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市兴化地区的河蟹养殖调研报告及2021年养殖建议

进入12月,兴化地区6-7成塘口河蟹销售结束,进入扫尾阶段,2020年兴化周边地区河蟹规格、产量、效益基本出炉,笔者通过走访调研发现,今年兴化周边地区河蟹塘口在平均亩放养量提高100-200只的前提下,塘口产量明显下降,亩产量在150-160斤,部分塘口亩产量只有几十斤,严重减产。

一般情况下,小塘口由于塘主亲力亲为,管理更加精细,亩产比大面积塘口要高,这种产量意味着今年兴化地区河蟹产量下降超过30%,去年小塘口产量普遍在220斤/亩以上,小塘口核算人工成本的情况下,亩投入超过5000元,今年约6成以上蟹农没赚到钱,更是出现蟹农卖蟹结束外出务工的情况,可见今年的行情之差。

今年河蟹产量大幅下降,笔者通过调研归纳原因如下:

1 天气因素
7-8月连续阴雨天气,大多数塘口持续低溶氧,河蟹长期吃食量偏低,大部分河蟹处于亚健康状态,水瘪子大量发生,阴雨天气结束后,温度陡然升高,很多亚健康河蟹因此伤亡。

2 溶氧因素
兴化周边地区很多蟹塘缺乏增氧设备,很多蟹农后期依靠打水、过水,大排大放的方式来维持水质,增加溶氧。但总体效果不理想,很多塘口在上午8-9点溶氧都在3毫克/升以下,深沟处溶氧最差,部分塘口此时段溶氧在1毫克/升以下。

3 苗种环节

因今年开春放苗晚,蟹种越冬周期变长,部分苗塘的最后的投喂管理没跟得上。

4 水草因素
今年兴化周边地区很多养户反映,后期水清草爽的塘口,草少甚至没草的塘口产量高。这表明在长梅雨天,塘内水草多,是一种负担,白天产氧有限,夜间和河蟹竞争溶氧,造成成活率下降。

5 疫情影响

受疫情因素影响交通,放苗较往年推迟,很多塘口前期人员紧缺管理不善,河蟹脱壳前营养积累周期缩短,营养积累不够,体质弱。

面对以上情况,2021年兴化周边地区到底如何养好蟹,笔者根据当下背景提出如下建议:

1 模式转换

养中大规格精品蟹,今年阳澄湖宣布开捕上市后到中秋节前的时间段,兴化中大规格蟹(3两-3.5两母、4两-5两公)价格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这表明了市场需求转变的方向,网红经济带货大闸蟹销售也有一定的关系,这表明市场的需求并没有很悲观。小规格蟹价格平价化,兴化模式养小蟹,拼产量的模式将很难赚钱,很多蟹农将选择放养适宜的密度,1000-1300只/亩,养中大规格精品蟹将是兴化周边地区很多蟹农首选的模式。此外,如果喜欢提高密度养殖的养户可以尝试另一种模式,该模式在这两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正常放养模式下,增加放养纯母蟹苗(200-400只/亩),降低养殖风险,节前母蟹批量上市,回笼成本,降低风险。

2 蟹种选择

市场表现相对稳定的蟹苗品牌、蟹苗培育单位将成为首选,蟹苗营养环节将被更多养蟹人重视,育苗观念将大幅度转变。选择全程采用优质、相对高蛋白饲料培育的优质蟹苗。

3 硬件设施

兴化周边地区很多蟹塘将增加增氧设备。与小精高的苏南模式相比,冲水泵、底部增氧、水车等环节增氧设备严重欠缺,溶氧问题是今年制约兴化周边河蟹养成规格和产量的的关键因素。笔者推荐采用水车增氧机(10亩一个)加微孔底部增氧(100W功率/亩以上)组合增氧模式。

4 营养强化

更多的从业者改变了传统的低蛋白、低成本养殖扣蟹观念,注重扣蟹培育阶段营养强化,特别是越冬管理阶段的营养强化和投喂管理,苗不出塘,水面不结冰,根据情况适量投喂,确保苗期体质。
成蟹阶段,从扣蟹下塘开始,前两壳更加重视营养均衡,采用消化吸收好的优质功能性饲料,确保前期的成活率,另外前期投喂优质饲料比冰鲜鱼的好处在于,河蟹采食均匀,阶段规格均匀,蜕壳时间统一,更利于提高成活率。中期,从今年的阶段打样的情况来看,今年兴化周边地区很多塘口前3壳螃蟹规格均大于去年同期,河蟹规格越大,需要积累的营养更多,这就对饲料品质和营养均衡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今年中后期很多塘口出现发病损蟹情况,先出现的损伤蟹多为大规格蟹,这与河蟹规格越大,营养摄入不充分,抗逆性水平偏低导致。笔者建议养户选择大品牌优质膨化料。

5 螺蛳投放

因为近年螺蛳价格较高,部分养户选择不投放螺蛳,也有取得较好的养殖效果。但不投放螺蛳,对饲料的日常投喂管理和水质调控管理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在不违反当地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可以保持一定的螺蛳投放量,作为饵料补充和调节水质用途,防止饲料投喂不足时,河蟹严重夹草;投喂过量时,饵料败坏水质。

从养殖模式、蟹种选择、硬件设施、营养强化以及塘口管理等方面进行把控,提高养殖成功率,降低养殖风险。

面对环境的改变、不良天气的影响,河蟹养成规格不断变大,抗逆性有待提高的情况,笔者建议河蟹育种单位是否可以考虑开展抗逆性选育,通过高pH、低溶氧等不良环境因素选育种蟹,为河蟹育种提供一条新的探索方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