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地震无法预报,但却可以预警,地震预警有什么用?
对于地球而言,地震只是一种常见的地球内部能量释放,但对于人类以及生活在地球表面的其它动物而言,地震无疑是一种重大的自然灾难,严重的地震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
令人无可奈何的是,我们并不能够像预报天气那样,对地震进行准确的预报,即使是在理论层面,目前也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预测地震的发生。难道我们就真的对地震束手无策了吗?也不尽然,虽然地震无法预报,但却可以预警。地震预警与地震预报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代表的意义却截然不同。地震预报指的是在地震发生之前就预先得知,而地震预警则是指在地震发生之后,将地震即将到来的消息传递给大家,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在地震发生之后再进行预警,还来得及吗?当然来得及。
当地震发生的时候,会以震源为中心向外发射地震波,由于不同的地区距离震源的距离不同,所以地震波到达的先后顺序也不同,基于这一原理,我们就可以对地震实现提前预警。
让我们举例来说明地震预警是如何实现的。当地震发生的时候,首先感受到地震的必然是位于震源上方的城市,因为地震波会率先传达到这里。通常我们所说的地震波可以分为两种,即横波和纵波。横波顾名思义,就是会使地表的建筑物出现横向晃动,横波的破坏力是巨大的,是我们最需要预防的地震波,横波虽然破坏力巨大,但是传播速度较慢,约为每秒4公里。纵波同样顾名思义,就是会使地表的建筑物出现纵向运动,也就是上下运动,相比之下,纵波的破坏力就要小得多,不过它的传播速度要比横波快,可以达到每秒7公里左右。
破坏力小、运动速度快的纵波会先到,而破坏力大、运动速度慢的横波会后到,这就使得地震预警具备了可能。
虽然纵波与横波的到达存在着时间差,但是对恰好位于震源上方的城市来说,基本还是无法预警的。地震根据震源深度的不同,可以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一般能够导致重大灾难发生的地震都是震源距地表较近的浅源地震,也就是震源深度在距离地表70公里以内的地震。
根据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可知,当震源位于地表以下70公里时,纵波传到地表需要10秒,而横波需要17.5秒。当纵波传到地表之后,还需要进行计算确认,来判断到底是地震还是常规的扰动,以目前的计算速度,这至少还需要2-3秒,所以只能提前4、5秒钟预警,意义不是很大。
地震预警实际上指的是对距离震源正上方较远的地区进行预警。
例如震源位于A城市的正下方20公里处,而在距离A城市200公里的地方有一座B城市,那么我们就可以对B城市实现提前预警。在上述例子中,纵波传到A城市需要2.9秒,为了便于说明,我们都取整数,3秒。计算确认需要3秒,加起来就是6秒。也就是说在地震发生后6秒,就可以向B城市传送预警信息了,预警信息的传送借助的是电磁波,电磁波的速度约为每秒30万公里,所以瞬间就会送达,时间忽略不计。
所以在地震发生后的第6秒,B城市就得到了预警信息。震源距A城市20公里,A城市距B城市200公里,根据勾股定理,震源距B城市约200.99公里,所以横波传递到B城市需要29秒,29减6,B城市能够在地震发生前23秒得到预警信息。
地震预警有什么用呢?
根据所在地与震源距离的不同,地震预警能够提前几十秒到1分钟以上不等,不要小看这几十秒,能够做的事情可太多了,比如寻找安全的避难地点,有条件的可以跑到空旷地带,没条件的可以就地躲避,这就能够大大减少人员伤亡。
我国的公众地震预警系统的建立是从2015年开始的,但其实早在1994年地震预警系统就已经在我国获得了应用,只不过不是用于公众预警,而是应用于大亚湾核电站。要知道,在地震发生时,如果核电站发生损毁,可是会带来重大灾难性后果的。所以未来地震预警系统会逐步实现自动化,比如当某座城市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高铁会自动停止运行以免脱轨,核电站也会自动停堆,而这些在世界上一些地震多发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了现实。先进的地震预警系统和优良的国民地震教育可以让人类在面对地震时将伤亡和损失减小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