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笔记(十八)

浮脉: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脉象: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为脉位浮浅。

主病:表证。

脉理:邪犯肌表,正气抗邪,气血趋向于表,脉气鼓动于外。

邪盛在表,正气不虚的人,浮而有力;正气不足者浮而无力;
外感风寒,寒性收引,血脉拘急,脉浮而紧;
外感风热,热则血流薄急,脉浮而数;
外感风邪,风性开泄,汗出肌疏,营卫失和,鼓动稍弱,脉浮而缓。

久病体虚,虚阳外越,其脉气亦鼓动于外,但浮而无根,其脉虚浮。

主表证,亦主里虚(虚阳外越)。

(1)主表证——外邪侵袭,人体正气趋向于表,故脉浮。

(2)主里虚——久病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外越。

二者的区别:表证脉浮但有根;里虚脉浮而无根。

生理变异:瘦人偏浮,秋脉偏浮,亦有六脉皆浮的。

相类脉:

1、散脉:浮而无根,应指散漫,至数不齐,大小不一。浮取散漫,中取似无,沉取不应。“散似杨花无定踪。”主元气耗散,脏腑(特别是心肾)精气衰败将绝。阴阳离散,脉气不能内敛,亦无力鼓动于脉。

2、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谓边实而中空)。主大失血或吐泻伤阴急症。阴血不能惟系阳气,致阳气浮散。

3、革脉:浮而搏指似弦,中空外坚,如按鼓皮(亦类似弦脉)。即脉大较硬搏指,但重按乏力空虚。主亡血、失精、半产、漏下。由精血耗伤,脉道不充,正气不固而浮越于外所致,乃无胃气之真脏脉,属危候。

芤脉、革脉均浮而中空,但芤脉浮虚而软,革脉浮弦而硬。

浮紧脉,多见于外感寒邪之表寒证,或风寒痹病疼痛。

浮缓脉,多见于风邪伤卫,营卫不和的太阳中风证。

浮数脉,多见于风热袭表的表热证。

浮滑脉,多见于表证夹痰,常见于素体多痰湿而又感受外邪者。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1条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1条

  • 太阳表证—(二)麻黄汤证

    太阳表证—(二)麻黄汤证

  • 疾病病位传变

    人体罹病以后,在正邪相互斗争的过程中,由于双方力量强弱的变化,从而引起疾病的发展.转移.演变,这便是疾病传变的涵义.   病位传变指人体某一部位的病变,通过经络的途径波及扩展到其他部位,从而影响到该部 ...

  • 中医脉诊(十八)

    中医脉诊(十八)

  • 脉诊笔记(八)

    实用脉诊分:大小,快慢,硬软,浮沉,匀乱. 1.大小:管察气.大→气旺,小→气虚. 2.快慢:管察精.快→精虚,慢→精足. 3.硬软:管察火.硬→火多,软→火少. 4.浮沉:管表里.[亦可说阴阳]浮→ ...

  • 脉诊笔记(四八)

    <脉里求真>:伏则匿于筋下,轻取不得,重按涩难,委曲求之,或三部皆伏,一部独伏,附着于骨而始得.凡沉微细短,皆属伏类.不似短脉之尺寸短缩而中部显然,沉脉之三部皆沉而按之即得也. 伏为阻隔闭 ...

  • 脉诊笔记(三十)

    滑脉的脉象,往来流利,如贯珠转动,往来前却.与其相类似的脉,滑和数,都是往来流利,但是,滑脉的主要特征是往来前却,前是前进,却是后退.进而复却,就像珠子滚动一样.数脉的特征是往来都很快,感觉不出有滚动 ...

  • 脉诊笔记(二十)

    迟脉: 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源. 脉象: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 主病: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亦见于邪热结聚于里之实热证.为脉率小于正常. 脉 ...

  • 脉诊笔记(十九)

    沉脉: 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 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 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 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主病诗: 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 ...

  • 脉诊笔记(十六)

    脉诊的运用,只在望.闻.问的基础上,获得对该病的初步印象,再进而诊脉,判断疾病的性质,病位及病的程度.<脉学辑要>说:"已有此证,当诊其脉,以察其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而为之处措. ...

  • 脉诊笔记(十五)

    脉象受到体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这是因为机体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从而表现出各种生理变异,这种生理变异也体现在脉象上.但这种变异只是暂时的,可逆的,而且仍然有胃.有神.有根,属于正 ...

  • 脉诊笔记(十四)

    脉象特征: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4~5至,不大不小,从容和缓,节律一致,尺部沉取有力. 脉象特点:有胃.有神.有根. (一).有胃 概念:脉之胃气,主要反映脾胃运化功能的盛衰.营养状况的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