠声”矣。此中悲凉意,扑面而来。
诗人“俟罪”永州久哉,“长为孤囚,不能自明”(《与顾十郎书》),这种境遇遭际,又岂是诗句里简单的“曲”与“哀”二字能够完全概括。七年之久的贬谪生涯,置身于此种时时失意满怀的环境之内,心境自然孤寂凄清,幽愤填胸,实在难以平舒怀抱,由此感物伤怀,唯有假借山间景物用以排遣无望无助之情。
基于以上种种缘故,本诗铺叙而成,有条不紊,前二句写景,则景为情而设,化情入景;后二句抒情,则情由景而生,情景交融。诗人刻画的山水景物愈生动传神,其中抒发的情愫便愈加深厚,凸显出来的心中郁积的悲愤和凄苦也愈发沉重。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