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风情|赣榆民俗—端午节

赣榆民俗—端午节

周明军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

端午节中的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午节起源说法众多,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粽子又称“角黍”、“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 蒸制而成,是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赣榆的粽叶一般分两种:一种是比较常见的芦苇叶子,包成三角或者四角的粽子;另一种叫|“箔乐”(大概就是这么个读音,具体是不是这样写,不确定)叶子,包成个头比较大的类似于小枕头那样的粽子,一般流行于石桥镇、柘汪镇一带

晨起,门窗上插艾草。

早餐是粽子和在粽子锅煮熟的鸡蛋、鸭蛋。

太阳不出,人们用毛巾和盆、罐采集青草梢上的露水,称百草露。采集带有露水的杂草和树的嫩头煮水,叫百草汤。用晒热的细沙搓身体,百草露洗眼,百草汤洗澡,以防病强身。

儿童身穿黄衣服,胸带香荷包,手腕、脚脖系五色丝线,以驱邪避恶。

午餐全家共饮雄黄酒,并把雄黄酒涂在小孩的耳眼、肛门等处,以去湿解毒。

“端午是万家欢乐的节日,然而在几百年前的大宋临安城里,这一天却发生了一场爱情悲剧。经营药品零售的许宣让家妻白素贞喝下一杯雄黄酒,结果白娘子腹如刀绞,现出蟒蛇原形,吓死了许宣。这就是“一杯雄黄酒引发的血案”

新媳妇从娘家带礼品敬公婆,一般都是带很多粽子、鹅蛋、鸭蛋、鸡蛋、白糖、红糖等,条件好的还有鱼、肉、烟酒,这些礼节一般比较讲究的人家都不会少,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传统的习俗渐渐消失了。

在赣榆,有娇气小孩到外婆家“躲端午”习俗。由于自古人们认为农历五月为“恶月”,农历五月初五的“重五”更是个不吉利的日子,所以这天又有“躲午”的习俗,即周岁以内的婴儿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逃脱灾祸。新媳妇特别是不能在娘家过端午,新媳妇端午前一天更不能在娘家,因为端午前一天叫“端gebo”.

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蒿草、艾叶……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从古至今,文学名家们对端午这一重要节日的习俗皆有描写,不同时代的端午节,变换的是时空,不变的是炎黄子孙共同的传统文化和相通的情怀。

端午节也是文人诗会,是传承文明”诗词大会,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则随着中华文化的复兴,端午当会继续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一如这平淡的歌谣,绵绵不绝。

(0)

相关推荐

  • 关于端午的起源,你不会只知道屈原投江吧?

    首先预祝各位端午快乐! 端午是华人的传统节日,起源于中国,从汉.魏以来就盛行于大江南北,后来又传播到亚洲的多个国家,如越南.朝鲜.韩国.日本. 端午中的"午",原本应为数字&quo ...

  • 中学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

    中学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 指导思想: 通过"扬传统文化.尚和谐自然"主题教育活动,以年级为单位,通过诗歌吟唱.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各类体验活动,加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引导 ...

  • 象山端午传统民俗,你了解多少?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端 午 节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陆游<乙卯重五诗>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又称 ...

  • “妈妈,端午节为啥门上要挂艾草?”孩子的见识,藏在父母回答里

    作者/诺妈 首发:诺妈家有男宝(aihuagushi) 早上出门,对门的邻居在门面挂了艾草,还有长条的菖蒲. 儿子眼睛一亮,甚是奇怪,问:"妈妈,这门上挂的是什么草?为什么要在门上挂草呢?& ...

  • 从古诗词中看端午节的民俗活动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每逢这一节日,民间有不少民俗活动,这些传统活动在古诗词中可见一斑.现简述如下: 一.赛龙舟. ...

  • 赣榆风情|赣榆张姓百忍堂

    赣榆张姓百忍堂 百忍堂:唐朝的时候,张公艺九世同居,这对当时的世风影响很大.唐高宗亲到他家请他介绍和睦相处不分家的经验.张公拿起笔来写了100个"忍"字呈给高宗.高宗很佩服,奖励了 ...

  • 赣榆风情|赣榆人,请记住乡愁

    赣榆人,请记住乡愁 周明军 又到一年的开学季,赣榆许多莘莘学子开始打着行囊.背起背包踏向远方的路了. 他们或者是她们,踌躇满志,意气风发,走在前行的路上. 赣榆人,不要忘记赣榆,请记住乡愁. 什么是乡 ...

  • 赣榆风情 | “赣榆”地名来历之一

    "赣榆"地名来历之一 周明军 赣榆县位于江苏省最东北角上,历史上受齐鲁文化的熏陶,又由于赣榆独特的地理环境吸引了诸多省份人群,许多方言竞和山西等地的许多语言相似,并保留了许多上古音 ...

  • 赣榆风情|“赣榆”地名来历之二

    "赣榆"地名来历之二 周明军 赣榆县位于江苏省最东北角上,历史上受齐鲁文化的熏陶,又由于赣榆独特的地理环境吸引了诸多省份人群,许多方言竞和山西等地的许多语言相似,并保留了许多上古音 ...

  • 赣榆风情| 喜得万历《赣榆县志》

    喜得万历<赣榆县志> 周明军 明万历十八年(1590),赣榆知县樊兆程主修<赣输县志>.由县学附生唐时熙编撰初稿,教谕李一凤校正,樊兆程亲自总纂成书,进士朱维藩作序. 万历十八 ...

  • 赣榆风情|考万历《赣榆县志》序

    考万历<赣榆县志>序 周明军 史料记载赣榆县第一部县志是在明万历十八年(1590),由赣榆知县樊兆程主修的<赣输县志>.县学附生唐时熙编撰初稿,教谕李一凤校正,樊兆程亲自总纂成 ...

  • 赣榆风情|吴敬梓在赣榆的那段时光 之一初到赣榆

    吴敬梓在赣榆的那段时光 之一初到赣榆 周明军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 ...

  • 赣榆风情|吴敬梓在赣榆的那段时光 之二 十四年赣榆生活

    吴敬梓在赣榆的那段时光 之二 十四年赣榆生活 周明军 一.  第一次到赣榆, 康熙五十三年(1714 年)十四岁的吴敬梓随嗣父吴霖起远赴江苏最北面的海滨城市--赣榆. 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吴敬梓 ...

  • 赣榆风情|九一八给我们拉响了警报之一

    九一八给我们拉响了警报之一 日本侵略者在赣榆犯下的滔天罪行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鬼子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1937年11月29日,日机首次轰炸青口.投弹3枚落于青口南河下,炸死群众1人,炸毁房屋数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