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实验录》白虎汤证

白虎汤证其一

住三角街梅寄里屠人吴某之室,病起四五日,脉大身热,大汗,不谵语,不头痛,惟口中大渴。时方初夏,思食西瓜,家人不敢以应,乃延予诊。予曰:此白虎汤证也。随书方如下:

生石膏(一两) 肥知母(八钱) 生甘草(三钱) 洋参(一钱) 粳米(一小杯)

服后,渴稍解。知药不误,明日再服原方。至第三日,仍如是,惟较初诊时略安,本拟用犀角地黄汤,以其家寒,仍以白虎原剂,增石膏至二两,加赤芍一两,丹皮一两,生地一两,大小蓟五钱,并令买西瓜与食,二剂略安,五剂全愈。

【按】本案方原为白虎加人参汤,却标作白虎汤证者,盖为求说解便利,示学者以大范故耳。石膏所以清热,人参所以养阴,养阴所以佐清热之不逮,同属于里,非若白虎加桂枝汤,桂枝加大黄汤之兼有表里者,故今姑一并及之。后人于白虎汤中加元参生地麦冬之属,即是人参之变味,不足异也。

白虎汤证其二

江阴缪姓女,予族侄子良妇也,自江阴来上海,居小西门寓所,偶受风寒,恶风自汗,脉浮,两太阳穴痛,投以轻剂桂枝汤,计桂枝二钱,芍药三钱,甘草一钱,生姜二片,大枣三枚。汗出,头痛差,寒热亦止。不料一日后,忽又发热,脉转大,身烦乱,因与白虎汤。

生石膏(八钱) 知母(五钱) 生草(三钱) 粳米(一撮)

服后,病如故。次日,又服白虎汤,孰知身热更高,烦躁更甚,大渴引饮,汗出如浆。又增重药量,为石膏二两,知母一两,生草五钱,梗米二杯,并加鲜生地二两,天花粉一两,大小蓟各五钱,丹皮五钱。令以大锅煎汁,口渴即饮。共饮三大碗,神志略清,头不痛,壮热退,并能自起大小便。尽剂后,烦躁亦安,口渴大减。翌日停服,至第三日,热又发,且加剧,周身骨节疼痛,思饮冰凉之品,夜中令其子取自来水饮之,尽一桶。因思此证乍发乍止,发则加剧,热又不退,证大可疑。适余子湘人在,曰,论证情,确系白虎,其势盛,则用药亦宜加重。第就白虎汤原方,加石膏至八两,余仍其旧。仍以大锅煎汁冷饮。服后,大汗如注,湿透衣襟,诸恙悉除,不复发。惟大便不行,用麻仁丸二钱,芒硝汤送下,一剂而瘥。

【按】白虎汤证有由直中天时之热而起者,有由自身积热而起者,若前案所引是也。有非直起于热,而由寒化热者,即由桂枝汤证转为白虎汤证者,若本案所言是也。

仲圣曰,“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是即由寒化热之明证。本条之意若曰:“有患桂枝汤证者于此,医者认证不误,予以桂枝汤。服汤已,应热退病除,但病者忽大汗出后,反大烦渴不解,脉且转为洪大。是盖其人素有蕴热,因药引起,或药量过剂所致,但勿惧,可以白虎加人参汤一剂愈之。其属有蕴热者可以顺便除之,其属药量过剂者,此即补救法也。”本条即示桂枝汤证化为白虎汤证之一例。

人多以桂枝麻黄二汤齐称,我今且撇开麻黄,而以白虎合桂枝二汤并论之。余曰桂枝汤为温和肠胃(若以其重要言,当曰胃肠)之方,白虎汤则为凉和肠胃之方。桂枝证之肠胃失之过寒,故当温之,温之则能和。白虎证之肠胃失之过热,故当凉之,凉之则亦能和。和者,平也,犹今人所谓水平,或标准也。失此标准则病,故曰太过等于不及,犹言其病一也。桂枝汤证肠胃之虚寒,或由于病者素体积弱使然,或由于偶受风寒使然,或更合二因而兼有之。白虎汤证肠胃之实热,容吾重复言之,或由于病者素体积热使然,或由于由寒化热使然,或竟由直受热邪使然,或竟合诸因而兼有之。来路不一,证状参差,而医者予以方,求其和则同。方药不一,而方意则同。桂枝汤有桂芍以激血,生姜以止呕,同是温胃。白虎汤之石膏知母同是凉胃。大枣免胃液之伤,粳米求胃津之凝。余下甘草一味,同是和肠,防其下传。两相对勘,一无遁形。

吾师治白虎汤证之直起于热者,用白虎汤,治白虎汤证之由寒化热者,亦用白虎汤。无所谓伤寒,无所渭温热,是乃仲圣之正传。乃温热家硬欲分伤寒温热为尔我彼此,谓由寒化热者是伤寒,由热直起者是温热。然则治伤寒之白虎汤证用白虎汤,治温热之白虎汤证,曷不用其它神汤妙药,而终不脱石膏知母耶?是故温热伤寒之争,甚无谓也。

白虎汤证其三(附列门人治验)

友人郁祖安君之女公子,方三龄,患消渴病。每夜须大饮十余次,每饮且二大杯,勿与之,则吵闹不休,小便之多亦如之,大便不行,脉数,别无所苦。时方炎夏,尝受治于某保险公司之西医,盖友人也。逐日用灌肠法,大便方下,否则不下。医诫勿与多饮,此乃事实上所绝不可能者。累治多日,迄无一效。余诊之,曰:是白虎汤证也。方与:

生石膏(四钱) 知母(二钱) 生草(钱半) 粳米(一撮)

加其它生津止渴之品,如洋参花粉茅根之属,五剂而病痊。顾余热未楚,孩又不肯服药,遂止服。越五日,旧恙复发,仍与原方加减,连服十五日,方告全愈,口不渴,而二便如常。先后计服石膏达半斤之谱。

(0)

相关推荐

  • 经方:白虎加人参汤(燥渴)

    白虎加人参汤[原文]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三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作者] 张仲景[出自] <伤寒论>[伤寒金匮]伤寒论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四八)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暍病白虎加人参汤

    张仲景立有两个方子,就可以治疗中暑.一个是白虎人参汤,一个是瓜蒂散.『太阳中暍』就是中暑了. [原文]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知母六两.人参三两.生 ...

  • 经方:白虎汤(阳明经热)

    白虎汤[原文]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右四味,以水一斤,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作者]张仲景[出自]<伤寒论>[伤寒金匮]1.伤寒,脉浮滑,此表有 ...

  • 【每天学伤寒】白虎加人参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桂枝一两十七铢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 杏仁二十六个去皮尖及双仁  甘草一两二铢 大枣五枚劈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三)

    阳明病有经证和腑证之分.经证者,热在神经血液二系,肠胃未结实.经证以白虎 汤为主方,腑证者,病在肠已结实,以承气汤为主剂. 太阳中风,喝了桂枝汤以后,出了很多的汗,病人出现心烦口渴很厉害,喝了很多的水 ...

  • 白虎汤证

    <伤寒论>原文: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此节载阳明篇)        证为三阳合病,乃阳明外 ...

  • 张锡纯脉诊发微之“辨白虎汤证脉象”

    白虎汤证脉当洪滑--白虎汤方三见于<伤寒论>.一在太阳篇,其脉浮滑:二在阳明篇,治三阳合病自汗出者:三在厥阴,其脉滑而厥.张氏认为,白虎汤证之脉象当如洪滑无疑,如果其脉为洪滑者,知其为阳明 ...

  •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白虎汤证之第176条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白虎汤证之第176条 中部病辩证 一.少阳病 1.纲领证 2.白虎汤证 176.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玉函>此 ...

  • 白虎汤证病机、汤证脉症、汤证诊断要点

    白虎汤证 [渊源] <伤寒论>. [病机]阳明里热炽盛,结实未成. [汤证脉症] 主症:壮热,大汗出,大烦渴,口干舌燥欲饮水.副症:腹满,谵语,或背微恶寒.若为热厥,则手足逆冷. 舌脉:舌 ...

  • 胃病怎么产生的,白虎汤证怎么出现的?

    给弟子们的第三十八封信-- 胃病怎么产生的,白虎汤证怎么出现的? 整理者--方雅 先病三阴,三阳受凉才有症状,如果三阴不虚,三阳不带病,哪来的症状,症状出来了,仲景根据内脏虚实寒热辨证,才定下三阳九篇 ...

  • 《伤寒悬解》太阳病——白虎汤证

    太阳伤寒白虎汤证四章 阳盛之人,表寒里热,则用大青龙,表寒解而里热盛,于是有白虎清金之法,肺金清而胃热消,可无异日阳明之证矣.至于汗后"阳虚之渴",则于白虎而加人参,凉金益气,生津 ...

  • 表真热里假寒的白虎汤证

    第176条 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本条文是千古迷团,尊经派认为"表有热,里有寒"是对的,错简派认为肯定错了,应该是"表有寒,里有热",还 ...

  • 民间中医蔡长福讲伤寒——论“胃病如何产生的,白虎汤证怎么出

    先病三阴,三阳受凉才有症状,如果三阴不虚,三阳不带病,哪来的症状,症状出来了,仲景根据内脏虚实寒热辨证,才定下三阳九篇九个方,这就是天机.后人想也不敢想,<伤寒论>就是这样写出来的,三阴不 ...

  • 白虎汤证案

    白虎汤证案 陈某某,男,26岁,马来西亚人.患者恶寒发热.口渴2年余,屡治无效,精神愈来愈差,不但不能工作,连生活也需人照料,经人介绍,特来求治.1999年6月29日初诊:恶寒发热,口渴无汗,喜热饮, ...

  •  白虎汤证发热,下午加重;补中益气汤证,午后减轻

    &#160;白虎汤证发热,下午加重;补中益气汤证,午后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