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个问题,教你把握超级城市的风口

科技洞察 丨 深入科技行业最前沿

前不久,有一种“逃离北上广”的说法。我们的房价越来越高,特别是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所以,很多人说,大城市房子这么小房价还这么高,那我还不如回老家过得安逸一点。

真是这样吗?实际上,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可能跟你想的,恰恰相反。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7亿,其中超过三分之二将居住在城市。

人们的居住会越来越聚集,越来越向大城市流动,然后慢慢形成超级城市、甚至超级大城市。

什么是超级城市呢?

超级城市(Mega City)是指城区人口数目超过1000万的城市。现在全球已经有了40个超级城市,其中最大的超级城市是日本的东京和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已经有超过3000万人居住了。中国有10个城市上榜,它们分别是重庆、上海、北京、天津、成都、广州、深圳、哈尔滨、苏州和武汉。

这个星球将会越来越拥挤,可持续性是一大难题。因此,有专家开始呼吁,想要实现大规模的城市化,需要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否则不太可能会出现可持续发展的超级城市。

但是这不是一日就能建成的,仍然有一些关键技术无法突破,阻碍了超级城市的建设。以色列Tactile Mobility公司的CEO-Amit Nisenbaum告诉我们,他认为有5个关键问题是急需解决的,也是最紧迫的挑战。而这些挑战的出现,恰恰是科技创新与把握风口的商机。

5G基础设施,能满足数百万台计算机需求吗?

5G的高速和低延迟的特性,将推动城市的发展。在美国,好几个城市已经实现5G商用了,包括休斯顿、洛杉矶、印第安纳波利斯等等。

但是5G传输距离短,意味着需要建设更多的基站,这本身就是巨大的投入。而更重要的是,物联网、车联网、远程医疗等应用会随着5G时代而到来,也就意味着将会有数以百万计的计算机被部署。基础设施能否在5G到来的爆发点满足各种应用,同时满足这么多计算机的需求,是需要提前布局的难点。

数据丰富,还是数据缺乏?

大数据爆发的时代,你一定认为我们拥有的数据很丰富了。

但是事实告诉你,我们现在掌握的数据,远远不够。

拿自动驾驶技术来说,数据训练非常重要,但是现在训练的数据都是视觉数据。但是如果要实现智慧交通,很多数据都是非视觉的。比如我们人类能够感受冰雹、坑洼、刮风等条件然后对其做出反应,但是现在自动驾驶汽车的训练往往缺乏这些“非视觉”的数据。

就算只收集视觉数据,这些数据也存在不准确、不精确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重视数据缺乏的问题。

是智慧之城,还是“监视之城”?

即使是那些支持超级城市建设的人,也在担忧普通人的隐私问题。政府和大公司能够凭借着手里的核心技术,更容易获得数据,侵犯人们的隐私。有专家认为,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可能成为一张监测和控制的天网。

前段时间,谷歌公司在加拿大的一项「智慧城市计划」引起了公众质疑。Sidewalk Labs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智慧城市公司。该计划在搜集资料和保护个人信息上引发了隐私安全担忧,公司的核心专家安·卡瓦吉安(Ann Cavoukian)更因为该公司对隐私保护的计划执行不力而宣布辞职。

卡瓦吉安在辞职信中写道:“我们要创造一个有隐私的智慧城市,而不是被监视的智慧城市。”

谷歌、Facebook和微软在今年的开发者大会上,都强调了隐私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技术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和日益丰富的数据,如何在不侵犯隐私的前提下建设超级城市,将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长期话题。

谷歌的5G智慧城市规划

被忽视的需求:数据存储需求增长

城市是运行在大数据之上的,而数据需要被存储起来。

数据存放在哪里呢?数据中心。

根据Statista的研究报告,预计2019年全球IT存储市场将达到513亿美元。

庞大的数据中心包含联网的计算机和存储设施,这是维持我们虚拟互联网世界活力的生命线。

数据中心业务现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力业务之一,他们的容量和电力需求每年呈指数级增长。

传统的数据中心一般由电网和应急柴油发电机提供动力。由于大量的能量消耗,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所以很多机构开始寻求绿色解决方案。比如,瓦锡兰数据中心(Wärtsilä Data Centre )开始采用现代燃气发动机,与柴油发电机相比,能够显著降低排放水平。随着技术的改进,逐步将排放量减少到零。

瓦锡兰数据中心的发电机工厂丨图片来源:Wärtsilä Data Centre

钱从哪来?资本

城市的创新,仅仅靠政府提供资金是远远不够的。Tactile Mobility公司的CEO Nisenbaum建议,要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

思科公司(Cisco)在2017年宣布与几家金融公司合作,投资10亿美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项计划包括降低能耗、改善交通、促进公共交通发展。思科的智慧城市计划,让各地智慧城市建设者找到合适的融资工具,指导他们如何用基本的投资部署最新的技术。

Nisenbaum认为需要更多的类似合作关系,从而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这些公私合作还有助于避免因为投资大项目导致的民众抵制情绪,比如高铁建设。


无人化服务,已成为北欧国家的日常

说到智慧城市建设,必须提一下北欧的挪威。跟其它国家不同,挪威不遗余力地发展电力设施。大量的充电桩、自助停车场出现在挪威城市中,在挪威第四大城市-斯塔万格的街道上还投放了少部分特斯拉的新能源出租车。

挪威的第四大城市“斯塔万格”石油工业领先,还有著名的挪威石油博物馆,被称为北欧的“石油之都”。但挪威正在努力摆脱这个标签。

据当地媒体报道,挪威将于2025年全面禁止销售汽油车和柴油车,也就意味着电动车将成为最普遍使用的车辆。 到2025年,挪威将推出一款电动飞机,能够载着50位乘客高空飞行1000公里,全程电力出行。

挪威街头,随处可见的电动汽车

跟生活在挪威的中国人交流,他们每次从北京回到挪威,最深的体验就是“如入无人之境”。因为从机场到公寓,自助登机、托运,至停车场自助取车,公寓内的家居智能化,挪威基本实现了服务无人化。最有名的就是初创公司FutureHome,提供智能化改造的解决方案,并获得了挪威政府的大力支持。

这就是挪威的城市建设带给我们的启示,通过科技改善生活方式、注重民众生活体验、扶持有意义的科技企业,「智慧城市」的理念贯穿了北欧国家的城市发展。

FutureHome提供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我们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加入到智慧城市建设的洪流中。

智慧城市是大势所趋,人们的智慧会更紧密的聚集到一起,创造更多的财富、机会和文化。当然,这个过程会有很多阻碍,而克服这个阻碍的过程,会创造出更多的创新和机会。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觉得在大城市生活的人会觉得压抑、无力,交通拥挤、生活节奏快、环境污染严重,导致人的焦虑感增加。

近些年,科技是否给你所在的城市带来了变化?可以在留言区谈谈科技给你的生活带来的改变。

参考来源:

What's Holding Smart Cities Back, By Amit Nisenbaum, Scientific Ameriacan, March 18, 2019

(0)

相关推荐