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白岩松】

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而不同

李开复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1983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获计算机学士学位。1988年获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1990~1996年任职美国苹果电脑公司。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2004年7月创立“我学网”——帮助青年学生成长的公益性网站,欲建设成为“中国青年成长离不开的互助平台”。2005年7月加入Google公司担任Google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2009年9月4日,李开复从Google中国离职同时在中国北京创立创新工场。2010年2月创新工厂帮助第一位大学生成功创业。李开复的博士论文是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1988年,《商业周刊》授予该系统“最重要科学创新奖”,李开复是国际知名的语音识别技术专家;现在手机上用到的语音拨号功能就是李博士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发出来的。

1.培养自信,才能迈向成功

在李开复所做的无数个演讲中,他一直强调自信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自信与一个人的成功有着很大的关联,也有很多实例证明正是因为自信而成就了事业。在奋斗的路上,我们若是自信心不够,也不用着急,李开复博士告诉我们,自信是可以培养的。

李博士在参加关于人才的讨论的《对话》节目时,主持人曾在他一上场的时候就问他:“李博士,你觉得你是个人才吗?”李开复不假思索地自信满满地回答:“我认为我是。”

1961年12月3日,李开复出生在台湾一个大家庭中,他是家中最小的儿子,排行老七,是他四十多岁高龄的母亲的坚持才使他得以出生。

李开复一直很感谢母亲的爱,他总结他所受到的母爱是一种对等、鼓励、容忍、夸奖的爱,正是这些爱,让他的童年过得很愉快,也让他自小就培养了自信。

这种自信的根源还在于母亲对他“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教导。

小时候的李开复不爱睡觉,但是又不得不听父母的话,每天到点就只能乖乖地睡觉。有一次,小开复想了一个办法,要是将家里所有的钟和表都通通调慢一个小时,那样他就能多玩一个小时了。大胆假设之后,他便开始小心求证。

也就是那次,小开复成功了,他很兴奋地多玩了一个小时,而第二天,当所有人不是上学迟到就是上班迟到而回家指责他时,他的母亲带着一种笑意的生气面容批评他,这让他很高兴,虽然闯祸了,至少母亲是欣赏他的这种大胆做法的。

这件事让开复觉得挺得意的,不仅有意思,还成功了,也就是这初试虎穴而来的成功,让开复更加大胆,所以,这样的事就有了第二次。

开复的邻居说自己的鱼塘里有一百多条鱼,但是开复和哥哥姐姐们却认为那鱼怎么看也不像是有一百条,所以他们就去求证:数。但是鱼始终在游动,根本就数不清,所以他就想了一个办法,将鱼塘的水放干,这样就能数清楚了。

事实证明了,他们求证的精神是对的,结果是五十几条,根本就不够一百条。求证的结果是得到了,也让他们满意了,但邻居却找上门了,这一次,开复的母亲也和上次一样,在给邻居赔不是的同时,也带着一种赞许的目光,这让开复对自己的自信增加了。

就这样,李开复对自己变得很自信了,这两次的想法虽然都遭到了批评,但是他的做法也是有道理的。一旦拥有自信之后,在做其他事情时我们就会变得大胆一些,这样的尝试就能让我们增加更多成功的筹码。

李开复成功了两次,他变得自信了,但自信过头了就是自大,李开复也有过自大。

在他上幼儿园的时候,他厌倦了幼儿园单调的生活,于是他就对母亲说:“我要上小学。”当时还很小的开复根本不够上小学的年龄,但是母亲却没有反对他,而是对他说:“好!只要你能考上,就让你上!”这句话就是说,母亲支持李开复的决定,但支持是支持,还得靠自己的努力。开复母亲说:“我同意你去上小学,但是有个条件是你必须要让自己的考试成绩上那个学校的线。”母亲的这种态度也让李开复有了更大的动力。

李开复的自信与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小就受到了开明父母的影响,这一次,他也顺利地上了小学。

上小学后,有一个阿姨到李开复家做客,问起他在幼儿园的表现,他说:“我都上小学了。”阿姨挺惊讶,说:“那你考试能拿多少分啊?”李开复随口说道:“我从来没见过99分。”但是他母亲对于李开复这一次的表现,没有了以前隐藏的笑意。

在这以后,李开复拿了一个90分的成绩回家了,结果遭到了母亲的一顿狠打,他很不理解,90分的成绩已经很好了啊,为什么还要挨打?结果母亲告诉他:“是你自己说的,从来没见过99分,我可给记着你自己说过的话。”原来,母亲是在惩罚李开复的自大狂妄。

这件事让开复更加深刻地知道了自信的含义:盲目自信就等于自大,我们应该自信,但是不能自大,在自信的同时,还应该知道谦虚。所以,而后的开复就再也不说那样自大的话了。

开复很小就出国留学了,他的母亲也随他出国,他的童年一直有母亲陪伴在身边,这让很小就在异国的他并不孤单。如果父母是第一任给他宽松成长环境的人,那在美国的老师则是第二任。

开复在刚到美国的时候,他的学习跟不上,但他的老师对他说:“没关系,你可以翻字典做作业,带回家去做,老师相信你不会偷偷翻书。”也就是老师的信任,让李开复觉得自己有一种责任,不能翻书,不能辜负老师的信任。

就在这些宽松、鼓励的环境中,李开复从一个很害羞,英文也不好的学生变成一个自信满满的好学生。

上高中的时候,学校有创业课,但是做出来的挂餐巾布的铁环基本上都是卖给了自己的父母,实际上没太多意义。后来,李开复提出建议,认为做铁环不好,应该要做一种大家都适用的能推广的东西,所以在第二次创业课上,他对指导老师说他要当团队总裁,并且很自信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师,老师肯定喜欢这样有见解的同学,所以,那一次李开复做T恤的想法在实践中大功告成,每个学生都赚到了比投资多八倍的钱。

这就是李开复的自信被培养出来的过程。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可能就是因为缺乏自信才失去了很多好的机会,培养自信需要大胆尝试,有过一两次这样的刻意培养,或许自信就是你手中之物了。

比如毕业后找工作是我们必须面临的一件事情,自信在找工作中很重要,如果你对自己都没有自信,哪个单位敢信任你而聘请你呢?

自信不仅是你自己对自己有信心,你还得让别人对你有信心。你自信才能大胆去尝试,你的自信传递给别人,才会让他对你的能力产生信心,他才会相信选择你是对的,双方都有了自信,才能很好地达成一件事。

2.多去尝试不同类型的事情

人的经验和人的朋友一样,越多越好。所谓朋友多了路好走,经验多了路也会好走。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收获,或好或坏,它都会积淀下来,不同类型的尝试会让这种积淀越来越丰厚,累积起来,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和现在很多学生一样,李开复也曾在上学时迷上电子游戏,不过他是在上大学的时候。

那时的电子游戏还只是简单的打外太空人,连李开复日后都说那是非常弱智的游戏,但当时李开复要是有一天在学校餐厅的地下室打游戏没得到第一名,他就不会回去睡觉。而他每周花在打游戏上的时间最少有10个小时。

不久后,餐厅里又新添了两台机器。于是,李开复又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去打新游戏了。

终于有一天,玩腻的李开复对自己说:“太不像话了。”于是,他彻底地断了打游戏的生活。

日常生活中的游戏,不仅是一种娱乐,它还能锻炼人的思维和反应能力,所以,去尝试生活中的游戏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把握好一个度,适当地玩游戏能调节生活情趣,但要是沉迷于游戏当中,那就是玩物丧志了,凡事,那个度很重要,不要要求真理还得向前进一步。

而后,李开复又迷上了另一个新的项目——打桥牌。和上两次一样,他也要挑战这样的游戏,最后,李开复玩桥牌给自己玩出了一个大奖,他所在的那个州的冠军。之后他总结:桥牌可以建立团队合作意识。每一件事都有着它特定的意义,只是我们在做的时候应该把握自己,不要太沉溺于某件事,因为那样很容易让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

但是,一个星期10个小时的电子游戏变成了50个小时的桥牌,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大一上学期,李开复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成绩就亮起了红灯,而下学期,期末考试前,他的两门功课面临着被“挂”掉的危险。

反省后,李开复对自己作出承诺,每个学期的成绩要充分保证,每天功课做完后才能去打桥牌。

在打游戏和玩桥牌的过程中,李开复变得爱挑战,爱接触和尝试不同事物,这令刚上大学的他就视野大开。

所以,不同的尝试对打开自己的视野很有帮助,成功与否和一个人的视野有很大关系,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知道而是没想到,往往想到的人就成功了。

李开复所读的哥伦比亚大学,有着很好的学习氛围,学校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学西方文化、欧洲文学、美国总统、音乐经典、中国革命史、心理学实验、计算机游戏、文言文等。这些看上去和计算机没有一点关系的课,在李开复眼中却是弥足珍贵,他自己也解释:正是这些课程让他受益良多。

李开复除了对电脑依然情有独钟之外,也开始对历史和政治感兴趣,让自己的学习领域变得广泛,从哲学、音乐、艺术到法律,他还特别地选修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文言文,更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而后,他在写《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时,思想观点上很多都受到了柏拉图的影响。

所以,我们不要自己不喜欢的课就不去上,与专业无关的课就逃,与专业不相干的一类书就通通拒绝。再也不要去抱怨学校开设的课程不合理,存在即是合理的,那些不合理也只是你个人的感受,学校这样做,肯定有它的道理。所以,在学生时代还是多拓宽自己在知识上的视野面吧。

李开复博士从科学家到企业家,供职于不同的公司,尝试与不同的人和事接触,他学到了很多的人生经验。而后,他又从企业家转变为热心教育的人,为更多想要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服务。他不断地尝试新的事物和新的领域,得到的有价值的东西肯定会不同,但就是因为这样的不同才显得丰富,才成就了他的事业。

一个人一辈子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我们经常说拓宽自己生命的宽度,但是具体怎么拓宽呢?多去尝试不同的事情,所得到的不同收获就是你拓宽人生宽度的最好办法。

3.挫折就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为什么说挫折是我们人生的一笔财富呢?是因为挫折让我们去反思,而反思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更是成长的过程。

很多人都认为李开复博士一切都很顺利,从出国留学到工作再到创业,他似乎没遇到什么困难,其实,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他的成功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也曾遭遇过四次大的挫折。

第一次挫折是在1984年。

当时,李开复还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读博士,他的老师给了他一个艰巨的任务:在八个星期内教会一批天才高中生做计算机编程。

而从小就自信满满的李开复还雄心万丈地挑了一个编程中特难的课题:编程和人工智能。

开始教授以后,他每天早上八点上课,上午教授理论知识,他一个人面对黑板讲话,并很认真很卖命地从黑板的这面写到黑板的那面,下午则让孩子们动手实践,让他们自己动手编程。

八个星期后,四分之三的学生都学会了编程,这让李开复挺得意。当他高兴地去到办公室,正好看到桌子上放着学生对他的评语。结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每天八点钟去上开复博士的课是非常大的折磨,他不看我们,只看黑板,与我们没有互动,我们就在下面睡觉,我们把他的课叫做开复剧场……”

李开复看到这些“惨不忍睹”的评语,原本美好的心情全打散了,伤心的他开始问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做老师。这件事后,他下定决心学会沟通,还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而后,据李博士自己说,其实不是他教会了那些孩子编程,是那些本是天才的孩子自己学会了编程。

李开复开始认识到表达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了: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不会表达,那就等于没有思想。思想只有通过表达才能传达给他人,才能展现自己。

李开复遭遇第二次挫折是在1998年。

供职于苹果之后,李开复到了SGI(曾经美国硅谷最酷的公司)做项目,由他带队。当时他们很满意于自己一个很酷的三维浏览器的创意,因为这样的浏览器既包含了三位动画功能,还有网页的动漫,像今天的FLASH功能。在这个浏览器演示的时候,很多人都说:“你们怎么能用这么烂的电脑做出这么好的三维动画?”听到这样的话,李开复一行人都挺自豪的,他觉得当时他都能改变世界了。但是,世界不是你说因你而改变就能改变的,个人的力量毕竟是弱小的,所以,产品出来了,没有人发现它是有用的,他们想兼顾需要动画和浏览网页这两边的客户,结果两边的客户都不买账,连钱都卖不了,更别提通过它去改变世界了。

产品卖不出去,当时的CEO就告诉他:“开复,你这个部门是公司最赔钱的部门,公司已经不能再往里面赔钱了,你把这个部门解散吧。”

而一再坚持的李开复要求自己去卖这个产品,当时的CEO同意了他的请求,但是他还这样说:“我给你六个月的时间,你去卖,但是你必须把你的团队带走,公司付不起他们的工资,而且,你也要走。”

但是做职业经理人必须要做到这样的事情,必须一边鼓励自己的员工,还一边得去找客户。最后经过努力,买主找到了,但是买主只提供了10个人的岗位,其余的九十多人因为他的领导失误而丢了工作。

李开复知道了改变世界并不是那么容易,而承担责任是更重要的事情,在很多四十而惑的人看来,很多时候不是你改变了世界,反而是世界改变了你。年轻的时候我们或许都有改变世界的冲动,这是一种年轻的活力,我们应该提倡,但是我们也必须看着自己的力量行事说话。

第三次挫折发生在2004年。

当时,李开复的“开复学生网”和他写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都得到了各界很好的回馈。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觉得自己在中国办大学的时机已经到了。

他的梦想是在中国办一所加州理工学院式的大学,通过这所大学来影响中国的教育,实现他在教育上的理想。

之后,李开复便开始为这个梦想奔波。他几乎跑遍了华尔街所有的有钱人家,但这些富豪当中只有一个家族表示愿意投资,这让李开复备受打击。

而后,李开复还是没有放弃这个理想,但当他听到有办学经验的人的提醒后,他的梦,灭了。因为这个家族的投资只够维持5年的花销,而办一所大学,必须有足够维持学校运行10年的资金才行。

李开复在办大学这件事情中,阅读了很多教育理念的书和相关的法律,并对教育,尤其是中国教育有了更多深刻的了解,也更知道同学心中期望看到什么样的教育,这些经验对他以后创新工场的开办也有很大的作用。挫折也并不全是坏事,人学习的时候往往是在遭遇挫折的时候。

第四次挫折则是李开复人生中的最低潮。

当他被微软从中国调回总部之后,他想为中国做更多事的想法破灭了,但同时他又看到一个机会,Google要进入中国市场,于是他辞去微软的工作加入Google,但是他这一举动却遭到了微软将自己告上法庭的困境,因为微软认为他违背了诚信的原则。

此事引起了各方媒体的强烈关注,李开复每天面对着说自己不诚信的报道和那些虚假的报道,而他作为被告人却不能站出来为自己辩护,他真的很沮丧。

但是后来,他因为一句话而明白了,让他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变得坚韧,学会面对。这句话就是:“用勇气来接受那些已经发生的事情,用胸怀来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来分辨二者的不同。”

所以他不在媒体前辩护,以免越描越黑,而后,他将自己很大的精力都花在给法官搜集资料,提供能证明自己没有违背诚信的证据,使他能更快到Google工作,结果他做到了。

4.用心来引领你的一生

美国有一项调查显示: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换四到五份工作,而为什么要换工作呢?因为我们的行动在很多时候都是由心来引领的。

在陶渊明的诗中有这样一句:“以心为形役,但使愿无违。”陶渊明为了追求自己的田园理想而放弃了做官,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选择,其实就是受到了心意的引领。

我们看到,李开复博士也从一位科学家变成一位企业家,然后供职于不同的公司,最后转变为热心的教育者,这其中,正是他的心带着他,在转动。这其中,李开复每一次的转型都是“以心为形役”的真正体现。

当李开复在哥伦比亚大学时,他最先所修的专业是政治,所以他才能和奥巴马成为同班同学,当时的政治在哥伦比亚大学排名第三,是很热的一个专业,而且前途很好,多年后的奥巴马当选为总统就说明了这一点。但是李开复却不喜欢政治,还是一直钟情于计算机,于是,他从修政治转变为修计算机,而当时计算机在哥伦比亚大学根本就还没有被排名,但是他的心和他的喜好给了他选择的动力,即使学出来后,不好就业,没有更好的前途他也坚持对自己的选择承担一切责任,并无怨无悔。

用心来引领自己的行为固然重要,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选择必然兼带的是而后的责任,所以,我们既然选择了,就勇敢地承担一切后果吧。

在做博士论文时,李开复的博士生导师要他用专家的观点来做他想做的论文,但是他的心告诉他博导的方法是不行的,得用统计的方法做,虽然他的观点遭到了老师的反对,但好的是老师支持他用自己的方法。正是由于心的引领,李开复才敢于向自己的导师发起挑战,最后获得了论文的成功。

因为用自己心里的想法来做事,我们才会花更多的精力去投入,这样才会努力去克服其中遇到的苦难,把最终的结果做出来,所以,只有不违背自己心意的事情做起来才是最有动力的。

李开复到如今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变换经历也正是因为他一直追求着自己心中的声音。毕业之后,他完全可以保守地留在学校得到一份副教授的工作,而且他所留下的领域也是最好的计算机领域,但是他却选择了给苹果公司打工,就因为苹果公司当时的副总裁说了一句话,而这句话正好激起了他心中的声音:“开复,你要把你的余生花在写一些像废纸一样的论文上吗?还是拿来加入苹果改变世界吧。”

人生在世,我们要试着用自己的实际能力去改变世界,而不是纸上谈兵。所以,李开复选择打工。

而后,李开复又选择放弃国外的发展回到中国,回到自己的国家。因为他父亲眷顾祖国的情思感动了他,使得他心中一直有个声音:回到自己的祖国去。在这个心声的引领下,他回到了中国。

而后,李开复之所以离开微软很好的条件而供职于Google,是因为他觉得在Google能学到很多的东西:比如Google创新的模式、成功的方式、管理的方式等,但最后他为什么又从Google出来了呢?这都是由他自己的心意决定的,他认为用心中的声音来引领自己,其他的一切事情都不再重要。

在Google四年以后,他又做出了一个重大的抉择——创立创新工场,而这一次的抉择,是因为他的人生理想更清晰。

用你的心引领你的一生,在心的引领下快乐地生活。每一次转变都会成为生命中的一个点,并且人生中有很多不同的点,只要我们追随我心,那就不要去在乎那是个什么样的点。当你快过完一生再回头看时,你会发现你的人生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将会把你的生命串成美妙的音符。

在李开复看来,一个人的心声最能代表这个人的人生方向。在2004年之前,他自己设计的人生方向是:科学家,企业家。而在这其中,他经历了三家拥有顶尖科技的公司,并发明了三项可以推广的技术。如今,李开复的方向变成了:热心教育者。他通过创立“我学网”、写书、写信、做演讲、创立创新工场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热心教育的事业,他想在中国崛起的时代帮助更多的中国学生完成创业的梦想,他更喜欢中国学生亲切地呼唤他:“开复老师。”

而今,创新工场每一年会推出五个不同的值得融资的项目,帮助中国学生创业;开复博士的信、书乃至演讲都在教育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李开复一生中所做的选择,所做的大胆改变,是因为他受到了一段话的影响,这句话一直是他很喜欢的,也多次在书中或者演讲中拿出来与更多人分享:“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被信条所惑,盲从信条是活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让任何人的意见淹没了你内在的心声。最重要的是拥有跟随内心和执著的勇气,你的内心和直觉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在现代这个充满名利的世界中,很多人甚至更多人都在被社会的“声音”所左右。而我们应该做的是倾听自己的声音,只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你才会把一件事情完美地做好。

每个人心中所要的东西,只有自己知道。李开复告诉我们:“经过考虑之后,只要这件事是自己心里想做的,而且是合理的,合法的,那就大胆去做,根本不用具体到把每一步的计划都做出来才开始。”一个人一生中会换很多不同的工作,所以不要浪费时间去做无谓的职业规划,完整的职业规划是做不出来的,人的一生应该是随心的活,而不是为“生活”活。

5.人生阅历成就人生高度

每一个人都不是天生什么都会的,人除了先天的本能外,很多东西都要通过学习才会得到。活到老,学到老,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会有不断地进步。

而学习不单单是指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指在社会中所学的人生经验,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能成功,而是达到成功的那种必要的积淀我们还没有。

李开复之所以有今天如此巨大的成就,也和他不间断的学习有关。

在李开复做博士论文的时候,他去请教自己的指导老师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但老师给他的意见却是要求他要做就做某个小领域内的第一人。李开复马上回问道:“那是不是我从学校毕业所带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这篇论文呢?”

老师给他的答案当然是NO。李开复似乎误解了老师的意思,老师本意是让他做有意义的、有挑战性的事情,而在做这样的事情之中,学到的东西是受益终生的。

之后,老师还告诉他,他所写的那篇论文在以后99%的概率都不会再去碰,或者再去做那方面的研究,所以带博士论文离开没什么意思,真正有意义的东西是在做论文中所学到的方法:假设一个命题,然后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这个命题,这个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多角度看问题的方法才是最有用的。所以,思考比能力更重要,多观察看问题的能力比解惑更重要。

回想我们在学校所受的教育,老师更多的是在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要我们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在毕业之后,我们基本上都已经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忘光,但是那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却一直在为我们所用。所以,学习并不只是知识点的掌握,学习的方法才是获取新知识最有效的手段。

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就像人这一生,享受生命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李开复从学生到老师,从老师到商界,再到教育界,在20年的积淀中,他一直在学习,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不断书写丰厚的人生阅历。

1990年到1996年,李开复供职于苹果公司,突然的职业转变,李开复要学习的东西肯定有很多,并且,他学到了如何从一个科学家转变为一个管理者。

在这其中,李开复认为苹果有一个非常值得学习的东西就是:永远将用户放在第一位。这也告诉我们,一个原则或者一个人生信条对指导我们的行为方向是多么的重要。

而后,李开复做领导时,他也学会了怎么将心比心地理解自己的员工。在他加盟苹果后不久,由于PC市场份额的不断提高,微软视窗系统不断发展,苹果进入到噩梦一般的岁月,出现了大幅度的亏损,公司也不得不大量裁员,而李开复不得不面对辞退员工的事情。

后来,苹果公司让李博士做十几个人的经理,但当时他觉得自己做不下来,而后来他学会了什么样的人才是好的管理者,那就是相信和尊敬你的员工,你才能得到你的员工的相信和尊敬,这在多年之后,一直被李开复认为是一个管理者必须具有的特质。

供职微软和加入Google,在李开复看来都是一种学习,毕竟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是有一定距离的,正是这些锻炼,才让李开复有了更多的实际操作经验。

我们一定要多参加实践,多去学习别人的经验,这样才不会落伍,才不会被淘汰。

而李开复在今后的人生中也很看重他所从事的这些工作经历和带给他的成长:“在过去的20年里,我有幸在乔布斯、盖茨、施密特等世界级企业家身边学习成长,我有幸在PC时代经历苹果和微软,有幸在互联网时代经历谷歌,有幸看到这三家世界一流的公司的成长和成功,并且我有幸在美国硅谷和中国的中关村崛起时,在这两个地方做过最有创意的工作。这些职业经验才是我最有价值的资产,我非常希望能够把这些资产传授给中国青年。我相信,中国青年需要这些资产。尤其是当我看到一些青年人渴望用自己的知识创业时,往往由于他们经验不足而撞得头破血流,一种指导他们的愿望渐渐占据了我的内心。”

每个人都需要丰厚的人生阅历,我们不仅要拓宽自己生命的宽度,还要上升自身的高度,人生阅历成就的就是你人生的高度。

6.真正的人生价值是你留下多少

什么是人生价值?是否拥有了成功和名利就实现了人生价值?对此,李开复回答,你的人生价值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你留下多少。

1998年,英特尔和微软恰巧要在中国创立它们的研究院,而在经历过苹果和SGI之后的李开复,已经是一个能够独立研发产品、并且懂经营和管理的人才,他已经拥有了自己创业的能力。

当时,美国硅谷的计算机产业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了,他本也有创业的心理,但是他放弃了创业,选择了回国发展,而当时中国的研发还处于一个很落后的水平。

而他之所以坚持回来,是因为受他父亲影响而生发的强烈的中国情结。

李开复的父亲非常热爱祖国。因为当时局势,根本就没法回到自己的祖籍——四川,而在他过世的前两年才得以回去。平时不苟言笑的父亲居然在李开复奶奶的坟前大哭,这让他很触动很震撼。当时还有一个人送给他父亲一个刻字:少小离家老大回。而后,只要父亲提起故乡,就会流泪。连躺在病床上做的梦都是“中华之恋”。而在他父亲临走时,他说出了希望自己的孩子中有一位能回到中国,把他在美国学到的东西传授给中国的孩子的遗愿。

父亲的遗愿深深地触动了李开复,也让他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后,他将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定格在为祖国的奉献上。

就因为这些,李开复考虑到自己三十多年时间里能回国的概率非常小,借这次机会回国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在当时他一个人回来的成功概率很小,于是他想着发动自己的一些朋友也回来。

他的这个决定在他的朋友圈中引起了很大的议论,当时海归的意识还不是很强,有朋友劝他:“只有聪明的人从中国到美国去,只有不聪明的人才从美国回中国。”“我们是不会跟你回去的,你最好也打消这样的念头。”在这样的压力和劝说下,有种最坏的打算:“不能做亚洲第一,那就做到中国第一,即使你们都不回来,我一个人也要回来,我相信中国、相信自己。”

正是这些坚持和坚定打动了他的几位朋友,最后他们一起回到中国来,带动了微软在中国的研发,而且也带动了国外其他高科技产业陆续地搬回中国,这样,中国的计算机产业开始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就是他为社会所做的贡献,而且这种贡献已在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趋势,在这种趋势的发展中,中国慢慢地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李开复之所以会做这样的决定,正是更多的考虑到了自己能给中国留下什么,而当他把这点与自己的人生追求结合起来时,他又决定从企业家转变为一个教育者,想要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点力量了。

李开复曾有过在中国创建一所有世界影响力的私立大学的梦想,但是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但是他并没有气馁,而是选择用另外的方式去实践,于是,他开始给中国大学生写信、写书,办了“我学网”,每年给10万学生做演讲,而后来又在北京创办创新工场,帮助大学生创业。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他看到中国大学生的成长,这就是他为教育所做的贡献。

所以,我们想要有意义的活着,一定要明白,美好的人生不需要用金钱和荣耀来实现,而需要用行为去创造和奉献。就像鲁迅所说的:“奶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奶。”我们不要单单追求个人的舒适,而要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更美好。

李开复名言:

■ 挫折不是惩罚,而是学习的机会。

■ 我们需要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分辨二者的不同。

■ 追随你的心,用它引领你的一生,任何其他事情都是次要的。

■ 只有那些有勇气正视现实、有勇气迎接挑战的人才能真正实现超越自我的目标,达到卓越的境界。

■ 思考比传道重要,观点比解惑重要。

【成功胜经】 相信自己,才能掌握自己的未来

熟悉李开复的人都知道,他有一本书叫做《做最好的自己》。什么才是最好的自己?怎么样才能做最好的自己?从李开复人生的经历中,我们就可以找寻到答案。

首先,你需要培养自信。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抱有充分的自信,那么他在为人处世等方面都会显得高人一筹。虽然实际上他可能跟别人的水平相差无几,但自信可以为他增添成功的筹码,自信可以给他增添必胜的气势,更重要的是,自信可以带来更多的机会,要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抓住一个机会,就有可能实现人生的飞跃。

李开复是一个很有自信的人,甚至在他年轻的时候,他自信得都有点“过了头”,差点到了从自信走向自负、自大的程度。但总体上来说,李开复都很好地把握住了自信的度——在自信的同时,还要学会谦虚和谨慎,不能过度地自信,那样就会骄傲自大,反而会对自身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从李开复儿时的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出,自信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否拥有充足的自信会直接影响到他未来的人生。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个自信的孩子和一个自卑的孩子共同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彼此间的反差往往是非常大的。自信的孩子经常可以“超水平”发挥,而自卑的孩子则往往容易自暴自弃。不要说孩子,就是对于成年人来说,对于那些很多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比如运动员)来说,缺乏自信所带来的结果往往都是致命的。

因而,无论是小到做成一件事情,大到成就一番事业,都需要充足的自信进行保障。不过,仅仅对自己具备信心还是不够的,在你对自己怀有充足的自信之后,你还需要让别人也对你抱有信心。如何才能做到让别人也信任你、肯定你直到最后发自内心地夸赞你呢?那就需要你勇于尝试,敢于挑战,努力去完成自己所接受的每一个任务,把别人交给你的、你自己所选择的每一件事情都力争做到最好,这样进行许多次之后,别人自然会由衷地信任你了。

如果说具备自信是基础的话,那么最关键的则是明白你自己想要什么,这一点是“做最好的自己”的保证。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究竟想要什么都不确定的话,那么很难想象他的人生结局会是“最好的自己”。明确自己的方向,明确自己的追求,同时明确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样你才能找寻到属于自己的目标,追寻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李开复说:“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被信条所惑,盲从信条是活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让任何人的意见淹没了你内在的心声。最重要的是拥有跟随内心和执著的勇气,你的内心和直觉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这就是“做最好的自己”的前提保障,有了这个保障,我们才能够“追随着自己的心”,去“做最好的自己”。

有信心,有勇气,有自己独立的方向,追随自己的心,去做最好的自己。这就是李开复的人生观,也是他一路走来所践行的座右铭。通过他切身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个人,只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都可以去做最好的自己,去把握属于自己的未来。

白岩松:敢说敢做敢承担

白岩松

CCTV新闻频道记者、主持人。1985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1989年分配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报》工作。1993年年初经崔永元推荐进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组,后正式任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主持人。从1997年开始,白岩松主持了香港回归、三峡大坝截流、国庆50周年庆典、澳门回归、第27届奥运会等大型现场直播节目。白岩松多次担任神舟飞船发射报道的主持人。他还参与策划并主持《焦点访谈》、《中国之路》等节目。2000年,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2008年,获得第九届长江韬奋奖。此外,白岩松还是“中国播音与主持”大奖特等奖、“中国金话筒奖”获得者。2009年获中国电视榜“最佳时评节目主持人”奖央视著名主持人。由于白岩松亲自参与策划并负责大多数节目及撰稿,他的主持风格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告别了简单播报与表演形式,成为新一代电视人的代表之一。

1.努力把握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机会对于改变命运来说,通常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上过大学和没上过大学的人是不同的,所以抓住上大学的机会,走学习改变命运的道路很重要。白岩松的成就在于他抓住时机很好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1968年8月20日,白岩松出生在内蒙古一个边远小城,父母都是教师,从小很注意对白岩松的教育。

但是小时候的白岩松确实很调皮,简直是个淘气包,常常惹妈妈生气,被妈妈打,有时候每天至少要挨两次打。由于太贪玩,白岩松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

每个人都有着相似的童年,淘气、爱玩……但白岩松在八岁那年,他的父亲却不幸去世,母亲不得不用坚强和隐忍挑起了这个沉重的家。失去父亲,失去家中的顶梁柱,已是一件天大的事,但命运对白岩松的打击是一个接着一个,十岁时,从小疼爱他的爷爷又去世了。这时候的家,就剩下一个孤寡的女人和两个还小的孩子,而整个家,就靠白岩松母亲十分微薄的工资来养活。

有一次,白岩松因为太淘气被母亲关在了黑屋子里,当时的白岩松也没有大声哭闹或者乞求母亲放过他,他只是默默地接受惩罚。或许就从那一次,白岩松开始了转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贫寒的家庭环境让那个昔日调皮捣蛋的孩子懂事了,白岩松养成了吃苦耐劳、敢于迎接挑战的坚强性格。

渐渐地,白岩松开始发奋读书,他要通过考上大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要靠考上大学来挣钱撑起那个家,在那个年代,要想上大学,只有通过自己加倍的努力才行,上大学的机会要靠自己努力去争取。

高三那年,为了考上大学,白岩松更加勤奋了,靠着持之以恒的毅力,白岩松终于考上了大学。

这是白岩松一生中的第一个转折,从一个爱捣蛋的坏孩子变成了一个知道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好孩子。所以,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我们要不遗余力地将它牢牢抓住,它会带你去看不一样的景色,会牵引你走上不一样的人生舞台。

大学毕业后,白岩松成了《中国广播报》的记者。1993年,中央电视台首次推出《东方时空》这个栏目,当时白岩松正好去兼职做策划。当时制片人见他思维敏捷、语言犀利,便让他试试做主持人。

但是,不是学播音出身的白岩松,经常发音不准,读错字。当时,台里的规定是主持人念错一个字罚50元。这样一来,有一个月,白岩松不仅被罚光了工资,还倒欠栏目组几十块钱。当时,白岩松从《中国广播报》借调到中央电视台,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如果不很好把握就要被退回去。所以,那段时间,为了留在电视台,白岩松开始了艰苦练习普通话的日子。

为了让白岩松尽快进入角色,妻子朱宏钧每天都督促他练习普通话,她帮忙把字典里的一些生僻字和多音字全都挑出来并注上拼音,让白岩松反复朗读,这还不够,白岩松还经常在嘴里含一颗石头,练习绕口令……

就这样,白岩松终于练就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加上反应机敏和语言犀利,白岩松终于在栏目组站稳了脚跟,当主持人两年后,他还获得了“金话筒”奖,被正式调入中央电视台。

这两次人生转折,是白岩松成为央视“名嘴”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如果当时的白岩松不抓住上大学的机会,走的肯定是另一条人生路,如果当时他没有抓住中央电视台给的机会,努力攻克自己的难题,那他或许只是一名平凡的记者。

人的一生中,总会有很多转折性的机会,如果我们不及时把握,与之擦肩而过,那我们人生的道路也就不会遇到更多的另一番风景了。

2.遭遇低谷,我们要有强大的内心力

人生低谷,走过去即是山头。但是否能走过去,就得看我们的内心是否强大了。

白岩松在江西财经大学的演讲中,着重强调了自己就因为有着“一颗强大的心脏”即强大的内心力量,才能接受人生和工作中的很多事,才能走到现在。

人生之事,瞬息万变;人生之路,没有一马平川。低谷和山峰总是连绵起伏才够成了雄壮的山脉,所以,我们若是拥有一颗“足够强大的心脏”,能承受住人生的风云变幻,无疑是另一种成功。

白岩松在多年的工作中早已造就了他自己“强大的心脏”,因而他很好地抗压过来了。

2000年,白岩松在解说完悉尼奥运会之后,便决定离开《东方时空》,当人们都在疑问白岩松怎么不见动静的时候,他正在创办另外一个叫《子夜》的新栏目。

当时的白岩松信心百倍,认为只要认真准备三个月,这台节目就可以出,所以他把所有的精力几乎都花在了筹备的工作上,但是,没有谁能够想干一件事就能立刻成功的。

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这台节目也没有播出。短期的等待会觉得那是一件很美妙的东西,但是长期的等待就很恼人了,它考验的是人的忍耐力。

节目长达一年都没能播出,这让白岩松从一个炙手可热的主持人一下子变成了台里吃闲饭的人,每天在单位里无所事事,满心的抱负无处施展让白岩松感到迷茫和失落,原本性情温和的他也开始在家里发脾气了。

幸好,白岩松有个理解人的好妻子,每当白岩松无理发火时,她都尽量克制自己,不和他顶撞。细心的朱宏钧知道白岩松是个孝子,想出了将母亲接来的办法,她想着,兴许这样能让白岩松好点,于是,她亲自奔赴内蒙古,把母亲接到了北京。

果不其然,母亲的到来让白岩松欣喜若狂,看到一直心疼自己的母亲,白岩松内心一个强大的声音在提醒他:不想让母亲看到自己的失意与颓废。

白岩松在与母亲的聊天中慢慢看开,那些小时候的趣事和母子俩走过的不平凡的人生旅程让白岩松突然明白:走到这一步,并不是自己没有努力,而是客观原因使然,不应该再苛求自己。

通过这件事,白岩松突然觉得自己的抗压能力原来那么小,而正是通过自己经历的人生低谷,白岩松才有了更强大的心力去接受这样的事实和面对以后的艰难困苦。

不久,在领导的安排下,白岩松又回到《东方时空》,那个自信、幽默、风风火火的白岩松又回来了!而后白岩松凭着出色的表现逐渐成长为制片人和编委。

人在途中,总会遇到高峰和低谷,二者叠加的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在高峰时,我们不要沾沾自喜,在低谷时,我们也不要意志低迷,要用强大的内心力让困难退却,而不是我们自己退却。高峰和低谷我们都把它看成是很平常的事,那人生也就会顺畅很多了。

白岩松总结道:“一个心理素质足够强的人很容易成功,一个心理素质不怎么强的人很难成功,我们要学会用挫折和失败把自己的心脏变得更强大。”

在回顾这些年的工作和生活中自己所碰到的很多问题时,白岩松很感谢他自己那颗“强大的心脏”,也正是这些人生不如意的事,才让他锻炼了自己接受突变的能力。

人生总会遭遇逆境,很多人在逆境中越挫越勇,而有些人却在其中一蹶不振,这二者的区别就在于当事人是否有一颗强大的心脏,若是心脏不够强大,很容易就被困境或失败给击倒了,而且一垮就再爬不起来,对于一个心脏够“强大”的人来说,则是愈触愈奋,所以,对那些“心脏强大”的人来说,他们更容易成功。

3.不挂怀才能让自己轻松快乐

人应该活得轻松快乐。但是现在很多人都缺少快乐,更别谈轻松了。

白岩松在成为央视“名嘴”后,名人的负累肯定是逃不脱的,但是白岩松对这件事却有自己的方法。

起初,白岩松也不会很好地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关系,也让工作的压力蔓延到生活中来,让自己活得不轻松也不快乐。

当时,白岩松凭借自己幽默、大胆、机智的主持风格赢得了很多观众的喜爱,但是观众越喜爱对他的压力也就越大,以至于他在工作中都不敢出丝毫的差错,他是很害怕哪一天自己主持不好而让观众失望。

我们经常看到的都是白岩松在主持节目时的镇定自若和侃侃而谈,事实上,他的两条腿一直在不停地发抖,节目一结束,他的背上和手心全是汗,原来,他也很紧张的。

每次大型直播,白岩松内心都非常紧张,还因担心出错而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这让细心的妻子很担心,因为白岩松的同行有不少人因这样已经患上了不同程度的抑郁症。

为了让白岩松快乐起来,每当华灯初上,朱宏钧都会开着车,带丈夫沿着昆玉河慢慢滑行。清凉的河风,温馨的夜景,让白岩松紧张的神经渐渐放松下来。在家里,朱宏钧也尽量为白岩松营造一种轻松氛围,常用一些琐事来转移白岩松的注意力,工作中的压力和紧张在所难免,但我们要学会调节,其实,生活就是自己调节出来的成品,当然,快乐也可以通过调节来获得。

在妻子的帮助下,在自我一段时间的调整后,白岩松的心态变得轻松了些,白岩松想通了:按照自己一贯的作风走,每次用心把工作做好就行了。而在工作之余,自己喜欢做什么就尽力去做,把工作和生活完全分开才能获得两种快乐,之后白岩松更加懂得如何享受工作和生活了。

与其说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不如说会生活的人更会工作。白岩松喜欢足球,喜欢摇滚乐,更酷爱逛街。快四十的他还为自己所在的节目组进四十多个球,赢得冠军;业余所听的摇滚乐比业内的人士听得都多;基本上新店开业他都去,能在逛街中发现乐趣,能将自己的妻子都给“遛”得不行,这就是会生活的白岩松。

工作中他严肃认真,生活中他轻松快乐,人生所要的不正是这样的境界吗?面对出名之后的困扰,白岩松更有自己的一套。

他经常出门,但是很少被认出来,因为戴眼镜和摘掉眼镜的他确实乍一看有些辨认不出来,而且摘掉眼镜的他不仅能让别人看不出他来,也让他看不见别人,这样在生活中怡然自得。

白岩松在做《鲁豫有约》节目时,鲁豫问了他一个问题:“网上流传着你和妻子的两个版本,但是这两个版本怎么看着都有点不靠谱。”

针对这一问题,白岩松直接开怀地笑着说:“那全是假的。”

是的,用脑子稍稍一想,那些语言间的破绽就很容易被发现,但是这样的说法对于白岩松这样一个名主持人来说,肯定不止一个,但是白岩松却很冷静地说:“作为主持人,说的话特别多,引来的议论也就特别多,要是每天都去关注那些,生活中的快乐就会失去很多。所以,我直接选择不回应,一旦回应的话,那双方相互争执,问题就会是无止境的。”

白岩松这样一个不挂怀的心境确实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我们该做什么就认认真真去做,做完之后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老是前后惦记,让自己总在担心中度过,生活就会失去很多乐趣。

生活中的很多事我们都应该学会放下,只有放下才会让自己轻松。别让工作的压力占据你的生活,别让肩上的重任把你压得没了朝气,别让生活中本该有的轻松和快乐消失殆尽,生活的本真就是让人享受那份轻松与自在。

面对那些舆论压力,名人尚且能做到,而我们一介老百姓,更应该享受生命的快乐。都说简简单单才是福,让自己简单一点,将那些所谓的压力通通放下,整个人都会豁然开朗。

在这个生存压力很大的社会,我们更应该懂得放下的道理,你只是一个简单的个人,世界那么大,并不能拥有全世界,既然不用拥有全世界,那就在自己拥有的小世界中快乐的享受生活,哪有什么不好的呢?我们之所以压力那么大,之所以缺失快乐,最终原因都在自己,怪自己没能将一些事情放下。

所以,轻松上阵才能取得好成绩,轻松生活才能拥有快乐!

4.多给自己几条路,成功不用死守

就像这句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话一样:“不要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片森林。”人一辈子能做的事很多,不一定就只能做或者只会做那一件事。多为自己考虑几条后路,人生的担忧也就会少很多。

在白岩松成为央视“名嘴”之后,曾有人问他:“若是有一天你要和电视说再见,不会后悔吧?”

当时白岩松在处在事业的高峰期,而当遭遇这样抵触的问题时,他表现得还是很淡然。

白岩松先前做记者,也是一份很好的职业,而后从事电视人的工作,他也没有后悔什么,人一生会做的事情总是很多,而我们精力有限,又只能兼顾其一,所以,我们必须学会选择和放弃。

白岩松想了一下回答道:“我想不会的,一来人生没有假如,二来每条路都会有不同的风景。若是走上先前的办报之路自然会依照另一种规则欣赏着路边的景致,也会有挣扎,也会有快乐,也许今天的自己会在那样的一条路上寻找到另一种成就感。可最终,我还是成了彻头彻尾的电视人。”

可见,白岩松根本不后悔当初做电视人,也不遗憾放弃当初记者的工作。人生中总有很多条不同的路,我们不能每条路都去涉足,但是,只要在一条路上,我们就应该好好欣赏这条路上的风景。

每当有大事发生的时候,我们在电视上看到最多的身影就是白岩松。从香港回归、三峡大坝截流、国庆50周年庆典、澳门回归、第27届奥运会等大型现场直播节目到多次的神舟飞船发射报道的主持人,白岩松不仅主持还参与策划,这一路走来,白岩松成为新一代电视人的新星代表。

2008年,白岩松在《鲁豫有约》中调侃自己太常出现在电视节目中,连自己都快看烦了。这样一来,就有记者问白岩松了,“你几年前就说自己已经看烦自己了,那么你还会在主持人这个行业干几年呢?”

当这个问题突然飞过来时,白岩松也有点懵,只好打趣说“不知道”。但过一会儿后,他很轻松地回应说:“其实我并不在乎还能再干几年,其实都无所谓了。只是希望自己可以做到'自己去意已决,观众恋恋不舍’的状态再走,而不是'观众去意已决,自己恋恋不舍’。”

针对自己看烦自己的事,他表示现在的社会竞争太激烈,他也有老的那一天,自己根本不能一直占据着那样的位置,而会让更多有实力的人来展示,毕竟舞台是大家的。而说到今后不做主持人做什么工作时,他表示自己很愿意走进大学当一名老师,开设两门课程,去跟大学生交流。

其实,我们都明白,社会和时代都在进步,而人生经历过高峰必然会向低谷慢慢划去,人不得不服老,我们服老但并不意味着退出时代舞台,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所以,白岩松说:“如果被时代淘汰了,我就会做一个更开心的人,做一个好儿子、好老公、好爸爸。”

我们不要去做那样的人:没钱的时候整天拼命的挣钱,但是当钱挣到的时候又拼命的想办法怎样保护自己的钱不被偷或者抢,这样的人活着真的很累,一辈子背着包袱过活,比蚂蚁背大山还可怜。

人的一生,应该多想想怎样让自己走得轻松,活得愉快一点,成功的方式有很多种,不要只在一条道上走到黑,那样人生会错过很多本该美好的事物。

多给自己设计几条道路,争取尝试新的生活,只要我们拥有了成功的必要条件,走哪条道路不是成功呢?相信白岩松不做主持人之后会是一位很出色的老师。

5.努力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要想让自己不在残酷的竞争中淘汰出局,我们只有努力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

自己的不可替代也就是说个人做人做事的独特风格不能被他人复制,自己在那个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作用是别人不能随便取代的,这恐怕是我们面对残酷竞争唯一能让自己留下来的筹码。

白岩松之所以在主持人的岗位上站那么久,站那么稳,就是因为他有着不可替代的本领。作为资深主持人,白岩松平时主持的节目大多集中在国际时事新闻方面,连他自己都说不可能带着笑脸播报地区战争、政治风云等。所以,在主持节目时,白岩松总是皱着眉头,面部表情十分凝重,给人一种不苟言笑的感觉,或许这也正和他所主持的一些非娱乐性的节目有关,他的那份严肃表情更增加了节目的严肃性,再加之白岩松标新立异的修辞和咄咄逼人的口气让节目的气氛更显沉重,而这正好又增加了节目本该有的庄重性。

在节目的每个环节,白岩松总是很机警地带动着观众的每一根神经,然后抛给观众一些问题,最后揭晓独家的见解,让观众不看这样的节目都不行,观众也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了这样睿智的主持人。

白岩松就靠着自己反应机敏和语言犀利的优势,使得他主持的节目既深刻又不呆板,起到更好的警醒作用。白岩松的主持风格自成一派,深刻中也带有活泼,活泼却并不媚俗,抓住观众眼球的同时更牵扯着观众的神经,让亿万观众对他的主持着迷,“天生丽质难自弃”的效果也让白岩松想离开主持人的舞台都难了。

白岩松睿智,这种睿智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离不开,若不是那么关心时事,哪能对纷呈的时事做出自己的判断呢?白岩松的语言也很美丽,充满了诗情画意,这是白岩松热爱生活的另一种表现,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更好地工作,才能体会到工作的快乐。

白岩松藏在眼镜后的一双放射明亮目光的眼睛告诉我们,他的思想更深邃,更沉稳,也正是这种深邃和沉稳让他比其他主持人有着不可替代的东西,才让他在主持人的位置上稳稳地扎下根来。

我们做一项工作,最想要的结果就是自己在这个岗位上能稳扎稳打,在能很好胜任这份工作的同时还能发挥着自己不可取代的作用,这样才能更加稳固自己在这个岗位或者某个领域内的位置。

每个人都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在某个位置上发挥出自己不可取代的作用,但关键是你能否在那个岗位或者领域内让自己成长得不可取代。

2000年,白岩松在悉尼奥运会上的即兴直播,甚至超过了职业体育频道主持人的水平。白岩松朴实的外表下,有着内心深处对祖国和人民一腔热血的爱,所以,他认真地看待工作并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在白岩松给大学生的演讲中,他也强调了一个人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他说道:“在大学时代,我们就应该开始培养自己在某方面的不可替代性,而这种不可替代性在你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个人的不可替代性并不在于你所进的学校,也不在于你在学校所取得的成绩,而是与一个人的思维有很大关系,这也就是世界上为什么只有一个比尔·盖茨。

白岩松在新闻主持领域的不可替代性就很突出,他用一个新闻人的眼光来评判和看待世界,得出自己独特的观点,而在这个领域他已经研究得很深,这也是很多毕业生刚出校门,只能从基层做起的原因,我们还不具有那份不可替代的品质。

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和分析这个所有人同样面对的世界,得出的看法就是你的不可替代性。一个有不断有学习和变化思维的人更有不可替代性,一个思维方式的成功往往可以带动一个人的成功,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不可替代性更高的人。

6.看清楚青春的真实面孔

白岩松于2011年3月20日在重庆大学做了一次题为《青春、信仰与幸福》的演讲,在这堂演讲上,白岩松就当下青年一代因多种现实压力交织而陷入焦虑状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也让正处焦虑的青年一代备受鼓舞。

白岩松在演讲中调侃地说道:“我曾经拥有一个成为富二代的机会,但是我爸没有珍惜。”一句话逗乐了重庆大学当时听演讲的几百位大学生,也让演讲的现场气氛柔和了下来。是啊!在现在这个功利社会,很多人在面对现实压力时,总是抱怨自己没有一个让自己不用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从一生下来就注定是富二代的老爸,但是,现实中的富二代毕竟只是少数,况且,对于富二代来说,他们也有着形式不同但本质一样的青春的不易。

既然我们已经走到青春不易的这个关键道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正确的看待它,然后走出一个不让自己后悔的青春。

在演讲中,白岩松以事说理,拿自己亲身的奋斗史来鼓励当下的年轻人:“有人说,现代社会有一个有钱的老爸、有背景的家世以及一张漂亮的脸能争取到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是我个人却不认同,在我八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我根本没有'拼爹’的资格,是母亲一个人把我们哥儿俩带大,而且我要说,我没有因为工作送过一回礼,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我不一样走到今天了吗?所以,大家要信那些正直的道理。”这席话说明了白岩松认为青春本来就是不顺畅的,我们要做的只是正确看待和迎接那种不顺畅,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青春走顺畅了,人生也就顺畅了。

在说到他自己一个人打拼,最后悲从中来的时候,白岩松很珍惜那段经历似的说道:“我当年在大学期间去广播电台实习的时候,为了每天不挤公车,去蹭老师的班车,我不得不早上五点就起来,一上车就开始睡,车一停我就下去,结果有一天车在中间多停了一站,我看都没看就下去了,只好走路去上班,那个时候的感觉才是悲从中来。”正所谓经历过就是一份珍藏,每多一份珍藏,我们便会更加懂得生活。

白岩松到32岁才拥有自己的第一套房子,此前他在北京搬过八次家,从来没奢望过轿车的他也开上了车,要奋斗20年才能买上的彩电他也在奋斗之后早早地拥有了。如今,年轻时所受的痛苦在白岩松的回忆里都是一种宝贵的经历和财富,让他觉得不枉青春。社会变化如此迅速,就像很多人在八十年代的时候都叹息着说自己恐怕一辈子都买不上一部手机,但在十几年之后,手机的普及让他们都出乎意料,所以,很多事情我们不必言之过早,慢慢的,我们什么都会拥有的。

回想青春的那些经历,白岩松感慨地说:“青春最可爱的地方就在于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去挥霍,你可以犯无数的错误,因为你有改正错误的时间,但是当中年这杯下午茶端在你手里的时候,你就知道要赶紧做正确的事,因为错了就没有改正的时间了。”我们根本没必要老是让自己在那样的焦虑和担心中无法自拔,还浪费或者丢掉了人生中本该很精彩的部分。

我们这一代,正值青春的不易,现实的压力的确比以前更加明显了,但是青春已经在我们手上握着,还是得好好的“花掉”,所以,将压力暂时抛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就好了,不要被现代社会中诸如电视剧《蜗居》带给我们的住房压力和《潜伏》所宣告的职场压力让自己没有了昂扬斗志的闯劲,也不要被北漂的蚁族反映出的生存艰难将我们的思想陷入生活的煎熬和痛苦的泥淖中,颓废到仿佛自己的青春已经不会再有色彩。

白岩松说:“青年人应该多一些坦然的心态去享受青春,而非心怀功利,让青春陷入痛苦。”同时,他为当前的青年人主要是大学生倍感压力做了详细的分析,让我们困顿的心豁然开朗,或许看了白岩松的分析,我们的心便会沉静下来。

互联网和便捷的通信工具是将当今青年一代的“不容易”无形放大的罪魁祸首,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高房价、就业难等残酷的现实,这些压力与我们年轻一代心理上想象的美好产生了强烈的冲突才是我们活得不易的真正原因。我们看清了问题的本质,也就能以一种正确的心态去面对问题了,所以,青春不易的问题事实的摆在眼前,我们需要的是找到解决办法。

尽情享受此时此刻的青春时光,把眼前该做的事做好才是我们唯一能做的,明天的事情还是交给明天吧,不要老是让自己活在未知明天的无尽痛苦之中。所以,把心态放得更加平和坦然些,那些青春里本该有的痛苦和挣扎,终将化作美好回忆。

7.认真和勤奋是迈向成功的垫脚石

没有认真,就不能做好一件事,没有勤奋,就不能让自己更加进步,一个人的成功与其认真和勤奋的程度是密不可分的。

白岩松成为央视“名嘴”,他在事业上成功了;白岩松爱踢球爱音乐爱逛街爱美食,他在生活中成功了;白岩松爱关心时事并留下了属于他自己的文字与我们分享,在成就方面他更前进了一步;白岩松在方方面面的成功都与他的认真和勤奋分不开。

白岩松很认真的对待自己每一次的出镜,为了把一期节目做好,他经常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觉,思考着怎样做才能把节目做得让自己和其他人都满意。同时,白岩松还勤奋地练习和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克服自己发音的毛病,在主持风格上他也不断地摸索提高,希望自己能获得观众的喜爱。

有一次白岩松还在飞机上,由于要准备晚上的直播,他调来大量的资料,利用在飞机上的时间赶紧翻阅,翻阅的间歇还不停地写着镜头上要说的话,而在他的新书中,他也写到,在《中国周刊》中,他的每一段解说词全都是亲自手写的,在过去的八年节目中,他仅缺席了不到五期。

白岩松在工作中不仅做好主持人的工作,还多次参与节目的策划和制作,这些勤奋和努力都让他在主持人的位置上更快地成长起来。白岩松通过认真勤奋的工作,逐渐让自己成长为一位不可替代的著名央视主持人,以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赢得了更多人的赞许。

我们要成就自己的事业就一定得比别人更加的认真和勤奋,不然自己在不自觉中就已经被别人给超过了,到时候才来追悔,恐怕也为时已晚了。

一个认真和勤奋的人不一定能成功,但一个做事马马虎虎,只知道偷懒的人肯定不会成功。白岩松在主持人这个行列表现得认真和勤奋,所以他就更加优秀。这其中的道理很明显,一个认真的人对待某件事情才会钻研得更深,才会理解得更加透彻,才会在这条路上比别人看得更多走得更远。一个做事勤奋的人才会得到比懒人更多的知识和奖励,所以,我们不要学会偷懒,只有认真和勤奋才能让我们离成功更近,所谓“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也就是勤奋带给我们的启示。

还有一次,白岩松因为踢球脚受伤了,而节目也必须得他来主持,没办法他只好把脚抬起来放在桌上,而他访谈的对象却是身份地位很高的嘉宾,但他觉得无所谓,就用那样的姿势主持了那期节目,这让我们觉得白岩松也是一个很好玩的人,并不是非常严肃,生活中的白岩松确实也是这样的一个人。

白岩松超爱踢球,从学生时代到现在他都一直有这个爱好,他说他踢球要踢到60岁,这也说明了白岩松热爱生活的态度。在热爱生活方面他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认真与勤奋的代表,只要一进入生活,白岩松就将工作的那扇门关闭了。爱音乐,他可以为了这个爱好不错过每一次的音响展,总是淘回来很好的音响,而他的朋友都变得很乐意去拿他家淘汰的音箱来用,而且效果还很好;白岩松与朋友一起打麻将的时候,放的往往是大陆港台80年代的流行音乐,但是车里也放美国当下最红歌手的歌儿;白岩松很时髦,很时尚,生活中的他喜欢逛街,而且是一个逛街狂,常常把老婆儿子累到投降;他还喜欢挖掘饭馆,据他的朋友说,和他一起到外面吃饭,很少有重样的地方。

对待生活不认真不勤奋能做到白岩松这样吗?其实,对待生活也是一个态度问题,一种认真和勤奋的态度往往使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享受更多生活带给我们的乐趣。

白岩松在工作和生活之余,还自己写书,从三十而立的《痛并快乐着》到四十而惑的《幸福了吗?》,白岩松将自己对生活对时代变换的感悟拿来与更多的人分享,他无疑是一个著书立言的成功者。

白岩松写书但不会在电脑上打字,或者说,他压根就拒绝学打字,在他看来,不会打字不写博客并不是落伍的表现,因为他也上网浏览网页,关注时事。他的书都是用手写出来的,或许他认为这样写出来的文字才是真正的文字。《幸福了吗?》是一本26万字的书,是白岩松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要是没有他对写作的认真和勤奋,肯定不会有这样的用心之作的问世。所以,白岩松的成功与他认真和勤奋的态度是密不可分的。

认真与勤奋其实是人的一个很简单的素养,只是我们没有将这种态度用到自己所坚持的事业上去罢了。所以,在成功还不属于我们时,只要我们再认真,再勤奋一点,成功就在我们的手中了,我们与成功者之间的差距往往就是那一点距离。

白岩松名言:

■ 人的一生只有5%是精彩的,只有5%是痛苦的,另外的90%是平淡的;人们往往被5%的精彩引诱着,忍受着5%的痛,在90%的平淡中度过。

■ 一定要告诉自己:别不知道天高地厚地放豪言,什么一定赢新西兰、比利时,力拼巴西,无能的人谦虚不招人烦,无能的人还不知道自己的无能就让人厌倦。

■ 社会在迅速变化,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另一方面,我也梦想着给我孩子理发的理发店可以给他从五岁理到50岁,我梦想着人们相互之间谁都不骗谁,我梦想我们有统一的道德准则,大家都认为善良、诺言、梦想、责任是好的。

■ 希望新的世纪是一扇大门,把浮躁和肤浅关在门外,让我们每个人的心静下来,让一部分电视节目也静下来,更客观地观察这个世界,观察人心,在平静中让我们彼此温暖。

■ 踢球需要阳光灿烂的心理,当我们奋斗不再是为改变命运、改善生活的时候,中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踢球。

【成功胜经】 抓住每一个使自己转折的机会

有很多人都这样认为,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生下来就条件优越的人是屈指可数的,绝大多数人都出生自普通平凡的家庭,有着普通平凡的父母,普通平凡的生活环境,最后拥有的也是一个普通平凡的人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似乎是一个没有悬念的结局。

可事实真的就是这样吗?我们先不要着急争论答案是“是”还是“否”,而是用实际的事例来说明问题吧。

我们所要提到的事例,就是上文中刚刚讲述到的白岩松。可以说,白岩松出生自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家庭,甚至比普通家庭的孩子还要值得同情。但是,他的人生轨迹是怎样的呢?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并没有“延续”自己的平凡和普通,而是实现了人生的质变和飞跃,从一个普通平凡的孩子逐渐成长为全国知名的文化名人。那么,究竟是什么让白岩松实现如此大的跨越和蜕变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白岩松年少时及时把握住两个关键的人生转折开始说起。

第一个转折是一向“调皮捣蛋”的白岩松突然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开始拼命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考上了大学,成为了北京广播学院的学生。可以说,正是这个关键性的转折,才奠定了以后白岩松能够进军主持界的基础,如果白岩松连大学都没有考上,很难想象他会有机会进入到中央电视台工作。

第二个转折,是白岩松为了留在中央电视台,发奋努力学习普通话,最终,他练就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电视台站稳脚跟,并且还获得了“金话筒”奖。从读音总是发错结果被扣光了工资,到口齿伶俐被授予“金话筒”奖,白岩松完成了他人生中第二个重要的转折。正是这个转折让他顺利留在了中央电视台,让他留在了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上。如果白岩松在当主持人之初就因为普通话不过关而被“请出门”,那么就不会再有如今在主持界叱咤风云的白岩松了。

由此可见,在人生的重要时刻,抓住可以改变人生命运的关键转折点是多么重要。上面已经提到,如果白岩松没有抓住上述两个转折之中的任何一个,都难以想象他现在会是什么样子。通常情况下,机会就在你的身上,就看你能不能抓住那个最为关键的机会,将之变为实现人生跨越和质变的重要转折,有了这个转折,你的人生就会由此翻开崭新的一页。

仔细分析白岩松的这两个转折,我们可以从他的身上获得以下一些经验:

第一,要专注于你的目标。白岩松之所以能够突然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开始拼命学习,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从内心深处意识到了学习的作用,他需要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考上了大学,他才有更多的机会去改变自己。于是,在这种动力的推动下,他转变了自己,实现的人生的转折。

第二,要坚定你的信念。要想实现转折,就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如果不付出辛苦的努力,就算你再明白这次转折的重要性,也无法牢牢地将它把握在自己手中。拿白岩松的第二次转折来说,他深深地明白这一次如果能够留在中央电视台意味着什么,如果被赶出门又意味着什么。于是,他刻苦锻炼,加倍努力,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如果没有坚定信念的支撑,很难想象他能够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看到了吗?看似不经意的一个转折,带来的却是堪称传奇的命运。这就仿佛一个小小的岔路口,为你带来的却是别有洞天的美丽风景。当你面对人生转折的机会时,一定要及时地、牢牢地把握住,这样你的人生才会有产生飞跃和蜕变的可能,你才有机会实现人生中更大的转折,去领略更加美丽的风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