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笔记(十八)
浮脉: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脉象: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为脉位浮浅。
主病:表证。
脉理:邪犯肌表,正气抗邪,气血趋向于表,脉气鼓动于外。
邪盛在表,正气不虚的人,浮而有力;正气不足者浮而无力;
外感风寒,寒性收引,血脉拘急,脉浮而紧;
外感风热,热则血流薄急,脉浮而数;
外感风邪,风性开泄,汗出肌疏,营卫失和,鼓动稍弱,脉浮而缓。
久病体虚,虚阳外越,其脉气亦鼓动于外,但浮而无根,其脉虚浮。
主表证,亦主里虚(虚阳外越)。
(1)主表证——外邪侵袭,人体正气趋向于表,故脉浮。
(2)主里虚——久病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外越。
二者的区别:表证脉浮但有根;里虚脉浮而无根。
生理变异:瘦人偏浮,秋脉偏浮,亦有六脉皆浮的。
相类脉:
1、散脉:浮而无根,应指散漫,至数不齐,大小不一。浮取散漫,中取似无,沉取不应。“散似杨花无定踪。”主元气耗散,脏腑(特别是心肾)精气衰败将绝。阴阳离散,脉气不能内敛,亦无力鼓动于脉。
2、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谓边实而中空)。主大失血或吐泻伤阴急症。阴血不能惟系阳气,致阳气浮散。
3、革脉:浮而搏指似弦,中空外坚,如按鼓皮(亦类似弦脉)。即脉大较硬搏指,但重按乏力空虚。主亡血、失精、半产、漏下。由精血耗伤,脉道不充,正气不固而浮越于外所致,乃无胃气之真脏脉,属危候。
芤脉、革脉均浮而中空,但芤脉浮虚而软,革脉浮弦而硬。
浮紧脉,多见于外感寒邪之表寒证,或风寒痹病疼痛。
浮缓脉,多见于风邪伤卫,营卫不和的太阳中风证。
浮数脉,多见于风热袭表的表热证。
浮滑脉,多见于表证夹痰,常见于素体多痰湿而又感受外邪者。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