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的博物小亮,在《海错图笔记·贰》里藏了个风物小传

- 风物君语 -

风物君的死忠粉可能都知道了

昨天我们跟着博物小亮

一起去了趟北京两所高校

到场同学们脑洞太大

以至于今天来办公室

我也忍不住翻开了

《海错图笔记 · 贰》

悄悄告诉你

小亮在这本书里还藏了部风物史

……

别看《海错图笔记 · 贰》是本科普书,但仔细读下来,你会不经意的发现,原来科普知识和风物常识如此接近。它们就像世界的两面,一面理性,一面感性。

 1 

嘴上长锯的“恶鱼”

被做成了跳大神的法器

锯鳐目下分 1 科 2 属,钝锯鳐属(尖齿锯鳐属)1 种,锯鳐属 6 种。中国大海里有 2种:尖齿锯鳐贺小齿锯鳐,都在南海或东海南部。锯鳐那恐怖的大锯,是如何使用的?它首先是一个“雷达”。锯鳐视力不好,又常生活在浑浊的水里。想看也看不清。于是它的长吻上密布着生物电感受器,只要有猎物经过,就能立刻监测到。

然后,锯鳐就迅速左右摆动长吻,用锯齿把猎物戳死,再用嘴吞下。这些锯齿并不是真正的牙齿,可能是由鳞片演化来的。但威力丝毫不差。

中国人用锯鳐的锯子搞“封建迷信”活动。《海错图》里说,当时清代菜市场里的锯鳐都没有锯子,因为渔民会在锯鳐出水后第一时间砍下锯子,“悬于神堂,以为厌胜(辟邪)之物。”今天在台湾,盛行乩童作法,说白了就是跳大神。其中有个重要法器“鲨鱼剑”,就是锯鳐的锯子。

1689 年,巴伐利亚选帝侯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锯鳐双手剑。

跳神者用鲨鱼抽打自己的身体,打出血,据说这样就可以神灵附体了。

 2 

水边的大户人家,用壳做窗 

海月,是海月蛤科贝类的统称。《海错图》说海月的肉“扁小而味腴”,小而好吃。可是,海月却以另一种方式大行于世。聂璜写道,海月的壳“可琢以饰窗楞,及夹竹作明瓦”。

海月分很多种,图中小的为四方海月,大的为鞍海月。

对古人来说,用什么东西糊窗户一直是一个问题。虽然有窗户纸,但对南方人来说,梅雨天、台风天和虫蛀都能轻易毁掉它。

于是,出现了一种“明瓦”。就是把海月的壳磨成适当的形状,一片片嵌进窗柩里。最简单的是做成井字格的窗棂,每个小方块里嵌一块海月。如果是纹路复杂的花格窗,就要用竹片编成方格,嵌进海月,而且上一片要压在下一片,这样雨水就不会渗进来。这种窗户叫“蠡壳窗”“蛎壳窗”“蚌壳窗”,常常是江南殷实人家的标配。

浙江乌镇的一扇蠡壳窗。

在绍兴,明瓦还被用在船上。高级的乌篷船被称为“明瓦船”。周作人在《乌篷船》中有云:“在两扇定篷之间放着一扇遮阳,也是半圆的,木作格子,嵌着一片片的小鱼鳞,径约一寸,颇有点透明,略似玻璃而坚韧耐用,这就称为明瓦。”这“小鱼鳞”,其实就是海月的壳。所谓明瓦船,就是在船上设置蠡壳窗,为舱内采光。

根据蠡壳窗的多少,乌篷船还分为“二明瓦”“三明瓦”“四明瓦”等。鲁迅就清楚地记得他儿时去看迎神赛会时,家里预定了一条“三道明瓦窗的大船”,而且还能把“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搬进去。在当时的鲁迅看来,这已经算是“加长版凯迪拉克”了吧。

寄生在海月里的豆蟹。

凡是经历过蠡壳窗时代的人,都对它的印象很好。这源于它独特的滤镜效果。不论外面阳光多么毒辣,经过蠡壳窗后,都是昏昏柔柔的黄光,把室内的一切,变成了褪色的相片。

这种美好,是海月过滤出来的。

 3 

足丝编成纺织品的牛角江珧 

中国人对海鲜的评价经常发生变化,《海错图》里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当时的人认为油脂多的鱼不好吃,但现代人却认为油多的鱼才香。当时的人觉得马鲛鱼是“鱼品之下”,而现代的保鲜技术提升后,马鲛鱼反而被认为是送礼拿得出手的鱼。

口味这种事,真的很难说。

不过有一种海鲜,从古到今一直被夸赞,它就是江珧柱。

在《海错图》里,聂璜所画的贝类部分可称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壳和肉画得非常准确,尤其是壳的尖端突然变细这一特征,使人能鉴定到种——江珧科的旗江珧(别名牛角江珧)。

在解剖旗江珧时,聂璜最不理解的,就是它肉上长了一大撮毛。他如实把这撮毛画了下来,并猜测它的作用是捕食水中的小虫。

几百年后,博识者出现了,那就是没皮没脸的我,拥有一些基础的现代动物学知识,解答这个疑惑其实很简单。

实际上,聂璜已经发现了一些线索,但他自己没意识到。他说旗江珧的肉体“大约如淡菜”,淡菜就是贻贝,而旗江珧,乃至所有江珧,都属于贻贝目。这个目的一大特征就是拥有一团“足丝”。这些丝的吸附性,是固定身体用的。

用点儿心的话,足丝也能变成好东西。

意大利有用江珧足丝编成纺织品的传统技艺。现在除了几位大妈,已经没人会做了。把足丝搓成丝线,再用香料、柠檬处理,就能发出耀眼的金光。撒丁岛有位大妈开了个博物馆,专门展示这种技艺。她的保留节目就是让访客伸出手,闭上眼睛。再睁开眼睛时,手上已经摆着一片江珧足丝织成的布,而你根本感觉不到,它是何时摆上去的,其质轻柔如此。

……

(0)

相关推荐

  • 《木匠的一只眼皮皱纹多——故乡纪事094》

    要是你仔细观察过,你会发现木匠的一只眼睛的皱纹比另外一只要多而且细密.皱纹多的一般是右眼,也有左眼皱纹多的,比如老齐. 老齐是个有故事的人,可是直到死他也不愿意说出来,包括对他的子女,一样守口如瓶. ...

  • 诗人样本||八岁诗星黄昭龙散文诗两章

    21 12-2018 作者简介: 黄昭龙,蒙古族,祖籍安徽,海南创意文学院小禾写作学员,海口市秀峰实验学校二年级学生.爱好文学,思考奇特,爱写动物.有百余首(章)诗歌.散文诗发表在<散文诗> ...

  • #风物笔记# #拍照#重庆小众拍照地

    重庆小众拍照地|开往夏天的第一班列车-   最近发现一个超级适合户外野餐的地方,有一种维多利亚港湾即视感,这个地方是位于大渡口揽江公园边上的一个梯坝,半坡全是草地,超级适合野餐.踏春- 而且每天都会有 ...

  • 拥有一台冷锯

    拥有一台冷锯

  • 拔料和锉齿的方法

    文章来源:炎黄木雕网http://www.mudiao.com.cn/news/detail-470-2704.htm 拨料,是按照锯割木材的需要,对锯子齿刃进行不同形式地分岔处理.齿刃经过分岔处理以 ...

  • 箍桶匠

    作者:沈煜 我父亲早些年是个箍桶匠. 箍桶匠 箍桶是木工的一个细分行业,但是木匠和箍桶匠是有区别的.以前的人家嫁女儿,都要打几样家具做嫁妆,五斗橱必须找木匠,马桶.脚桶只能找箍桶匠.虽说都是木工活,却 ...

  • 最接地气的《海错图笔记》,就是新出的青少年版!

    不看介绍,直接支持 两位"博物君",跨越百年的对谈 <海错图>是什么? 它是是清朝人聂璜绘制的一部海洋生物图谱,目前珍藏于故宫博物院.<海错图>不是传统的工 ...

  • 《海错图笔记》:一本清代“海鲜”图鉴的解密笔记

    ▲ <海错图笔记>.摄影/honyi 人类对海洋的好奇从未停止.清康熙年间,聂璜绘制了一部海洋生物图谱,取名为<海错图>."海错"的"错" ...

  • 来看博物小亮的盆友,答应你们的耳环来了

    ▼ - 风物君语 - 上周末, 我们约着小亮去中国农业大学 和中国政法大学转了一圈 现场答应你们扫码关注风物君 就还有机会得到小亮自己设计的河豚耳环 喏 名单来了 ↓↓↓ ▼ ▲ 你萌听得这么开心,礼 ...

  • 《海错图》:藏在故宫里的“纸上海洋馆”

    海豚会跳出海面,鳐鱼有长长的尾巴,鲸鱼会在换气时喷水柱,乌贼会喷墨汁迷惑敌人--我们可以从书上.动画片中.海洋馆里,学到这些小知识,那么古人,包括很少出宫的皇帝,他们认识这些海洋动物吗? 告诉你吧!清 ...

  • 海错图的故事 | 两个有趣的灵魂跨越三个世纪的相遇

    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梦幻场景 2012年上映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有一段十分梦幻的场景: 夜晚,少年派坐在自己那简陋的木筏上,望着周围泛着绿色萤光海面,他好 ...

  • 揭秘清代奇书《海错图》:传说中的人鱼到底长啥样?

    大海总是能让人怀有无限想象.很多年以前,清代有一部奇书<海错图>,不光记载了许多奇怪的海洋生物,甚至还有其烹制方法. 最近,热门书<海错图笔记>青少版从生物学.博物学等角度,讲 ...

  • 海错图:身上有火焰的鳄鱼

    大清是亡了,但留下的好东西可不能就这么被人遗忘,这里面珍宝当然少不了,但作为一个科普号就要给大家来介绍一本书. <海错图> <海错图>是清朝康熙年间,由画家聂璜绘制的一组图谱. ...

  • 《海错图》

    这是一本令乾隆皇帝爱不忍释的图册,也是一本令生物学家都难以捉摸的册子,它画出古人对海洋生物的认知,被誉为故宫的海洋世界,成为了继<山海经>之后,再次横空出世的一本传奇画册,名为<海错 ...

  • 海错图:太奇妙了!

    这是一本令乾隆皇帝爱不忍释的图册,也是一本令生物学家都难以捉摸的图册,它画出古人对海洋生物的认知,被誉为故宫的海洋世界,成为了继<山海经>之后,再次横空出世的一本传奇画册,名为<海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