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必知,十二经络的走向图及生理功能,值得收藏

经络畅通   全身轻松

《黄帝内经》:“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人体有12条正经,外加任督二脉,一共14条经络。人体的经络必须保持畅通,经络不通,则气血不和,百病丛生。换句话说,经络既是人体的总控系统,又是预防疾病的医疗保健系统。

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如阳光,空气,水,电,磁都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作用。当人体加以按摩,温灸,光,电,磁等不同的物理刺激时,这些功能就会源源不断地输入人体,通过经络系统的传导,对五脏六腑的功能进行调整,使人体达到一种经络畅通,阴平阳秘的核心状态。

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好不是累了休息,而是有规律休息,大自然是有一定的规律和法则的,如一年的节候规律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而人体的经络运行也是有一定的规律,每天的12个不同时辰,分别对应着12条经络,分别都有不同的运作时间,这就是所谓的经络子午流注。

1、手阳明大肠经   (养生时间:早05~07点,最宜排便)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大肠经不通常见症状:牙痛、头痛、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桡侧的中点处,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这个部位,用力按压,缓解头痛。

生理功能

打通大肠经可有效防治皮肤疾病

可以帮助人体增加阳气

把多余火气祛掉,有很好的通便效果

主治疾病

主要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感冒、支气管炎、发烧、头痛;头面部疾病的面神经炎、面瘫、耳鸣、耳聋;其他疾病的神经性皮肤炎、经脉所过的关节活动障碍。

主要穴位及作用

商阳:位置食指指甲跟外侧

作用便秘

合谷:位置拇指、食指掌纹端

作用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

温溜(牙痛):位置拇指侧,腕横纹上四寸

作用骨外旁此为聚阳气穴,可补阳气(如果虚寒体质可多灸,燥热时可刮痧泻火)急起的痘痘

曲池:位置肘横纹外端点

作用降血压的作用、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秘的效果,脏腑病。合穴可治腹部疾病,通大肠,是个排毒的穴位

肩鶻:位置手伸平肩窝处

作用最易受风寒的穴位,此穴拔罐会很黑,淤血多,防止进风寒、睡觉时应穿上短袖。

迎香:位置鼻头旁

作用通鼻窍的功效, 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

小贴士

牙痛:右侧牙痛时就掐左侧合谷穴,左侧痛反之,配合掐下耳垂贴近面颊部位牙痛点,右侧痛掐右侧耳垂一分钟,左侧痛掐左侧耳垂

2、足阳明胃经   (养生时间:早07~09点,最宜吃早餐)

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

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如果不及时吃东西,胃就一直分泌胃酸。长期不吃早餐,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等危险。

短气不足,口腔溃疡等。按摩手少阴心经,重点关注神门穴、少府穴、少海穴等,促进心内气血流通,保持心血充盈。

生理功能

胃主消化,胃为后天之本

主治疾病

主治胃肠疾病的小儿腹泻、胃下垂、胃痛、胃胀;头部疾病的头痛、眼痛、牙痛、面神经麻痹;其他疾病的白细胞减少症、中风偏瘫后遗症。

主要学位及作用

四白:位置  眼眶下正中

作用  治疗眼袋,黑眼圈是给眼睛供血的穴位

天枢:位置  肚脐旁两寸(两拇指)

作用  治疗大肠功能不好,便秘腹泻双向调节

梁丘(郄穴):位置  膝盖上两寸腿骨外侧

作用  治疗急性胃痛、急性乳腺炎,止痛很快(如吃了不洁食物或生闷气突然胃痛)

足三里:位置  膝眼下三寸旁开一横指

作用  是一个很好的强壮穴,也是一个长寿穴, 治疗慢性胃痛,增强人体免疫力补益人体虚弱,另外也是一个 胃肠的消气穴(最好用指节揉)

上巨墟:位置  足三里下三横指

作用  治疗胃脘附近大肠方面疾病

下巨墟:位置 上巨墟下三横指

作用  治疗小肠方面疾病、小腹痛

丰隆:位置  外脚踝尖上8寸旁开1指

作用  去除高血脂化痰穴,可化有形及无形之痰。注意此穴在胃经旁找(离穴不离经)

小贴士

1、揉肠胃先揉左腿,会对脾胃调节更好一点

2、肝胆经从左边开始揉

3、一美容捷径:敲打面部(十指肚,由双眼下至下巴);脖子、胸前至腿根(用掌);腿正面外侧及小腿胫骨外侧的整个胃经(用空拳)

3、足太阴脾经     (养生时间:中午09~11点,最宜喝水,排毒)

养脾胃,身体强壮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嘴唇红润。

定时定量吃饭,温养脾胃更健康。可以多吃一些健脾养胃的食材如小米、山药、薏米、扁豆等,注意荤素合理搭配。

脾经不通的常见症状:腹胀腹痛胀气,呕吐,大便便溏,关节酸胀等。借助姜连伏佩,按摩腹部,促进脾胃运化,帮助消化。

主治疾病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消化不良、便秘、痢疾;妇科病的痛经、闭经、附件炎、盆腔炎;其他疾病的周身不明原因疼痛、关节炎。

脾经主要穴位及作用

隐白:位置足大趾内侧

作用肺气不足,鼻出血,月经不调,痛经,有止血的疗效。(可灸此穴,无艾灸可以香烟代替)

太白:位置足大趾内侧骨下

作用是通过脾来补肺的穴,其健脾功效同于山药薏米粥。

公孙:位置太白下二横指(拇指横揉)

作用心脏不舒服,憋闷,消化不良,肚胀。

三阴交:位置内踝尖上四指,小腿内侧胫骨边缘

作用痛风

地机:位置约内踝 上7寸小腿内侧胫骨边缘

作用可治疗腹痛,泄泻,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痛经,遗精等

阴陵泉:位置小腿内侧胫骨边缘端

作用主治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遗尿,尿失禁;阴部痛,痛经,遗精;膝痛。

血海:位置掌心按在膝盖上,拇指尖处

作用治疗出血症,贫血症,血瘀症

4、手少阴心经     (养生时间:中午11~13点,最宜午饭,午睡)

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

手少阴心经与心脏的关系密切相关。“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20-30分钟,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并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

心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心烦心悸胸闷胸痛,气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毒降火。

未时是敲打小肠经的最佳时间。敲打时,手握空拳,沿着小指尺侧敲打至上肢外侧后缘,重点关注少泽、后溪、养老、小海等穴位。

治疗疾病

治疗心血管病的冠心病、心绞痛、心动过缓;神经及精神疾病的失眠健忘、神经衰弱。

心经主要穴位及作用

极泉穴:位置腋窝下正中

作用调节心律,探知心血管方面的问题(探知方法:用拇指去拨动,电麻感到手指即这条经络是通的,拨动只痛不麻,不传导,就是有淤阻,不痛不麻为心血严重供血不足)里

少海:位置肘横纹 内侧边缘处

作用(合穴)治内腑,对心脏调节很有好处,交通心肾(此穴血性属水,水在五行中属肾)减缓心律降低血

灵道:位置腕横纹小指侧 上1.5寸骨边

作用防治心脏早搏,慢性心脏病,缓解心律,平静心神

阴郗:位置腕横纹小指侧上骨边0.5寸

作用防治五心烦热,小便频数

神门:位置腕横纹小指侧骨边

作用防治老年痴呆,治疗晕车。便秘、改善睡眠安定心神,增强睡眠,泻心火,可增强胃动力(穴位很深,可用拇指内侧咯它,此穴属土,五行中土为脾)

少府:位置攥拳后小指尖处(感情线上)

作用先天性心脏的疾病:女性阴道瘙痒,男性阴囊湿疹;暴暗,中风说不话,舌起泡,小便黄赤

少冲:位置小指内侧指甲旁

作用防治急症,发烧,癫狂症,昏厥症可去热,有开窍醒神功效,通常用放血方法

5、手太阳小肠经      (养生时间:下午13~15点,最宜喝水,降火)

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

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毒降火。

未时是敲打小肠经的最佳时间。敲打时,手握空拳,沿着小指尺侧敲打至上肢外侧后缘,重点关注少泽、后溪、养老、小海等穴位。

治疗疾病

治疗肩背、颈椎等关节肌肉痛,脸部、耳朵等五官病。

小肠经主要穴位及作用

少泽:位置小指指甲跟外侧

作用热症,如咽喉痛、发烧、牙肿(用刺血的方法效果最好)

后溪:位置掌横纹末端骨下凹陷 处骨缝中

作用落枕、 肩膀痛、腰椎间盘突出、腰痛、神志不清、记忆力差

养老:位置手心向下平伸摸茎骨向外翻转后凹陷处

作用眼睛昏花、耳聋、耳鸣、高血压(此穴对老年人很重要)

支正:位置腕横纹上5寸骨内侧

作用瘊子、扁平疣、脂肪瘤

小海:位置肘关节横纹内侧骨下凹陷处

作用牙痛、脸肿、耳鸣(经常拨动小海穴可增加心脏的力量。可调节小肠功能,肠胃发堵。可去人体的躁火)

天宗:位置后背 肩胛骨凹陷处

作用女性乳腺问题、肩痛、心血管、肺部疾病

听宫:位置耳平前1厘米,张口凹陷处

作用治疗耳部方面的疾病(耳聋、 耳鸣、听力下降)

6、足太阳膀胱经      (养生时间:下午15~17点,最宜下午茶)

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

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此时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帮助排毒。

膀胱经不通的症状:颈项不舒,腰背肌肉胀痛等。膀胱经是人体最长的排毒通道,可以借助九清温通开开背,疏通膀胱经,排出体内毒素。

主治疾病

主治呼吸系统疾病的感冒、发烧、哮喘、肺炎;消化系统疾病的消化不良、痢疾、胃下垂、肝炎;其他疾病的失眠、关节炎、中风后遗症、腰背痛。

膀胱经主要穴位及作用

睛明:位置鼻根两侧

作用预防近视眼和眼部疲劳( 按揉方法宜右手扶头后右上方,左手中指向右手方向)

肺俞:位置沿后背肩胛骨内侧

作用治疗胸闷,可以预防心梗、心绞痛、冠心病

厥阴俞:位置沿后背肩胛骨内侧

作用治疗胸闷,可以预防心梗、心绞痛、冠心病

心俞:位置沿后背肩胛骨内侧

作用治疗胸闷,可以预防心梗、心绞痛、冠心病

肾俞:位置肘尖平行,脊椎旁开1.5-3寸

作用治疗腰痛的要穴

委中:位置膝 后横纹 正中

作用腰酸背痛,腰肌劳损(此穴很深, 点按方法宜一只手握住脚踝,另一只手拇指点按委中穴,握脚踝手随点按同时将脚抬起)。腰背委中求,还是排毒的出口,可用刺血疗法排除毒素)

承山:位置腿肚 跟中心

作用腰腿痛、痔疾

飞扬:位置承山穴旁开三指,下两指

作用治疗慢性腰痛

昆仑:位置外踝后侧凹陷处

作用可以降低血压,增强大肠的蠕动,治金宅香疗便秘,对治疗腰痛有很好的效果(拨动内筋效果较好)

申脉:位置外踝骨下侧

作用胯骨两边腰痛

金门:位置外踝骨斜 下方往小趾方向约

作用治疗急性腰扭伤,急性头痛的要穴(穴位很深,宜用指节点)

至阴:位置小脚趾外侧指 甲旁

作用胎位不正

7、足少阴肾经      (养生时间:傍晚17~19点,最宜晚饭)

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

肾是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殖。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此时不适宜强度太大的运动。

泡脚和腰部按摩都是保养肾经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通过按摩肾经上的涌泉穴、太溪穴,膀胱经上的肾俞穴以及揉丹田的方法保养肾经。

主治疾病

肾主骨,治疗人体骨骼方面的疾病(如缺钙,易骨折,这是肾经虚弱) ;肾其华在发:肾主骨之余的牙齿(容易松动,为肾气不足);肾开窍于耳(如听不见声音,蝉鸣,表示肾气不足) ;肾之府为腰(腰经常酸,也是肾虚)。泌尿生殖系统的阳痿、早泄、遗精,痛经;头面疾病的头痛、牙痛;其他方面的消化不良、耳鸣耳聋、中风、休克。

主要穴位及作用

涌泉:位置前脚掌下凹陷处

作用高血压、哮喘属上实下虚之症。此穴按摩时要对着心脏方向。

太溪:位置脚内踝紧贴骨后侧

作用肾虚引起的牙痛,腰酸痛

大钟:位置太溪穴下一点

作用治疗 慢性疾病。发烧后因肾虚引起的失音

复溜:位置太溪穴上一点

作用淤 血症,干咳、哮喘可以通,月经,可以帮助伤口愈合,滋肾阴

阴谷:位置膝后横纹内端骨侧内窝

作用尿猪留症,不孕症,阳痿早泄,利尿祛湿,女士阴道瘙痒,男士阴囊湿疹( 肾经中最重要的一个穴。治脏腑及肾经的主要疾病,专门通膀胱,有利尿去湿的功效。主人的生殖功能)

俞府:位置咽喉中线旁开2寸

作用调动肾经的气血到上边来(上气血不足表现如饥不欲食、气不够用、呃逆,均为肾不纳气).按摩俞府穴时最好同时按摩太溪穴、复溜穴。

小贴士

1、每晚搓脚心,也就是按摩涌泉穴100下,可保健、长寿(医理为引火下行,引气血归于肾)

2、怎样调节涌泉穴:

(1)、按摩感觉如无弹力,海绵,肾为很虚,还有体质虚寒者,都应用艾灸方较

(2)、如脚心发热,愿放在被外,为肾火旺,肾阴不足,要揉涌泉穴;

(3)、金鸡独立法对任何体质都有很好的引血下行的效果。

8、手厥阴心包经     (养生时间:晚上19~21点,最宜散步)

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

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释放压力。

经常感到胸闷、心情抑郁的朋友建议经常拍打心包经或揉膻中穴,还可以借助九清温通疏通心包经,配合龙桂芪欣,涂抹心前区部位,舒缓胸闷不适。

主治疾病

主治心血管近病的心慌、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其他的恶心、中暑、休克、小儿中风、呕吐。

主要穴位及作用

天泉:位置腋内横纹、 臂中心下2寸

作用胸痛、心悸、突然害怕、心跳很快

曲泽:位置肘内横纹中间

作用胸闷、憋气,高血压、头旋晕,胸口发憋

郄门:位置腕内横纹上约10公分的臂正中

作用突然性的心绞痛、急性心梗(穴位很深,宜按摩手拇指按住,被按摩手转动)

内关:位置腕内横纹上三指,臂正中

作用尤其是治疗心理压 力大引起的失眠的要穴,双向调节心律,对人体情志的调节,心血供应调节都很有功效

大陵:位置腕内横纹正中

作用压力引起的头痛,预防口臭

劳宫:位置中指弯曲过来手心处

作用心慌气短、手心出汗、心跳过速、失眠

中冲:位置中指指甲跟内侧

作用泻心火的要穴

天河水:位置劳宫穴至 曲泽穴之间(臂中间)

作用小孩内热,发烧不出汗,很晚不睡,成年人心里烦躁,用拇指从劳宫穴推到曲泽穴300下(推前手上抹点油,防止皮肤推破,不用很大力量)。对内热型小孩发烧、不出汗等症状有缓解作用。成年人心里烦躁也可推。

小贴士

心包经是成年人的救命经。为了更好去利用它,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天泉穴下四指处(臂正中),虽无穴位,但常会很痛,这个痛点是个救命点,用拇指按揉两、三天后,通常会揉出个青包来,等青包吸收后,心里发憋,难受的感觉就会减轻了。

9、手少阳三焦经      (养生时间:晚上21~23点,最宜泡脚,休息)

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

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如不想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过23时睡觉。

主治疾病

主内分泌失调,主情志,主气郁。可散发肝火。(多按摩右侧较好)对妇女的更年期症状缓解作用很大。简单的可以用按摩锤经常敲打。五官病的耳鸣耳聋耳痛、偏头痛、面神经炎。

主要穴位及作用

关冲:位置无名指指甲跟外侧

作用晕车(用食指指节咯)

液门:位置无名指与小拇指根中间靠无名指处,推骨方向

作用口干舌燥,咽痛、夜里口渴症状,增强津液,治疗阴液不足。

阳池:位置手外横纹中间处

作用身体虚寒怕冷(激发人体阳气,此穴重要,可按摩,也可艾灸)

支沟:位置腕外横纹上3寸处

作用肋间神经痛、气郁不舒、便秘

翳风:位置耳后根平行于耳垂边缘

作用治疗耳聋、耳鸣(肝火旺的轰鸣声作用较好)

丝竹空:位置眉尾处

作用防止黄褐斑、鱼尾纹的产生

中渚穴;位置手背无名指与小指中间往腕方向1寸

作用小腿抽筋

消泺穴:位置臂外侧正中, 腋横纹下约1寸

作用紧张、气郁引起的胸闷

10 、足少阳胆经      (养生时间:晚上23~01点,最宜入睡)

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

中医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经常熬夜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

胆经不通一般会出现口干口苦,偏头痛,关节痛等。日常可以多敲打胆经,重点关注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等四个穴位,每天敲两百下。由于大腿肌肉和脂肪都很厚,所以必须用力,而且以每秒大约两下的节奏敲,才能有效刺激穴位。

主治疾病

治疗肝胆病的急慢性胆囊炎、各种慢性肝炎;头面五官病的头昏、偏头痛、面神经炎、近视;其他病的感冒发热、肋下痛

主要穴位及作用

瞳子缪:位置外眼角旁

作用眼疾,对青光眼、眼压过高、眼睛胀痛

率谷:位置耳上缘往上3-5厘米略微凹陷处

作用偏头疼

风池:位置耳后骨下凹陷处

作用眼晴酸涩、疲劳,头部眩晕

肩井:位置拇指靠脖,余指平抠,中指位

作用眼痛、肩膀痛、乳腺痛、牙痛、主治痛症,上半身痛症均有缓解作用

京门:位置腰间肋骨边缘靠后一 点肋骨与肉交界处痛点

作用肾虚、腰痛

带脉:位置肘尖下垂直方向与肚脐平行线交点处

作用减肥、乳腺增生、调节月经、白带

风市:位置站立、手垂、中指尖处

作用斑疹、疔疮、皮肤瘙痒、风症,拘挛

阳陵泉:位置膝盖下外侧骨尖下骨边缘

作用中风,脑血管后遗症、强直性脊椎炎,腰椎尖盘突出,小儿多动症(此穴拨动为好,拨动时有电麻感通脚外侧为此经络通畅,对筋病有治疗作

用)

光明:位置脚外踝上5寸

作用眼疾经常按摩可使眼睛明亮

丘墟:位置脚外踝前侧踝骨边

作用腿脚抽筋、经常崴脚、肢体、脏腑的各种炎症

11、足厥阴肝经    (养生时间:凌晨01~03点,最宜熟睡)

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

中医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肝经不通,一般表现为情志抑郁、头晕血压不稳易怒冲动、胸胁胀痛等不适。可以借助九清温通和归朴舒丹疏通肝经及胸胁部,重点按摩太冲穴、期门穴等肝经要穴,让全身气机顺畅。

主治疾病

肝主疏泄,抒发宣泄情志;肝主藏血,储藏不用的血液;肝主宗筋,男性生殖问题。防治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痛经、闭经、月经不调;肝胆病的各种急慢性肝炎、肝脾肿大、抑郁症;其他疾病的头颈痛、头晕眼花、胃痛。

大敦:位置大脚趾外侧指甲根处

作用调理肝肾、熄风开窍、安神定痫、理血。

行间:位置足大、二趾间

作用泻心火

太冲穴:位置足大、二趾间下1.5寸

作用给心脏供血,对情绪压抑有疏泄作用,消肝胆气( (又名消气穴)配合太冲穴向行间穴(足大、二趾间)方向推,消除肝脏郁结效果更好,使肝血源源不断的供应到心脏。揉的方法为由太冲穴掐着往行间穴赶,揉到两穴不痛为肝火、心火全无。)

蠡沟:位置内踝骨上5

作用女性阴道瘙痒,月经不调,白带不正常,月经湿疹

章门:位置手贴脸,肘尖对应处

作用乳腺增生,妇科疾病,有利减肥(此穴是人体8大要穴之一。调节五脏间协调,疏肝健脾)

12、手太阴肺经     (养生时间:凌晨03~05点,最宜深睡)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当肺经不畅通时,沿肺经所过部位会有肿痛、麻木、发冷、酸胀等异常感觉,一般出现在锁骨上窝、上臂、前臂内侧上缘,也就是拇指方向。肺经和肺、大肠、喉咙等器官联系密切,肺经不通也会导致咳嗽气喘、气短、感冒鼻塞等症状。

有人总觉得气不够使,有吸不上气的感觉,点揉太渊穴,此穴为肺经原穴,补气效果极佳。也可以借助舒息金畅饮定期清肺,让呼吸更轻松。

主治疾病

肺主咳嗽、心烦、掌中热,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五官疾病的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中府:位置胸骨旁开6寸

作用治疗气不足、腹胀、咳喘,消化不良(脾肺之气汇集之处)

天府:位置腋横纹下3寸

作用鼻气通于天,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位置肘横纹靠外侧

作用补肾的穴位,治疗高血压,哮喘(肺经属金,此穴为金中水穴)

孔最:位置掌横纹上7寸( 8指加拇指)

作用主管所有的毛孔,治痔疮要穴,鼻出血、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

列缺:位置两合谷相对食指尖凹陷处

作用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落枕(古有话:头项寻列缺)

经渠:位置肘横纹外桡骨头靠肩向旁,揉此穴宜外推或上顶

作用治疗咳嗽的要穴虚寒性、肺热性咳嗽通治

太渊:位置肘横纹下,宜用拇指横过来咯此穴或来回挫

作用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脉之汇穴,可治疗静脉曲张等。

鱼际:位置掌外侧拇指下边缘

作用治疗热性咳嗽,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症

少商:位置拇指外侧指甲根处

作用治疗咽喉痛的要穴,宜刺血(外感风寒或肾虚引起的通治)

经络穴位的确非常复杂!很不好记!但是,伙伴们花点精力,大致掌握12经络循行的路线,这样给顾客做按摩做保健更得心应手,也显得更专业。

13、督脉

督脉属于人体的奇经八脉,是人体重要的经脉之一。

从字面含义上看,督脉的“督”字,有总督、督促的含义;从循行路线上看,督脉主要在背部,背为阳。这说明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率、督促的作用,所以又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的说法。

督脉所联络的脏器,以肾、脊髓、脑为主。在生理功能上,它们是互补的,关系生命本源。一方面,人的阴阳元气皆出入于肾,督脉循腰络肾,连系命门,督脉的脉气部分源于肾,脉气充盈也能养肾,关系生命之本。

另一方面,肾主骨生髓,脊髓上通于脑,脑为髓之海,《本草纲目》称:“脑为元神之府,督脉贯脊而上,直系脑户,直接影响脑与脊髓的生理功能。且脑是人的高级中枢,脊髓是低级中枢,而督脉的路线与脊髓有重复的地方。

所以督脉与人的神智、精神状态密切相关,可谓性命攸关!

督脉重要性有两点

1、“阳脉之海”当然要调节阳经气血。督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相交会,与各阳经都有联系,所以对全身阳经气血起调节作用。

2、反映脑髓和肾的功能。督脉行脊里,入络脑,又络肾,与脑、髓、肾关系密切,可反映脑、髓、肾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肾为先天之本,主髓通脑,主生殖,故脊强、厥冷及精冷不育等生殖系统疾患与督脉有关。

督脉不通,引发的疾病将遍及全身,头脑、五官、脊髓及四肢都会受到波及,如头风、头痛、头重、颈部发硬、头晕耳鸣、眼花、嗜睡、癫痫、腰背僵痛,还包括手足震颤、抽搐、麻木及中风,可见性命攸关!

当督脉气血异常时,就容易造成六腑功能慢慢下降。如胆功能下降的人就会背痛;胆囊有炎症两年以上的人内眼角鼻梁两边就长了斑;肾功能下降的人腰两边也痛,包括慢性肾炎的人等。所以说,督脉强壮,我们才能顶天立地!

主要穴位及作用

长强穴

位置: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作用:镇痉熄风,清热利湿,固脱止泻

主治:①泄泻,便血,便秘,痔疾,脱肛。②癫狂痫。

腰俞穴

位置: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作用:调经通络,清热利湿。

主治:①癫狂,癫痫。②痔疾。③腰脊强痛,下肢痿痹。④月经不调。

腰阳关穴

位置: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强腰补肾,调经通络

主治:①月经不调,遗精,阳痿。②腰骶痛,下肢痿痹。

命门穴

位置: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壮阳益肾,强壮腰膝,固精止带,疏经调气。

主治:①遗精,阳痿。②月经不调,带下。③泄泻。④腰脊强痛

悬枢穴

位置: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一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温补脾肾,强壮腰脊

主治:①腰脊强痛。②泄泻,腹痛。

脊中穴

位置: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健脾利湿,益肾强脊。

主治:①泄泻。②黄疸。③痔疾。④癫痫。

中枢穴

位置: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健脾利湿,益肾强脊。

主治:①黄疸,呕吐,腹胀满。③腰脊强痛。

筋缩穴

位置: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止痉熄风,健脾调中。

主治:①癫痫。②脊强。③胃痛。

至阳穴

位置: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宽胸理气,清热利湿,健脾调中。

主治:①急性胃疼。②黄疸。③胸胁胀痛,咳嗽,背痛

灵台穴

位置: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六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宣肺止咳,清热解毒。

主治:①急性胃疼。②疔疮。③咳嗽,脊背强痛。

神道穴

位置: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养心安神,熄风止痉,清热通络。

主治:①心悸,心痛,失眠,健忘。②咳嗽,噎膈。③脊背强痛。

身柱穴

位置: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祛风退热,宣肺止咳,宁心镇痉。

主治:①咳嗽,气喘。②癫痫。③脊背强痛。

陶道穴

位置: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宣肺解表,熄风止痉,镇惊安神。

主治:①热病,疟疾。②头痛,脊强。

大椎穴

位置: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解表清热,疏风散寒,熄风止痉,肃肺宁心。

主治:①热病,疟疾,骨蒸盗汗。②周身畏寒,感冒,目赤肿痛,头项强痛。③癫痫。④咳喘。

哑门穴

位置: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二颈椎棘突下缘。

作用:熄风止痉,通络开窍,疏风活络。

主治:①情志变化引起的精神障碍、乏力。②聋哑。③中风,舌强不语,暴瘖。④癫狂痫。⑤后头痛,项强。⑥鼻衄。

风府穴

位置: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作用:疏散风邪,清心开窍,通利机关。

主治:①中风不语,半身不遂,癫狂。②颈痛项强,眩晕,咽痛。

脑户穴

位置: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作用:散风清热,开窍止痉。

主治:①头晕,项强。②癫痫。

强间穴

位置: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

作用:散风通络,宁心安神。

主治:①头晕,眩晕。②癫狂痫。③中风偏瘫。

后顶穴

位置: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脑户上3寸)

作用:散风通络,宁心安神。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癫狂痫症。③中风偏瘫。

百会穴

位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作用:平肝熄风,升阳益气,醒脑宁神,清热开窍。

主治:①眩晕,头痛。②昏厥,中风偏瘫,不语。③脱肛,阴挺。④癫狂不寐。

前顶穴

位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百会前1.5寸)

作用:平肝潜阳,清热熄风。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鼻渊。③中风偏瘫,癫痫。

囟会穴

位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3寸)

作用:平肝熄风,醒神镇惊。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鼻渊。③癫痫。④小儿惊痫。

上星穴

位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作用:清肝明目,宣通鼻窍

主治:①头痛,目痛。②鼻渊,鼻衄。③癫狂。④中风偏瘫。

神庭穴

位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作用:清肝明目,熄风止痉,通窍安神。

主治:①失眠,惊悸,痫症。②头痛,眩晕。③鼻渊。

素髎穴

位置: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

作用:清热宣肺,宣通鼻窍,苏厥救逆。

主治:①昏迷,昏厥,新生儿窒息。②鼻塞、鼻衄、鼻渊、酒(查皮)鼻。③目胀痛,视物不清。④足跟痛。

水沟穴

位置: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作用:开窍启闭,苏厥救逆,清热化痰,宁神镇痛。

主治:①晕厥,中暑,中风昏迷,精神障碍,牙关紧闭。为急救要穴。②癫狂、痫症。③急性腰痛。④胃疼不止,口喎面肿。

兑端穴

位置:在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

作用:清泻胃热,定惊止痛。

主治:①癫狂。②牙龈肿痛,口喎。

龈交穴

位置:在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

作用:清热明目,宣通鼻窍。

主治:①急性腰痛。②痔疮出血、痔疾疼痛。③齿龈肿痛。④鼻渊。⑤癫狂。

14、任脉

总任一身之阴经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腹为阴,说明任脉对一身阴经脉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另外,足三阴经在小腹与任脉相交,手三阴经借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因此任脉对阴经气血有调节作用,故有'总任诸阴'之说。

调节月经,妊养胎儿: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主治疾病

此经腧穴通过针灸主要配合治疗少腹、脐腹、胃脘、胸、颈、咽喉、头面等局部病症和相应的内脏病症,部分腧穴有强壮作用可治疗神志病症。

主要穴位及作用

会阴穴

位置:在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YC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主治:溺水窒息,昏迷,癫狂,惊痫,小便难,遗尿,阴痛,阴痒,阴部汗湿,脱肛,阴挺,疝气,痔疾,遗精,月经不调。

曲骨穴

位置: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主治:少腹胀满,小便淋沥,遗尿,疝气,遗精阳痿,阴囊湿痒,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

中极穴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主治:小便不利,遗溺不禁,阳痿,早泄,遗精,白浊,疝气偏坠,积聚疼痛,月经不调,阴痛,阴痒,痛经,带下,崩漏,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水肿。

关元穴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主治: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痢疾,脱肛,疝气,便血,溺血,小便不利,尿频,尿闭,遗精,白浊,阳萎,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经痛,赤白带下,阴挺,崩漏,阴门瘙痒,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消渴,眩晕。

石门穴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2寸。

主治:腹胀,泄利,绕脐疼痛,奔豚疝气,水肿,小便不利,遗精,阳萎,经闭,带下,崩漏,产后恶露不止。

气海穴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主治: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遗尿,遗精,阳萎,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

阴交穴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寸。

主治:绕脐冷痛,腹满水肿,泄泻,疝气,阴痒,小便不利,奔豚,血崩,带下,产后恶露不止,小儿陷囟,腰膝拘挛。

神阙穴

位置:在腹中部,脐中央。

主治: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水分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翻胃,水肿,小儿陷囟,腰脊强急。

下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主治:脘痛,腹胀,呕吐,呃逆,食谷不化,肠鸣,泄泻,痞块,虚肿。

建里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3寸。

主治:胃脘疼痛,腹胀,呕吐,食欲不振,肠中切痛,水肿。

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

上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

主治:胃脘疼痛,腹胀,呕吐,呃逆,纳呆,食不化,黄疸,泄利,虚劳吐血,咳嗽痰多,癫痫。

巨阙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主治:胸痛,心痛,心烦,惊悸,尸厥,癫狂,痫证,健忘,胸满气短,咳逆上气,腹胀暴痛,呕吐,呃逆,噎嗝,吞酸,黄疸,泄利。

鸠尾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部下1寸。

主治:心痛,心悸,心烦,癫痫,惊狂,胸中满痛,咳嗽气喘,呕吐,呃逆,反胃,胃痛

中庭穴

位置: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5肋间,即胸剑结合部。

主治:胸腹胀满,噎嗝,呕吐,心痛,梅核气。

膻中穴

位置: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咳嗽,气喘,咯唾脓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烦,产妇少乳,噎嗝,膨胀。

玉堂穴

位置: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3肋间。

主治:膺胸疼痛,咳嗽,气短,喘息,喉痹咽肿,呕吐寒痰,两乳肿痛。

紫宫穴

位置: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2肋间。

主治:咳嗽,气喘,胸胁支满,胸痛,喉痹,吐血,呕吐,饮食不下。

华盖穴

位置: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1肋间。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胁肋痛,喉痹,咽肿。

璇玑穴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天突下1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满痛,喉痹咽肿,胃中有积。

天突穴

位置: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主治:咳嗽,哮喘,胸中气逆,咯唾脓血,咽喉肿痛,舌下急,暴喑,瘿气,噎嗝,梅核气。

廉泉穴

位置: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主治:舌下肿痛,舌根急缩,舌纵涎出,舌强,中风失语,舌干口燥,口舌生疮,暴喑,喉痹,聋哑,咳嗽,哮喘,消渴,食不下。

承浆穴

位置: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主治:口眼喎斜,唇紧,面肿,齿痛,齿衄,龈肿,流涎,口舌生疮,暴喑不言,消渴嗜饮,小便不禁,癫痫。

打通任脉的好处

·治男性前列线毛病、生殖糸统、泌尿糸统疾患以及脱肛、痔疮、妇科疾患、防肠胃疾病:揉会阴穴。会阴穴是任脉的起点,它在前后阴之间。

·专治男性前列线方面的疾病:揉曲骨穴。我们看耻骨的形状,它是两个圆合在一起的弯曲骨头,所以叫曲骨。有前列线问题的朋友,在整个曲骨附近也就是耻骨的位置上一定有很多的痛点、结节,只要把这些结节给揉散了,把痛点揉没了,前列线的问题就解决了。

·强健身体:关元穴。

·避孕、消腹胀、调理月经:按石门穴。它是三焦经的募穴。

·治腹泻、体质虚寒:点按或艾灸气海穴。它是小肠经的募穴。

·强壮脾胃和体质:艾灸神阙穴。神阙穴也就是肚脐眼。有的小孩子爱抠肚脐眼,一定不要让他们抠,这块特别容易感染。艾灸神阙有几种方法。你可以平躺着,用艾条直接灸肚脐眼,以增强人的先天之力,也就是免疫力。还可以隔姜灸。也可以把葱、盐炒热了,分别包在两个布袋里,交替温热神阙。平时还可以拿肚子撞撞墙、撞撞树或家里面比较平一点的门垛子,撞的时候要放松,由轻到重,慢慢地撞。

·分清泌浊、利尿消肿、消除慢性炎症:揉水分穴。水分在肚脐眼上1寸,也就是一大拇指的宽度。

·处理肠胃疾病:找下脘、建里、中脘和上脘。下脘穴主管小肠方面的问题,比如说肠痉挛。建里穴是强壮十二指肠的穴位。中脘在肚脐眼上4寸(四横指是三寸,再加上一个大拇指的宽度,就是四寸),它还是胃的募穴,特别善于调理胃。上脘也治胃方面的疾病。

·调节心脏、治疗胃下垂:按揉或艾灸巨阙穴。巨阙是心脏的募穴,对于心脏功能的调节非常有好处。

·驱散心中闷气:揉鸠尾穴。鸠是布谷鸟,鸠尾就是布谷鸟的尾巴,它挺大的。胸部有一块骨头叫剑突,就跟布谷鸟的尾巴似的,所以这个穴位是一个形似布谷鸟尾巴的地方。

·调节心血管功能、抒发心中抑郁和不顺之气:揉膻中穴。膻中在两乳头正中间。男士比较好找,女士因为不好确定,所以要找两乳中间有痛点的地方,此穴是人体的大穴,过去的说法叫中丹田,气都在此汇集,是气之会穴。还有,如果你生气了,气不顺了,时不时有喘不上气来的情况,还有咳嗽、哮喘、打嗝儿打不出来,赶紧多揉膻中穴。

·紫宫养护心脏、华盖调节肺脏、天突主管咽喉,以上这些穴位,咱们平常的时候可以拿掌根多揉揉,从天突开始揉 ,揉到鸠尾,就能起到一个开胸顺气的作用。不论是第几节颈椎有问题,都可以在胸骨这块找到相应的痛点,你把前面的痛点揉散了,后边颈椎痛就缓解了,它俩是相通的

·治喉咙、口腔的毛病:揉廉泉穴。

·治流口水或口干、六神无主:揉承浆穴。

调理任脉时,只要记住三大要点就够了:

第一,拿艾灸灸肚脐眼(神阙),这个有大补的作用;

第二,在中脘和下面气海附近拔罐,可以起到调理五脏六腑,调神安心的功效;

第三,经常推腹、揉膻中穴就可以打通任脉,可以让我们精神和身体一天比一天好。

调理任脉用推腹法时还有三个原则大家也要记住:

第一,量力而行。这块你一推揉特别疼,你就慢点儿揉,不要一上来就很生硬地做,不要抱着一下就要推开的思想。

第二,循序渐进。今天用点儿劲,明天再加一点儿劲就行了,逐渐地加大力度。

第三个更重要,持之以恒。你别弄两天就停了,那什么作用都没有。

(0)

相关推荐

  • 秋季穴位养生秘诀!王医生分享:秋季疾病“最怕”五个穴位,收藏

    大家好,我是老王. 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易受心胸部.肺部疾病及感冒的困扰.在秋季一定要注意保养身体,中医专家建议秋季常按摩这五大穴位,可增强免疫力,保证健康. <黄帝内经>讲:&quo ...

  • 十二经络动态走向图巧记经络穴位数,记得收藏!!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 ...

  • 太神奇了!<动态图>,显示人体十二经络的走向图!

    动态显示人体十二经络的走向图 导语 了解人体经络一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

  • 难得一见的《十二经络与情绪对应表》,值得收藏

    不良情绪远远不止伤肝,还会伤脾,伤心-- 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意为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黄帝内经> 喜.怒.忧. ...

  • 十二经络的走向、分布及作用和经络养生

    提到经络,相信很多的伙伴都看过电视或者武侠小说,像什么任督二脉啊,练功时头顶冒烟啊,气沉丹田啊,什么哭穴和笑穴啊,相信这些大家都不会陌生.其实很多的武侠小说都给中医和经络披上了神秘的面纱,我们揭开后就 ...

  • 学中医必熟十二经络原穴、络穴、输穴对应表

    今日推荐 请认真阅读每一篇文章,也许它是人生的转折点或突破口. <黄帝内经>载:'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并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特点. ...

  • 经络知识|十二经的走向图|十二经脉说明

    十二经的走向图和说明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 ...

  • 十二经络的走向动画图,太神奇了!

    编者按 古人将时间分为十二时辰,而我们人体有十二经络,十二时辰与十二经络相对应,不同时辰对应不同的经络,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来进行养生保健.下面这些经络的走向动画图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 1手太阴肺经 寅时 ...

  • 人体十二经络的走向动态图

    解人体经络一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献上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希望大家 ...

  • 十二经络的走向动态图,太珍贵了!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