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太极拳的“气贴背”身法训练----郝少如

编者按:“气贴脊背”,据说是佛道两界追求的至高境界,秘而不宣,致使该绝技不甚流传。自从武禹襄创立了武式太极拳,才将这个顶级的功夫流传出来,造福武林。

“气贴脊背”训练,各派练法各异,然武派练法更加切实可行,以身法带动内动,意识之引导外动,就可以练出这门顶尖功夫。其练法,实属武派之精华。

武式太极拳身法主要有:涵胸、拔背、裹裆、护肫、提顶、吊裆、松肩、沉肘、腾挪、闪战、尾闾正中、气沉丹田、虚实分清等,共十三条。“气贴背身法”,是武式太极拳的另外一种重要特色,外界了解不多,比较神秘。它是武式太极十三条身法之外的另外一种身法。

这里搜集了郝少如先辈以前在讲课的时候的一些学员的笔记,有关于“气贴背身法”的描述,有删节并整理,供参考。

笔者无意间得到该秘籍,苦练不已,甚以为妙!不敢私藏,特毫无保留,原文发布,并作了简单注释,以飨好友。

   正文:   

练习太极拳不能不讲究身法,武式太极拳身法即:涵胸、拔背、裹裆、护肫、提顶、吊裆、松肩、沉肘、腾挪、闪战、尾闾正中、气沉丹田、虚实分清等,共十三条。初学者可以先练前八法:涵胸、拔背、松肩、垂肘、提顶、吊裆、气沉丹田、护肫等等。身法即常讲的所谓“内形”,“内形”要与“外形”拳架统一,要求做到将精、气、神寓于拳架之中,还要做到有知觉,这样才能达到太极拳的意境。

  身法就是对各个动作的组织活动的总称,如涵胸、拔背等,身法也是组织的一种方法。各种身法各有一定的用处,目的是节节贯穿,不顶不丢。节节贯串,为的是能通达全身,使全身通气,也是为了劲整。

 涵胸要点是左右“两胸”的涵胸。“两胸”是指在锁骨以下二、三寸处部位,亦即肋骨微含包围“两胸”往下沉。从锁骨到“心”不可弯曲,均勿“含心”。“拔背”是大椎要拔高(编者按:大椎拔高与肌肉松而下沉,自身必然产生一种高大的感觉,这是自己判断自己的动作是否合乎要求的一种判断办法),两者同时进行,即一个动另一个要相应动,先空后松,用松肩垂肘来帮助涵胸。“拔背”要互不破坏,与此同时,“后肋”及“扇骨”往下插,以外动引导内气的运动,达到外形运动与内气运行的统一,这叫做“气贴背”。人的背后的“机关”(编者按:或称生理组织)很多,不可忽视。松肩垂肘要求两处关节松脱开来,再配上含胸、拔背,然后才能将内气布于“两膊”,开于手指。因为放松才能贯气,气贯于手指,一定走“膊”的里半边(编者按:丹田内气上提,沿双臂内侧运行到手指),这样是为了有劲、有敏感性。

 还有“腰”(编者按:“腰”指人身上的两肾区域。)和“尾骨”随时要居中,居中是居八个头的中间(编者按:一旦站立,即意识到身前身后各有一尺的放长,当然,左右也是如此,自己置身是在十字中心,同样再加上一个十字交叉在一起,自身则在八个头的中心,这是八面支撑的起源)。无论手如何分合,“腰”“尾”总是居于势法的中央,其次是居他我双方四只手的中央,也就是“腰”和“尾”要紧跟手法步法,不可落后靠边缘,因为四肢的后盾是“腰”“尾”,如若“腰”“尾”没有竖好(编者按:这里指尾骨下插的意思),节节贯串不能到手。手用不上是因为失去了支撑(编者按:这里指失去了八面支撑的意思)。因此不单要求手活步活,还要求“腰”“尾”更加活,从而达到上下相随一致性的目的,达到发劲如放箭的地步。

再说“形于手指”,首先要将掌根坐好,不能手掌“倒伏”(编者按:这里指手腕软下来后,导致没有立掌),必须将掌根之意超过掌前,这样形和意在一根线贯串,推手可以得劲。不然便是好像折断了自己的“矛头”那样(编者按:这里指内气没有灌于手指,导致手腕软而无力),没有用处。

 如何理解“气贴背”?任何动作,包括蓄而后发,背上都不能丝毫使劲,如使劲背部僵硬了气便下不去,气下不去,劲便沉不下,所以做任何动作,特别是发劲一刹那,务必背肌要放松,用意将“两背”下插“两肋”下达“腰”,背呈鼓面(有含胸相衬)而不是穹背,没有背包袱弊病,使劲能下沉集中,这是劲整的第一条件。(编者按:武派太极拳讲求气敛脊骨,因此,背部不能丝毫用劲,要在意识的引导下进行,将内气沿背部下沉,即劲的下沉,即此道理。做到这一步,才能将这些内气再聚于丹田,然后布于全身,形成内气鼓荡。正因为如此道理,“气贴背”训练非常重要。)

(强调“气贴背”是武式太极拳的特色,它是八法或十三身法之外的两外一种身法,不可等闲视之。)

编后语:这是“气贴背身法”训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字描述,也是武术界能够唯一见到的从郝家传出的“气贴脊背”训练法则的文字描述。当时郝少如前辈针对学员进行一些理论上的讲解。很显然一些描述很难理解,需要口授心传,并要求对学员捏架子中传授。学着要从武派的整个理论体系去探讨。本人在这里做的一些简单注解,请同门指正。

网友解释:气贴背是一种太极拳功夫,练到一定程度,背后圆散,有融化之感,这种气感能用意念将其送到需要的地方,随心所欲。所以练拳要将背后练出“东西”,奥妙自生。

注释者:西安党亚粮

(0)

相关推荐

  • 太极拳的“身法八要”挑明了解说,错过此处,纵有铁鞋无有寻觅处

    <太极拳谱>的"身法八要":提顶吊裆,松肩沉肘,涵胸拔背,裹裆护肫. 只有郝月如的解释最准确,郝月如上承郝为真.李亦畬.武禹襄,并直接得到李亦畬的传授. 但是,尽管你看 ...

  • 摘选《太极拳500问题解答》(12)

    56,上中下丹田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聚精会神,上丹田主要管神,俗话说,上封天门,轻如羽毛.中丹田是培气养气的地方.是气的住舍,气的仓库.下丹田的主要管沉坠稳健.俗话说,下封地户,沉重如山. 57, ...

  • 武式太极拳的“气贴背”身法训练

    作者:武式太极拳 编者按:"气贴脊背",据说是佛道两界追求的至高境界,秘而不宣,致使该绝技不甚流传.自从武禹襄创立了武式太极拳,才将这个顶级的功夫流传出来,造福武林. " ...

  • [转载]武式太极拳的“气贴脊背”身法训练

    原文地址:武式太极拳的"气贴脊背"身法训练---郝少如 原文作者:武式太极拳论坛 編者按:"氣貼脊背",據說是佛道兩界追求的至高境界,秘而不宣,致使該絕技不甚流 ...

  • 太极拳的“气贴脊背”身法训练

    气贴脊背训练,以身法带动内动,意识之引导外动. 太极拳身法即: 涵胸.拔背.裹裆.护肫.提顶.吊裆.松肩.沉肘.腾挪.闪战.尾闾正中.气沉丹田.虚实分清等,共十三条. 初学者可以先练前八法:涵胸.拔背 ...

  • 武式太极拳为什么把身法放在首位?

    武式太极拳对于身法尤其注重,对身法有明确定义.武禹襄提出身法八项要求:1.涵胸 2.拔背 3.裹裆 4护肫 5.提顶 6.吊裆7.腾挪8.闪战,后期的武式太极拳要领变为十三项:1.涵胸 2.拔背 3. ...

  • 揭秘武禹襄之“气”(三)——武式太极拳练...

    揭秘武禹襄之"气"(三) --武式太极拳练气之法 要点有四: 一,心法 二,身法 三,行功心解 四,打手要言 正文: 一,心法: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方能敛气入骨. --武禹襄&l ...

  • 【拳理】武式太极拳十三条身法释义

    提顶.吊裆.松肩.沉肘.裹裆.护肫.涵胸.拔背,虚领顶劲.气沉丹田.虚实分清.精神贯注.腾挪闪展,合起来为十三条身法,前八条是武禹襄祖师的,后五条是郝月如大师的.笔者不揣鄙陋,据多年的练拳经验,谈谈对 ...

  • 武式太极拳名人录

    编者按语:待续 一.李亦畬 郝少如先生生前论太极拳艺时,常以亦畬先生举例,尝曰:"太极拳不在先天之力大小,而在后天之巧,能备'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之技,则能以己之小胜彼之大,亦能以耄耋之年 ...

  • 武式太极拳之蓄力与吐力

    一.蓄力之說 武式太極拳行拳走架,以一隻腳支撐,另一隻腳虛點.重心在實腿的湧泉穴.拳法的變化,皆以實腿支撐和完成.有人會問,這樣走拳,武派的內勁如何描述? 當我們走拳,身體完全放鬆,直達腳底,在放鬆情 ...

  • 心放低,慢下来——武式太极拳线下班有感

    武夷山的武式太极拳课程一出,我忙不迭的报了名,作为有老师的学生,闭关修炼实在不是好方法.太极拳的习练,是改变我们使用身体的方式.没有人在旁边指点,无法自我反省:有老师提醒并调整让我们重组身体的结构,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