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年安陆州京山县送荆州城的砖 2024-04-21 19:06:24 荆州城墙文字砖,明洪武安陆州京山县 荆州城文字砖/明代洪武年间/安陆京山县 附: 荆州城文字砖探秘 作者:张世春 刊名:湖北文献 卷期:第128期 出版时间:1998-07-10 关键词: 湖北荆州 砖文字 文字砖探秘到过荆州城的人都知道古城雄伟壮丽。但是,上过荆州城的人,不一定知道古城墙上有珍贵的文字砖。刻有文字的砖叫文字砖,砖上的文字叫砖文字。荆州城上文字砖,单砖文字少的只有一个字,多的有近百字。近百字的文字分多行竪排在城砖的一侧或两侧。砖文字多为阳刻,少数阴刻,也有极少阴阳兼刻的。砖文字的內容多为记载每块城砖来自哪里,什么时间製造,监造官员名字和造砖、烧窰、製砖费用承受者的名字。如有一块文字砖上刻著:「襄阳府均州郧县提调官县丞康泰,监造的当人邓俊,作匠王成、贾原忠,人户徐兴,洪武十六年〇月〇日造」。洪武年为明朝初期,洪武十六年距今已有六一四年。有一块砖刻著:「荆州府委官百户张恩,督管荆州窰户乔应时造,万历十年六日初一日记。」这是明朝中期万历年间军队造砖的记载。万历十年距今已有四一五年。明朝实行军队衞所製,百户相当如今军队的连长。这块文字砖上所记的百户张恩,就是被委以造砖指挥官的「连长」级军官。除了明朝的文字砖,还有淸朝的和民国的。明朝以前的文字砖尙未发现。从城砖文字看荆州城的用砖,来源遍布湖广省,卽今湖南湖北两省。时间跨度为明淸和民国时期。新华社报导万里长城上发现文字墙,墙上最早的文字砖为万历四年。荆州城上的文字砖最早的为洪武二年,比万里长城的文字砖还早二〇七年。荆州城文字砖是荆州建城的宝贵歷史档案。这部档案中的有些史料,还塡补了荆州和江陵地方史志的空白。它是我们硏究荆州政区、管辖、城建、官职变化及交通、建材的第一手资料。数百年的日月风化,荆州城文字砖已满目疮痍,有的字迹已经难以辨认。我所见到的几种文字砖,如今全城各只有一块。它已成为荆州城上的「一级文物」。文字砖上的时间荆州城砖文字,大部分没有时间记载。从少量记载时间的砖文字看,记时方式约为二种。一种是天干地支记时,一种是皇帝年號记时。天干地支纪年也叫干支纪年法。荆州城砖中干支纪年最早,也就是所有记时最早的文字砖,仅剩二三块,上写「奉」,簿宪巳酉年造。」这个巳酉年,就是明初洪武二年,卽公元一三六九年。再一处干支纪年的文字砖,也是荆州城记时最晚的文字砖,上写「丙子年江陵县长黄。」这个丙子年是民国二十五年,卽公元一九三六年。从一三六九年到一九三六年,时间跨度为五六七年。这个「县长黄」,就是当时荆州行署专员兼江陵县长的黄公柱。皇帝年號纪年砖叫年號砖。我所发现的年號砖有明朝的洪武砖、万历砖和淸朝的道光砖。洪武砖最早的是洪武十三年来自靖州绥寧县(今湖南省)和荆州府潜江县的砖。此外大量是洪武十六年,卽公元一三八三年的。洪武十六年的砖来自襄阳府郧县、房县、谷城、枣阳、南漳等地。我所见到的万历砖只有一种,卽万历十年(公元一五八二年)的。这种砖属於军队造的砖。万历砖记载时间相当详细,卽万历十年六月初一日。这种砖大量用在荆州城东门至对小北门之间。我认为,一天之內造那么多砖是不可能的。大量六月初一的文字砖出现,很可能是当时的指挥者,为图吉利日期,或者为减少製作字模的麻烦,统一用一天的时间。淸朝年號砖只有一种,卽道光皇帝时的砖。道光砖大量用於荆州城南墙,卽今的荆州监狱一带。砖上刻著「道光二十五年吉日,荆州府知府刘造」字样。阳刻阴刻和阴阳刻三种文字刻法都有。道光二十五年,卽公元一八四五年,距今已有一五二年。记时砖的发现,塡补了荆州和江陵地方史志的空白。特別是道光时期和丙子时期造砖修城,更是有的史志书上所断然否定了的。文字砖上的地名宋朝以前的荆州城砖生產,大多数是就地取材。史载荆州城初创砖城,是挖附近的砖墓,用墓砖来建城的。此话並不可靠,荆州城附近哪有那么多的砖墓可挖?明朝洪武年间的砖,全部是向湖广省,卽今湘鄂两省的老百姓摊派而来的。除洪武年间的用砖外,荆州城以后诸时期建城用砖均为就地取材,专业化生產。洪武年间所製的城砖,文字记载特別详细。这也许是为树碑立传,也许是一种严谨的生產责任制管理形式。这期间的砖,几乎每块上都有文字。文字內容有生產时间,各府、州、县监管城砖生產调运的官员、职务和姓名。各级政府除监管官员外的实际经办人,县以下各出砖地方的「鄕村干部」,比如里甲长姓名。各製砖坯和烧窰师傅姓名。还有被摊派城砖费用的户主姓名。我所发现的洪武砖,其製造调运范围遍及湘鄂两省的九府、十州、三十六个县。涉及的府有湖北的荆州府、襄阳府,湖南的辰州府、衡州府、长沙府、常德府、永州府、岳州府及后由荆州府析出的承天府。承天府为明中期析出,辖境相当今天门、京山、钟祥等地。文字砖上的州有沔阳州、夷陵州、荆门州、安陆州、均州、沅洲、靖州、澧州、桂阳州等。县名有鄂西北的郧县、竹山、房县,湘西南的绥寧、溆浦、零陵,湘东南的寧鄕、茶陵和宜章。还有已经消失的古县,如景陵、龙阳等等。景陵县卽古竟陵郡,今湖北省天门市一带。龙阳县卽今湖南省汉寿县等地。通过洪武文字砖,我们还可以看到古代荆州辖区的变化和所辖州县政区和名称的变化。比如文字砖记载,洪武十六年襄阳府辖均州,均州辖郧县。明成化年间,襄阳府析出郧阳府,郧阳府再辖均州郧县。后均州降为均县,现为丹江口市。再如,洪武年间荆州府辖荆门州,荆门州辖当阳县。如今的荆门已由州变县,再由县成了省辖市,辖京山钟祥县市,再不辖当阳县。夷陵州卽今之宜昌市,洪武年间,荆州府辖夷陵州,夷陵州辖长阳、远安等县。文字砖上的官职明朝初年,荆州城墙用砖主要来源於湖广省,卽今湖南湖北两省。大量的城砖製作调运需要全省各州县的官员去指挥调度。负责指挥调度的官员叫提调官。提调官是由各级现职官员担任的。各级提调官是等职担任的。比如府里由行政一把手知府(也叫知事)任提调官,下属各州县就要由一把手知州、知县出任州县提调官。府里由副职官员同知(相当知府助理)担任提调官,下属各州县就由副职官员判官、县丞担任提调官。各级提调官一般是掛名或指挥的,各提调官再选调一名得力的小吏,担任其助手,专司城砖生產调运具体事务,就叫司吏。比如有一块文字砖上刻著「辰州府提调官通判郭权,司吏胡溥;沅州提调官吏目韩功敏,司吏陈原善;麻阳县提调官主薄高哲,司吏胡文聪。」这是一块来自今湖南省的府州县三级记载完整的文字砖。从这块砖上可以看出,三级提调官均为副职担任。明初的文字砖,一般地讲,地名、官名、时间俱全。我发现的文字砖上的官名,府级的有知府、知事、加道衔知府、府正堂;州级的有同知、通判;县级的有知县、县丞、主簿、典史等共二十多种。县丞相当今县长办公室主任或县长助理。主簿相当今文书总管。一般地说,主簿只有在县丞空缺时才出任提调官,典史一般在县丞、主簿空缺时才出任提调官。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各县官员配置情况。有意思的是,有一块文字砖刻著「夷陵州宜都县提调官权县丞李堂德,司吏向英恩」。权县丞就是代理县丞。由此文可以看出,宜都县当时空缺县长助理,李堂德此人正在这个位置上接受代理考验。来自今湖南省的辰州府沅州的两块文字砖,一块上刻著「辰州府提调官通判黄载,司吏范应眞;沅州提调官判官庞栋,司吏陈原善」。一块则写著「辰州府提调官通判郭权,司吏胡溥;沅州提调官吏目韩功敏,司吏陈原善」。从这两块文字砖看,四个官员换了三个。这可能是荆州城砖的生產调运经过了较长时期,连指挥官都换了两届。要么是其中三个官员利用职权贪汚,而被撤销了职务。此外,县以下不上等级的基层行政「官职」名称,如「里长」、「总甲」、「甲首」、「小甲」等也有十多种。文字砖上的人名目前发现的荆州城文字砖上记载的人名近一八〇个。人名中有府官、州官、县官名字,有里长甲首名字,也有普通老百姓的名字。单块文字砖上名字最少的只有一个。比如「加道衔荆州府知府明」、「府正堂达」。两个名字的也不多,如「沔阳州提调官马鲁,司吏朱敬」、「委员千户马斌,承天窰户张喜」等。砖上名字最多的有十一个。名字最多的砖来自今湖南省的常德市。有一块砖上常德府澧州石门县三级政府官员,加上鄕里头人及造砖烧窰和被摊派费用农户的名字,洋洋洒洒就有十多人。目前发现的近二百个姓名中,三字名和二字单名约各佔一半。可见,我国明淸时期的人们就对单名很感兴趣。砖文字中,官人和老百姓的名字雅俗悬殊。名字一看就知道是官员还是普通百姓。当官的名字很高雅,比如常德府同知孔希贤、衡州府同知华福、永州府同知王朝璉、石首县知县王璿、石门县知县曹迪等。老百姓的名字一般都较俗气,有的就是以排行取名,如荆州府松滋县的文字砖记有窰匠辛受一,人户鲁伏二,小甲向祥三,窰户宋四。辰州府的砖记有窰匠张丙八。荆州府石首县的砖记有窰匠汤十二等。来自荆州府荆门州的文字砖所载人名更为有趣,当官的和老百姓名字同居一砖,形成鲜明的反差。如「荆州府荆门州提调官同知孟时,司吏杜永,所委人程先喜、鸭张老、冯三老,窰户缺李老、甲首赵老、粮户刘老」。「老」是特有代名词。鸭张老大约是农村放养鸭子的张老汉。另外叫熊大、李长、黄狗一类名字的老百姓更是可信手拈来。城砖文字所载的老百姓,也有在造砖过程中表现很好得到重用或提拔的。比如常德府石门县有一个叫李和轻的人,此人在有的文字砖上称呼他为能干人,有的文字砖称他为监工人。这可能是李和轻积极进步,由能干人提拔为监工的记载。城墙上的军队造砖荆州城墙用砖,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军队製造的。持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刻在城砖上的军队造砖记载。荆州城南门至西门一段城墙,不少城砖上刻有「委官千户马斌,承天窰户陈寅」,「委官千户马斌,承天窰户张南」等字样。东门至小北门一段城墙,城砖上刻有「委官百户曹仲卿,承天窰户张口造」和「荆州府委官百户张恩,督管荆州窰户尙明,万历十年六月初一日造」等字样。这些刻有「千户」和「百户」字样的城砖是典型的军队造砖。明朝的军队建製叫衞所製。衞所遍佈全国。军队五、六〇〇人为一衞,一、一二〇人为一千户所,一一二人为一百户所。每十个百户所编为一个千户所,每五个千户所编为一个衞。衞的长官叫衞指挥使,千户所和百户所的长官分別叫千户和百户。百户所以下的军事单位叫总旗和小旗。每个总旗五十人,每个小旗十人。明朝时荆州府置有重兵,卽荆州衞、荆州右衞和荆州左衞共三个衞,另外在枝江县置一个独立的守御千户所。明朝初期,荆州置军之眾,仅次首都南京。当时军队主要用於巩固国防,荆州驻军无力参与製砖筑城。到了明朝中后期的万历年间,荆州驻军由於战事减少,就承担了专业化城砖生產的任务。所以,当时一部分军官受命组织並指挥军人製砖块,请技术水平较高的承天府窰匠来烧砖。承天府就是今湖北天门、钟祥、京山、安陆一带。史载那里的人很会烧窰。我所发现的「百户级」指挥官有张恩、曹仲卿和赵嘉谋三人。百户大约相当今军队的连长。「千户级」指挥官只有马斌一人。但是,为马斌承担烧砖技术的窰匠师傅就有陈寅、张喜、张南、刘俊、施朋、施大楫和贾仲刚等多人。这些烧窰师傅全部来自承天府。此外,从荆州府本地找来的窰匠和从江西省、浙江省请来的窰匠名字也有发现。千户相当今军队中的团长。一般而言,一个窰匠要管一座或多座砖窰。如此多的窰匠为马斌专施烧砖之职,可见马斌指挥的製砖军人之眾。砖文字中的「简化汉字」我收集到的荆州城文字砖拓片约百多片,其中文字约二、五〇〇多个。作为明代淸代和民国时期的汉字,当然全是繁体字。可是,我在整理这些拓片的过程中,却多次发现如今使用的「简化汉字」。荆州城砖上「简化汉字」的出现,不是将我国简化汉字的使用歷史向前推进了数百年,而是体现了我国流行的简化汉字是以约定俗成为基础的。文字砖中的「简化汉字」,有全简化和半简化之分。全简化为整字是如今使用的简化汉字。比如繁体字「礼」,在明朝初年的洪武砖上就开始「简化」成「礼」。来自荆州府荆门州的文字砖上写有「总督礼生张祥」。来自荆州府监利县的文字砖上写有「窰匠范添礼」。繁体字「刘」,在洪武和万历砖上也被写作简化字「刘」。比如荆门州的文字砖上记有「粮户刘老」。万历军队造砖上有「委官千户马斌,承天窰户刘俊」。繁体字「刚」,也被简化为「刚」。比如万历军队造砖上记有「委管千户马斌,承天窰户贾仲刚」。此外,荆州城文字砖上还出现半边简化字。繁体字「轻」,在常德府石门县的文字砖上被写作「軽」,比如「监工人李和軽」等。从文字砖的「简化字」还可看出,荆州城砖文字的形成多少带些隨意性和约定俗成的习惯。由於这个习惯作怪,荆州城砖文字也出现了不少错字別字。比如提调官的提,荆州府监利县的文字砖就写成了「㮛」,辰州府沅陵县的文字砖就写成了「諟」。为了减少字模雕刻难度,有的将笔划多的字有意省去部分构件,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某字的「会意字」。比如最早的一块洪武砖,上写「奉,䈬宪巳酉年造」。簿宪就是用文字写成的法令,相当如今的「上级文件指示」和「命令」的意思。哪些文字砖最珍贵明朝洪武年间的荆州城砖,几乎每块上都刻有文字。由於岁月长久,风化剥蚀,目前不少城砖文字已无法辨认。眞正受得住歷史考验,保留到现在的文字砖已所剩无几。应该说,保留到现在的文字砖都是很珍贵的,都是重点保护对象。但是,现有荆州城文字砖中,记事內容重要完整和来自不同地方的孤品砖,应该是荆州市和湖北省甚至国家的珍贵文物。比如,位於古城某处的记有「奉,簿宪巳酉年造」砖,不仅数量少,而且因內容重要应列为珍贵文字砖。载有洪武十三年、十六年和万历十年六月初一日的明代砖,道光二十五年的淸代砖,它们因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俱全,也应列为珍贵文字砖。再比如,位於荆州城某处的来自湖南长沙府、永州府、衡州府和桂阳州、宜章县、茶陵县等地的文字砖不仅各为孤品,而且有的刻字书法讲究,有的就是蝇头小楷,无法久留人间。它们当然是文字砖中的珍品。还有,来自景陵县、龙阳县和承天府这些古县府的文字砖,也是不可再有的珍品。確定文字砖是否珍贵,主要看它的存世量。我发现的上述珍稀的荆州文字砖,也许散失城墙內外,或压埋墙底地里不少,这就有待日后的发现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为数较多的是「荆州府荆门州」文字砖和「辰州府沅州」文字砖。这两大类文字砖几乎佔了荆州城文字砖的一半。乍看这两类文字砖很多,但是仔细硏究,它们记载的人名、官名和府州县地名的变化相差很大,所刻字体大小和书法艺术也大不一样。比如,同属荆门州的文字砖,有的刻「荆州府荆门州提调官同知孟时,司吏杜永;所委人程先喜、鸭张老、冯三老,窰匠缺李老,甲首邹刘二,粮户李长。」有的则刻「荆门州提调官同知金,司吏张,总督礼生张祥,总甲唐文章。」可见,同一地区的文字砖,记事內容风格各异。它们对歷史的发展而言,都将是珍贵的文物。 赞 (0) 相关推荐 南京明城墙近亿城砖,砖上大多有字:细说隐藏在砖文里的元末明初 南京的明代城墙始建于1366年,其后耗费近30年完成.到现在已经有了600多年的历史.建成时长度约33公里,堪称当时的世界第一.目前仍然保留有三分之二的长度,是现存最长的明代城墙,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 ... 南京明城墙,挹江门,仪凤门,有意思的城墙砖铭文 南京 是 中国 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的 ... 【行走在乾县】乾州人文历史博物馆藏品推介(七)乾州古城墙銘字砖拓片长卷 乾州古城墙铭字砖拓片长卷 乾州蕞娃 [内容摘要]作者从乾州古城墙和铭字砖的意义两个方面就乾州人文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乾州古城铭字砖拓片长卷进行介绍. 在赵秦波先生的乾州人文历史博物馆中珍藏一件最有特色的藏 ... 城郭记忆----武昌城墙砖拾品录(明朝系列) 武昌城的由来 武昌城古称夏口城,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伴随着各朝各代变化,其间城郭兴衰多变,城名历经夏口城.郢州城.鄂州城,最终为现今的武昌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 ... 周末读:责任刻在城墙上 或许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座右铭记忆犹新,又或许是漠北残元铁骑的嘶鸣声依旧刺耳,大明王朝从鼎定江南之初,便着手在这里修建一座固若金汤的帝都--南京城.单纯从建筑角度来看,明 ... 黄玉东:南京“明城墙工程”那些事儿 "明城墙工程"建设的启示 江南古城南京有一长约三十公里的明城墙,这一明代建筑经历了六百多年的风吹雨打,依然完好无损,坚不可摧,让世人叹为观止.据史料记载,南京明城墙所用的砖块,都是 ... 物勒工名的启示 发布日期:2019-08-30信息来源:中国纪检监察 分享 前些日子,我在家乡一个叫戴窑的老镇上看到一处古砖瓦博物馆.老镇因烧制砖瓦而得名,最鼎盛时期镇上曾建窑72座,成为全国知名的砖瓦"窑 ... 明洪武朝有位来自登州的文官叫张绅,他的家族可能是胶东土著 "土著"一词,在辞典中的解释是"世居当地的人",与之意思相近的是"土人",意思相反的是"侨民"."移民&quo ... 【鉴赏】明洪武瓷器,看这篇就够了!(附高清图) 洪武窑是指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公元1368 -1398年)的瓷窑, 生产方式分为官窑和民窑. 据<大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 明政府曾明文规定六品以下的官吏.城乡地主 ... 明洪武、永乐、宣德、成化:瓷器鉴赏技巧 洪武瓷器 1.元明两代瓷器的砂底,露胎处均可见星点装或大片火石红斑.这种火石红自元代开始出现,经明代,延续到清代乾隆以后才完全消失. 2.釉面多为青白色,色泽清雅.柔和悦目. 3.所绘龙纹,不如元代凶 ... 明洪武年间,有医生贩卖毒药给死囚。被逮捕... 明洪武年间,有医生贩卖毒药给死囚.被逮捕后,朱元璋让其亲自服用毒药,受尽苦楚后,再问明解药,帮他解毒,然后枭首示众. 事情的源起是这样的.当时有一名厨子名叫王宗犯了律法被锦衣卫逮捕,关押到镇抚司监狱中 ... 明·洪武通宝背穿下豫折二型铸母 明·洪武通宝背穿下豫折二型铸母.直径30毫米,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铸币. 明·洪武通宝背穿下豫折二型铸母.直径30毫米,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铸币. 明·洪武通宝背穿下豫折二型铸 ... 明洪武太子朱标旧藏——宋版《春秋意林》——辽宁省图书馆 2011-09-03 00:00:00最后更新 洪武太子朱标旧藏--宋版<春秋意林>二卷,是我国北宋时期刘敞撰的一部经学著作.刘敞(1019-1068)字原父,号公是,世称"公是 ... 明·洪武通宝背百广大型铜钱包浆仅见 明·洪武通宝背百广大型铜钱包浆仅见.直径70毫米,净重140.9克.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公元1368年)于南京铸造. 明洪武夔龙纹青花大碗 一 二 (明)宋克书法册页《送陆治中之杭州序》 宋克书法册页<送陆治中之杭州序>(陆君文武论),綾本,11開22頁,每頁19.3×12.3cm.泰和嘉诚2012秋拍,成交价264.5万元.近墨堂書法研究基金會藏. 宋克(1327-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